光速,這個在物理學中永遠達不到的速度,現代物理學的基礎便是在沒有超過光速的情況下進行的,首先先讓我們來仔細了解一下光速:

很多對於光速只知道它很快,至於有多快呢?能快到每秒行駛30萬公裡,這是什麼概念?這相當於你從地球到月球,再回來,僅僅只需2.5秒,同時光速並不是在所有地方都是最大的速度,我們知道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最快,在空氣中傳播速速最慢,光速也是同樣如此,在真空中,光波的傳送速度最快,在空氣中中比真空中要慢30公裡每秒。

那為什麼現代物理都是基於,低於光速的物體得到的物理法則呢?原因很簡單,根據著名的質能轉換公式E=mc2,我們可以看到,物體的質量會隨著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但當物體的速度遠低於光速時,它所增加的質量微乎其微,當物體的速度達到光速的百分之10時,質量只會增加百分之0.5,當達到了百分之86.6的時候,其質量會增加一倍,當速度接近光速時,質量的增加將會成幾何倍數的增加,速度無限接近光速時,質量無限大,這時所需的能量也會無限大,所以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得出,只要是有質量的物體他的速度最大不會超過光速

但如果質量為0的物體或者粒子就可以實現光速運動了,例如光子。為什麼說速度能夠影響到壽命呢,原因很簡單,當你乘坐一個亞光速的飛船時,由於你的速度無限接近光速時,時間也就會越慢,這裡有人會問一個問題,時間和速度有什麼關係?

首先,什麼時間?時間是用來描述物體運動過程的一個參數,如同人的生老病死,太陽的形成與毀滅,但如果對於1個原子來說它有時間的概念嗎?不死不滅,從宇宙誕生之初便存在,但如果是兩個原子時,就會產生距離,而有了距離便有了空間的概念,當我要知道這兩個原子之間距離的變化時就有了時間的概念,在宇宙誕生之初,就有千千億億個原子,這時便形成了空間與時間。

根據廣義相對論提出的時鐘效應,乘坐亞光速飛船的人感覺可能只是過了1秒,但相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過了10年,這也是未來中如果出現星際旅行,不必擔心還沒到達目的地就老死了,那麼如果到達了光速就可以永生了嗎?理論上是的,但如前面所講不論是時間還是空間都是相對的,必須有一個觀察者才能發現時間的流逝,如果與整個宇宙相比那又不一樣了。
不過這樣的永生又有何意義,已經與宇宙融為了一體,最後才會發現死也是一種解脫,當你理論上超越了光速時,你便會發現時間在加快這也就是時間旅行,小編認為就進入了四維空間,為什麼說不能回到過去呢?小夥伴思考思考,是因為平行宇宙?還是因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