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牆
今年4月,在高金9周歲生辰之際,為了感謝和表彰多年來對高金教育事業發展提供支持的個人、團體或機構,高金特別推出了學院捐贈牆。截至目前,已有63位捐贈個人、9個捐贈班級、12家捐贈企業享受鐫刻榮譽,我們也將會陸續和大家分享他們與高金的故事和情誼。
王建郡是一個實幹派,他相信從實踐中產生的教訓和反思是非常寶貴的,因為這些都能幫助自己形成獨一無二的經驗。在商場忙碌的二十幾年,雖然內心一直渴望回到象牙塔,但很多機會都陰差陽錯錯過了。
直到遇上高金,王建郡覺得無論如何都要來。「在金融領域,高金是無法逾越的一座山峰,失去這次機會可能會後悔莫及。」
王建郡
澤海集團董事長
高金EMBA校友
「高金人」是一生的符號
「在企業工作和在學校讀書是完全不同的。一個人可以不停換工作,但高金人的身份是不變的,是一輩子的,所以我特別珍惜高金人這個身份。」
因為高金人的身份,讓王建郡遇到了很多志趣相投的夥伴。追求思想獨立與自由的他,感覺自己在高金又上了一個臺階:「一所學校到底好不好,不在於它有多少錢,不在於它有多少大樓大廈,而在於有多少教授,以及多少優秀的學生。」
從一個實幹派到一個理論和實踐兼具,理性思維和感性表達並重的「高金」學生,王建郡把自己在高金的學習過程比喻成「磨刀」的過程。「高金的教授們一遍又一遍打磨學生的思想,錘鍊每一個實際操作的做法,讓我以前模糊的經驗變得更清晰、系統。」
這樣的收穫,讓王建郡覺得「幸好來讀了高金」,而「高金人」這個身份,仿佛是一個秘密暗號,讓他在許多場合,找到了自己的「同類」。「高金人有一種特別的氣質,思想非常鋒利,思考力都很強。每次和他們交談都特別過癮。」
捐贈母校是一個正向循環的過程
雖然離開了學校,但高金還是王建郡念茲在茲的一個地方。烏鴉反哺,飲水思源。王建郡覺得,對母校有所回報,讓母校的力量更為茁壯強大,是對母校身體力行表示感恩的具體行動。
王建郡笑稱每個同學其實都是「高金的合伙人」:「學院幫助每個學生追求知識和經驗,各自的事業再上一個新臺階;而學生們通過捐贈,幫助高金和在校的同學們有更多的資源和發展,這是一個正向循環,榮辱與共的過程。」
王建郡很希望高金能夠成立一個基金會,惠及更多的高金學生,也讓更多的校友參與到捐贈母校的行列中。雖然基金會的成立需要過程和時間,但他覺得可以從獨特的點入手,「高金就好像是一個『俱樂部』,大家願意在這個俱樂部經常聚聚,相互討論,形成一個粘性極強的紐帶,那麼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校友來關心高金,回饋高金,基金會成立的腳步就會越來越快,這可能是高金基金會長遠發展的一個核心點。」
▲點擊收看視頻
終身學習是需要一生堅持的習慣
在高金的學習只有短短兩年,但給王建郡帶來的卻是一生的財富。「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僅僅是一部分,我同樣非常看重與同學老師的交流、以及在各種活動中的參與。它們會感染你,影響你,幫助你形成一種氣質。其次,我們所處的環境有太多不確定性,要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預見能力,這種能力的提高往往需要一生的時間,這也是『終身學習』的目的和精髓。」
即使是畢業之後,高金的校友聚會、校友俱樂部也讓王建郡找到了「同類」和「組織」,「大家經常聚在一起討論,發表觀點,磨鍊和切磋自己的想法,繼而落實為堅實的行動,特別有意義。我覺得能夠找到這些『高金合伙人』,真是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