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身,真的很酷嗎?關鍵是紋上容易洗掉難,家長該怎麼辦
說起紋身,可以說並非舶來品,水滸傳裡的好漢九紋龍史進就是以身上的紋身取的諢號。在國外,紋身是時尚的標誌,年輕人覺得很酷,但是對於大多數外國傳統家庭來說依然對紋身持保留態度。
著名的投資家吉姆羅傑斯在他的教育手記裡明確告訴兩個女兒,紋身是不可取的,因為人是會成長的,思想意識喜好隨著年齡的增大都會變化,也許年輕時的紋身就變成了成長後最想忘記的事情,誰也無法保證你的想法不會變。
而中國的年輕人面對外來文化衝擊的時候,紋身「酷」成了有新的一種追逐的文化潮流的先鋒。從曾經的哈韓哈日文化到現在崇尚的歐美風,年輕人總是走在時代的前頭。潮流退去,哈韓哈日的殺馬特風格已被歐美潮牌取代,賣腎換蘋果成了坊間的笑談,殺馬特可以剃髮再生,賣腎確只能自吞苦果。
紋身,同樣是畫上容易去除難。很多到國外留學的孩子為了融入當地社交圈,為了跟潮流選擇了紋身,美其名曰很酷,流傳到國內,很多孩子以紋身為時尚和潮流選擇朋友,感覺只有這樣才能顯示自己的個性和獨立。
可是,隨著年齡增長,思想的改變,才發現年少時的紋身只是紀念那逝去的青春。到了,想要重新來過,去除紋身時才發現,所花的時間和金錢需要10倍來償還,這樣的代價,也許是過來人才能體悟吧。
作為家長該怎麼辦呢?
溝通預防是關鍵。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尊重和獨立,家長如何採取強硬的手段可能適得其反,一挨批評就要死要活要跳樓的前車之鑑值得警醒。
第一, 做好孩子在溝通,理解孩子的需求給他尊重和獨立的空間,在經濟承受以下放權讓他自主選擇穿戴的衣物,自主規劃房間搭配,滿足孩子愛美耍帥的需求。
第二, 注意孩子的交際圈。如果交了行為習慣不靠譜的朋友,友好善意的提醒,給孩子多些時間陪伴。
第三, 預防為主。不經意地找些紋身失敗的圖片,(最好上中學之前)旁敲側擊地規勸孩子不要犯傻。
其實只要做好以上溝通和預防,十多歲的孩子肯定還是跟著家長來的。當然,如果年滿十八歲,還到海外留學,做了預防工作孩子依然任意而行,那就隨他去吧!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不要後悔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