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coin太空競賽賽程已經接近尾聲,各家算力排名基本確定,全網算力突破200PiB,是當初競賽設定有效算力獎勵上限的兩倍。此次太空競賽中,Filecion網絡Bug頻發,網絡版本幾乎每天都有更新,大部分礦工加班加點,苦不堪言。當礦工們以為21天的長跑就要告一段落的時候,官方卻宣稱要延續太空競賽(開啟第二階段太空競賽),直到10月5號,持續3周。
12日晚間,Filecoin在官方Slack及官方網站更新了一篇名為《太空競賽2開啟公告》的文章,預示著太空競賽將開啟第二階段,從官方披露的信息來看,太空競賽第二階段測試將與第一階段測試有很大不同,但時間節點上會接著第一階段測試延續下去,為期3周。
接下來,我們將對第二階段太空競賽的一些要點進行解讀。
1、太空競賽第二階段更像是主網上線前的「預挖」
如果把第一階段的太空競賽比作遊戲正式上線前的「刪檔測試」,那麼太空競賽第二階段就是「不刪檔公測」,在第二輪的太空競賽中,封裝的有效算力,質押的FIL,甚至挖出的FIL測試幣,都會有一定比例的遷移到主網。
這就更像是主網上線的「預挖」,說是第二階段的太空競賽,其實主網競賽已經開始了,甚至算力的積累對於之後的FIL分配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官方為什麼不直接上線主網,而要舉行一個第二階段太空競賽呢?
原因就是現在Filecoin網絡還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BUG,甚至關鍵的獎勵分配參數也很難定下來,礦工數量及算力增長也超過了官方的預期,而主網上線後如果出現網絡癱瘓,網絡擁堵,甚至經濟模型參數設計失誤導致礦工挖礦不可持續的問題都會讓這個大家期待三年的Filecoin項目受到非常大的質疑。
作為區塊鏈存儲項目的龍頭,如果主網上線後出現大的BUG或者停滯的情況,甚至會給整個去中心化存儲賽道帶來負面影響。
所以在太空競賽第一階段結束後,緊接著推出第二階段太空競賽,甚至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太空競賽的有效算力積累都會影響到主網上線之後有效算力的初始值,這樣就像是為了給 FIlecoin主網上線一個試錯的空間,為Filecoin主網前留足了助跑階段和熱身階段。
「我可以出現BUG,因為我還在測試階段;我可以修改經濟參數,因為我還在測試階段;我可以出現消息擁堵,因為我還在測試階段」。
等Filecoin太空競賽把一切都跑順了,Bug修復頻率降下來了,參數基本定下來了,這個時候再上線主網就「穩」很多,也不會出太大的差錯。
2、第二階段太空競賽與第一階段太空競賽有很大不同
太空競賽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的目標有很大的不同,太空競賽的第一階段主要目的是對Filecoin網絡進行「壓力測試」,看看Filecoin網絡是否可以容納高強度的有效算力增量;而此次第二階段太空競賽的目的在於「全方位的模擬主網上線場景,為主網上線作準備。」
所以太空競賽第一階段的獎勵規則是「3周內,礦工將相互競爭為網絡提供儘可能多的存儲量。全球排名前100位的礦工以及各大洲排名前50位的礦工將根據測試期間他們對網絡實現的存儲量的比例來瓜分Filecoin獎勵。」
從太空競賽第一階段的規則來看,單T得幣量、爆塊率、挖礦效率等對於礦工獲得獎勵的沒有意義,因為最終的獎勵只看有效算力的積累,所以對於礦工而言,只需要確保80%訂單成功率,並儘可能提高其存儲算力,才可以在符合獎勵排名後獲得儘可能多的競賽獎勵。
有效算力的積累成了第一階段所有礦工獲取獎勵的核心目標。
而在此次的太空競賽第二階段,核心目標除了對網絡進行」壓力測試「外,還要確定主網經濟模型參數,模擬Filecoin流通模型,儘可能的從太空競賽向主網過度可以平滑,穩定。這才是第二階段的目標。
所以,二測的獎勵很有可能是根據你真實挖出來的FIL測試幣來按照一定比例的映射FIL主網幣,這樣的模擬更加真實,沒有根據有效算力多少解鎖獎勵的規定;在懲罰方面初期會比主網寬鬆(只有連續犯錯還會判定存儲失效)。
在這個階段,就不能像第一階段那樣,只粗放的關注有效算力增長,而要關注單T得幣量、幸運值、爆塊率等細緻的挖礦參數。
3、第二階段太空競賽的意義和價值
太空競賽第二階段的獎勵模型已經向主網上線後的獎勵模型靠攏,甚至拿到的有效算力可以比例映射到主網,也就意味著對於礦工的考察,太空競賽第二階段的意義遠大於太空競賽第一階段,可以反映上主網之後挖得FIL的投入產出比。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掩人耳目」的太空競賽第二階段下,Filecoin主網挖礦的「頭礦」搶奪戰已經開始。
初期的有效算力積累對於之後的全網有效算力佔比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不僅僅是初期的單位有效算力獲得的FIL更多這麼簡單,更決定了之後礦工的收益。礦工的FIL分幣看的是FIL有效算力積累的全網佔比。
第二階段的太空競賽對於所有FIL礦工來講都至關重要。但是,太空競賽第二階段的具體獎勵參數官方還沒有披露,等官方公布了詳細競賽規則之後再為讀者們一一解析。
聲明: 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源於網絡,不代表本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