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有很多神秘的地方。它們由於人跡罕至所以不為人知,比如珠穆拉瑪峰、馬裡亞納海溝等。儘管人們做了很多次的探測及研究,但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謎。相比這些地方而言,南極的地下海洋是一個更為神秘的地方,大量的生物生活在厚厚冰塊下,這更給人帶來未知的神秘感。
在2006年,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在第五次國際會議上,為了防止無序的探測對南極生物的破壞及對環境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決定在解決外部對冰下湖的汙染問題之前,禁止任何形式的鑽探。至此,三個主要冰下湖的探測停滯了15年,直到2011年開始才陸續恢復鑽探。由三個國家分別負責不同湖的探測任務:美國負責惠蘭斯湖,俄羅斯負責沃斯洛克湖,英國負責埃爾斯沃思湖。
美國對惠蘭斯湖的探測,選擇的位置是距離冰面只有800米的位置,這裡水深約為2米左右。其採樣的設備是由蒙大拿州立大學花費了六年時間精心設計的,可以實現無菌探測,絕對不會混入汙染物。
2013年1月28日,科學家們耗費7天的時間鑽測了800米深的冰層,並且收集到一份海水樣品。不過,儘管科學家們再怎麼小心翼翼,湖水因為壓力作用還是上升了幾十米。因此,這份樣品中包含一些淡黃色的海底生物,其中的菌類還是活的。
經過一年多的分析,科學家們在每毫升湖水的樣品中分析出13萬個細胞。在採用DNA檢測技術後,發現其中有3900多種古老細菌品種,而且目前檢測結果尚不能確定湖下是否有更高等的生命存在。
由於惠蘭斯湖是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即使是海洋中的生物想要通過海底遊到湖底,至少也需要7年以上的時間。那麼在這個密封的環境下,為什麼會有幾十萬年前的生物呢?
回到另一邊,俄羅斯在鑽探沃斯洛克湖時,在距離湖面50米的地方換用了一種消毒處理的熱鑽頭。當鑽頭進入湖水時,立刻拔出來,然後等待湖水凍結後取出冰芯。
整個計劃似乎做了周密的部署,但實際操作時卻發生了井噴。湖面由於鑽頭作用受到巨大的冰蓋壓力,當鑽頭進入湖水瞬間,湖水也順勢噴薄而出,高度達幾百米。由於這次失誤,導致樣本中混入了很多雜質汙染物。在清理這些汙染物後,俄羅斯在樣本中發現了3507個基因序列,其中細菌數量佔94%、真核生物佔比6%,甚至還有軟體動物。
為了更加深入研究冰下湖的生命,在2015年1月,北伊利諾伊大學的地質探險隊利用水下機器人進行探測。他們在羅斯冰架的基線附近鑽了一個740米深的洞,再將機器人放進去。經過更細緻的探測,在不見天日的冰下海洋裡,他們發現了魚類,還有甲殼類動物,共計發現30條小魚。
沃斯託克湖的底部常見不見陽光,上面又是厚厚的冰塊,環境可謂極其惡劣。不過,即使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也會有多樣化的生物出現。因此,人們不禁聯想在木衛二和土衛二下是否也一樣有生命的可能呢?因為那裡也是常年被厚厚的冰層覆蓋,下面也存在一個以潮汐引力為能量源的地下海洋。
在1997年,伽利略木星探測器就在木衛二上發現了冰層下面的液態水的羽流。也許在不遠的未來,我們會在更多星球上發現生命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