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兩皇后一猝死一發瘋,令妃脫穎而出,事出偶然還是宮鬥劇?

2021-01-09 揚生解史

導讀

淚溼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燻籠坐到明。——《後宮詞》

中國古代的宮女制度由來已久,最初是勝方將戰敗一方的女俘作為帝王的嬪妃和宮女。從漢代開始,就改為從民間挑選美女入宮,美女一旦被選為宮女,便被深鎖宮中,與外界隔絕,長時間不能同家人團聚。

除了極個別宮女能受到帝王的寵愛升為嬪妃外,其它宮女的不外乎二種。一是活著出宮:超齡或因病出宮;二是死了出宮:死於宮鬥或意外。

而乾隆帝雖然自認文功武治冠絕前朝,並自稱為「十全老人」,但是,他的後宮並不太平。

公元1748年(乾隆十三年)正月 ,乾隆皇帝為了到泰山給皇后富察氏還願,同時也是為了淡化皇后痛失愛子的悲傷心情。就偕孝賢皇后(富察氏)東巡山東。

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夕旦禍福,皇后也不例外。在東巡歸途中,孝賢皇后病危,一眾御醫束手,最終皇后半夜猝死。但耐人尋味的是,乾隆皇帝雖為孝賢皇后違例使用了超高喪儀規格,但是,百日未過,他就迫不及待地將魏佳氏由令嬪(妾)晉封為令妃(妻,僅次於皇后)。

公元1765年(乾隆三十年)正月,繼皇后烏喇那拉氏隨乾隆皇帝南巡。讓大家始料不及的是,這次南巡卻成為連史官都諱莫如深之旅。繼皇后竟然在南巡途中發瘋了!隨後,乾隆帝將繼皇后打入冷宮。

魏佳氏再次成為贏家。她在此次南巡中不僅成功懷孕,而且在同年五月,又被晉封為皇貴妃,並從此以皇貴妃之尊統攝六宮之事,代行皇后之責。

那麼問題來了,兩位前皇后一猝死一發瘋,而在此過程中,魏佳氏卻從嬪(妾)逆襲成為皇貴妃(後被追封為皇后)。這一切究竟是巧合,還是另有蹊蹺呢?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了解下魏佳氏。她就是《還珠格格》中的令妃娘娘,史稱孝儀純皇后。

魏佳氏(令妃):既是皇后,也是乾隆帝的皇后剋星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1727年10月23日-1775年2月28日),內管領魏清泰之女, 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嘉慶帝生母。

乾隆帝共有三位皇后,其中第一任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她是雍正帝親自指配給當時還是皇四子的弘曆做嫡福晉;而繼皇后烏喇那拉氏,同樣也是在弘曆還未繼承大統前,由雍正帝指配給他當側福晉的。

而魏佳氏則是以秀女身份進宮的,隨後,在兩位皇后先後出事的情況下,她得以逆襲成功,成為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

1、十八歲被封為魏貴人(嬪),原因成謎 草猶逮春綠,松不是新栽,舊日玉成侶,依然身傍陪。——《孝賢皇后陵酹酒》

清朝在時間上雖然是離現代最近的封建王朝,但是,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疏忽,在史書中竟然沒有魏佳氏入宮時間的記載。我們只知道在魏佳氏十八歲時(1745年),就被封為魏貴人,至於她為何能脫穎而出,獲得乾隆帝的寵愛並被封為貴人,史書上則是語焉不詳。

後人只能從乾隆帝所寫的御詩《孝賢皇后陵酹酒》中得知,魏佳氏竟是孝賢皇后主動「玉成」於他的伴侶。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魏佳氏被封為貴人就解釋得通了,畢竟背後有孝賢皇后的力薦。當然,這只是乾隆帝的說法,而真實的情況是否如此,後人已不得而知了。

2、孝賢皇后猝死,魏佳氏由嬪晉封為妃 公元1748年三月十七日,孝賢皇后不幸猝死於東巡的歸途中。此後,乾隆帝奉皇太后諭旨,在當年七月初一晉封嫻貴妃烏喇那拉氏為皇貴妃,總攝六宮事(並於兩年後冊封其為皇后)。皇后去世,身為貴妃的烏喇那拉氏,在皇后喪禮100天後遞補成為皇后,是符合清朝的祖制的。而且,這一切也是皇太后的旨意,沒有任何異常之處。

但是,在晉封烏喇那拉氏之前,乾隆皇帝就已經迫不及待地將魏佳氏從令嬪晉封為令妃了。事實上,乾隆皇帝此舉極不尋常,因為,他是在1748年5月份將魏佳氏由嬪晉封為妃的。此時,孝賢皇后100天的服喪期還未結束。也就是說,乾隆皇帝是違例晉封魏佳氏的。

此後不久,乾隆皇帝卻因有官員在皇后喪禮100日之內剃髮而大發雷霆。為了殺雞儆猴,他不惜痛下重典,將湖廣總督塞楞額、江南河道總督周學健兩位高官處以極刑。

乾隆皇帝前後矛盾的反常舉動讓人費解,這也讓人不得不懷疑,孝賢皇后的猝死是否存在人為因素。

3、繼皇后烏喇那拉氏發瘋,魏佳氏晉封貴妃統攝六宮孝賢皇后不幸猝死後,按照祖制及皇太后的旨意,烏喇那拉氏不出意外地成為了繼皇后。表面看起來,乾隆皇帝與繼皇后之間的感情很好,繼皇后也不負所望,接連生下兩子一女。照此情形發展下去,繼皇后與乾隆帝白頭偕老是指日可待之事了。

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夕旦禍福。特別是身處後宮之人,哪怕你是母儀天下的皇后,也不能確保高枕無憂。公元1765年,乾隆皇帝開始他的第四次南巡之旅,繼皇后以及魏佳氏都隨駕南巡。

在南巡途中,乾隆帝卻出人意料地讓繼皇后先行回京。而在南巡結束後,乾隆帝立馬將繼皇后打入冷宮。

公元1765五月四十日,乾隆帝收回繼皇后那拉氏的嫻妃、嫻貴妃、皇貴妃、皇后四份冊寶。同時晉封魏佳氏為皇貴妃,讓她以皇貴妃的身份統攝六宮。

至此,魏佳氏當皇后的所有障礙都已被清除。如果這一切都是出之偶然,那麼,魏佳氏的運氣真是太好了。而與她形成鮮明對比,則是孝賢皇后與皇后那拉氏倒黴到了極點。

但是,種種跡象表明,兩位皇后的遭遇絕非意外之災,而是有預謀的人禍。

孝賢皇后之死:疑點重重,史書的說法不能服眾

公元1748年。在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孝賢皇后突然死在東巡迴鑾的途中。由於事出蹊蹺,從而給了後世加以演繹孝賢皇后死因的機會。有說她是因妒生恨投河自盡的,有說她是因失足落水而死的,也有人說她是患病而亡的,莫衷一是,越說越玄乎。

乾隆帝:「皇后同朕奉皇太后東巡,諸禮已畢,忽在濟南,微感寒疾,將息數天,已覺漸愈。誠恐久駐勞眾,重聖母之念,勸聯迴鑾。聯亦以膚痾已痊,途次亦可將息、因命車駕還京,今至德州水程,忽遭變故。」——《清實錄·高宗實錄》

按照史書上的記載,孝賢皇后是死於風寒,但是,這一說法存在很大的漏洞,並不能服眾。首先是風寒能致人猝死的說法就站不住腳;其次,在眾多御醫的重點關照之下,白天還能活動自如(其自感已經痊癒)的孝賢皇后,到了半夜卻猝死了,這個敏感的時間點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正因為史書上關於孝賢皇后之死的記載,存在諸多疑點,才給了後人加以演繹的機會。那麼,孝賢皇后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研讀史料,還是可以發現端倪的。

孝賢皇后一生共生育了二男二女,其中生前三個子女時,間隔最多是兩年,但四子與三女卻間隔了15年。也就是說,雖然乾隆帝口口聲聲說他很愛孝賢皇后,並且在孝賢皇后去世後,採用了超高規格的喪儀。但是,這卻無法解釋他冷落孝賢皇后14年的事實。

孝賢皇后在1746年四月初八,生下皇七子永琮,因此,她應該是在1745年懷孕的。而1745年正月,正是魏佳氏從秀女被晉封為魏貴人的時間。

而更為巧合的是,孝賢皇后剛在公元1748年三月十七日猝死。同年5月份,在孝賢皇后屍骨未寒之時,乾隆帝就迫不及待地將魏佳氏為由嬪晉封為妃。此時,孝賢皇后100天的服喪期還未結束。

以上兩件事使孝賢皇后猝死的原因越來越清晰了。首先,年老色衰的孝賢皇后為了重獲乾隆帝的寵愛,就主動將年輕貌美的魏佳氏送給乾隆帝。乾隆帝喜納美人並將魏佳氏晉封為魏貴人,而且還讓已是高齡產婦的孝賢皇后第四次懷孕了。此時,孝賢皇后還沒有意識到,她已親手給自己下了一個套。

孝賢皇后順利產下皇七子永琮後,讓她重新看到了受寵的希望。但天不遂人意,永琮的過早夭折,又讓孝賢皇后陷入了困境。此時她年齡已大無法再懷孕,而她所生的兩個皇子已全都夭折,這在心理上給了她沉重的打擊。而雪上加霜的是,乾隆帝此時寵愛的人,卻是年輕貌美的魏貴人。

從來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孝賢皇后先遭遇失子之痛,後乾隆皇帝又移情別戀魏貴人,而人老珠黃的她,已沒有能讓乾隆皇帝回心轉意的資本了,這也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身染風寒並不是孝賢皇后猝死的關鍵因素。而失寵於乾隆帝以及痛失愛子,才是她香消玉散的根本原因。當然,這些在史書是不會說出來的。

皇后那拉氏:不明不白被打入冷宮

蔡東藩:高宗南巡,皇后截發,當時史官諱惡,只載跡類瘋迷之諭,實則伏有原因,中宮固非無端瘋迷也。著書人把賞花飲酒諸事,顯為揭櫫,雖或言之過甚,然亦出自傳聞,未嘗憑空射。——《國學導航》

乾隆帝冊封那拉氏為繼皇后,並非他的本意,而是皇太后的意思。這就註定了繼皇后的悲慘結局。

事實上,因為魏貴人是孝賢皇后「玉成」於乾隆皇帝的,所以,魏貴人對孝賢皇后還是有所感恩,因此,不會相逼太急。但是,對於皇后那拉氏,魏貴人就不那麼客氣了。

皇后那拉氏在隨駕南巡的途中,為何會被乾隆皇帝打入了冷宮,史料上沒有任何記載。倒是乾隆帝親自答疑,說她是因為「自行翦發」而遭受懲罰,還辯解他絕對不是因為 「色衰愛弛」而懲罰那拉氏。但是,事實卻勝於雄辯。

四十八歲的那拉氏被貶,三十八歲的新貴趁機上位。魏貴人不僅在此次南巡途中懷孕了,而且,乾隆帝在懲罰那拉氏的同時,又晉封魏貴人為皇貴妃,並由她代替那拉氏統攝六宮。

如果這還不是宮鬥,那麼,什麼才叫宮鬥呢?事實上,乾隆帝的辯解蒼白無力,更像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說法。而更諷刺的是,他用實際行動直接反駁了他自己的說法,按現在的說法,乾隆帝是自己打臉了。

結語

鐵打的後宮,流水的宮女。為了能俘獲後宮中最有權力,也是唯一的男人——皇帝,實現「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的終極夢想,擁有野心的後宮佳麗們,就各顯神通,以求成為「後宮盟主」。後人將這一過程稱為「宮鬥」。

在乾隆朝,孝賢皇后、那拉氏皇后不幸成為宮鬥的犧牲品,而魏佳氏則成功實現了「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的終極夢想。不過,此次宮鬥真正的幕後大BOSS,卻是乾隆皇帝,是他選擇了魏佳氏,所以魏佳氏才會贏。

相關焦點

  • 歷史上,乾隆為何如此寵愛令妃?原因你可能想不到
    近年來,隨著清宮劇的熱播,關於乾隆皇帝和他後宮妃子的故事,越來越被人熟知。令妃是我國歷史上真正的皇貴妃。她是乾隆皇帝妃嬪當中最走運的一個,19歲入宮被封為貴人是宮中比較年輕的一位。而且,她還是一個非常的聰明善良的女子,在宮裡和乾隆的幾位皇子關係都特別好。之後,因為皇帝的寵愛,她很快就被封為令妃。十年內,令妃一共為乾隆生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成為了皇帝後宮中生子女最多的一位貴妃,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令妃的寵愛有所深。
  • 乾隆的皇后位空缺,令妃又是嘉慶帝生母,為何乾隆還不肯立她為後
    令妃的形象在許多清宮劇裡面都會出現,她不僅是乾隆身邊的紅人,還因為她的兒子是下一任皇帝,所以只要以乾隆時期為背景的清宮劇都不能少了令妃。但令妃在屏幕上的角色褒貶不一,她的為人是如乾隆認為的那樣善良直白、勇敢純真,還是像這兩年熱播的清宮劇裡面,是一個心計深沉、陰狠毒辣的女人呢?
  • 同母不同命,七公主和九公主都是令妃所生,爵位卻是天差地別
    歷史上的令妃確實是個奇女子,漢人血統,門第低微,卻能在滿蒙貴族作主的後宮脫穎而出,成為乾隆皇帝最寵愛的女人,權力冠絕後宮。 這裡面自然有著令妃自己的魅力,但是不可忽略的一點是,令妃的生育能力。從在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間,令妃先後為乾隆生下四位皇子,幾乎是隔一年就生一個。
  • 令妃遺體為何百年不腐?真是被乾隆下毒?這幾點足以替他消除嫌疑
    那就是乾隆的后妃令妃娘娘的遺體依然保持原形,皮骨俱存,甚至臉上的笑容都活靈活現,好似只是安詳地睡了一樣。這件事也確實轟動了當時的考古界,大家開始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也有人認為,並非娘娘的屍體能保持這樣,一定是當時被下藥了的緣故。
  • 令妃屍身百年不腐,果真是被乾隆毒殺?3大證據,替乾隆洗脫嫌疑
    寶熙在其所作日記中,如此描述:午後於石床西邊兩棺之間發現后妃玉體一,幸未損傷脫失。敬審其貌,頦多皺紋,齒未全脫,似五六十歲人,而皮骨俱存,絲毫未腐,笑容圓相,有如古佛,誠異事也。這種化學藥物的出現,有兩種可能:1、令妃生前被人下毒謀害;2、令妃死後被人藥物處理。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皇帝將令妃所出皇十五子永琰,秘密立為皇位繼承人,寫入傳位詔書;而令妃則「巧合」的病逝於兩年以後的乾隆四十年。
  • 有人以令妃屍身不腐為證,說令妃是被乾隆毒死的,真有可能嗎?
    就在這時,人們發現了在乾隆皇帝棺床旁的一具棺槨,打開之後,棺槨的主人身穿龍袍,服飾華麗,面容栩栩如生,皮膚肌肉都保存完好,牙齒都沒有盡數脫落,甚至臉上還掛著若有若無的淡笑。躺在棺槨中的就是乾隆皇帝的寵妃,令妃。
  • 皇后令妃撞衫!同穿軍綠色裙裝,吳謹言首剪齊劉海驚豔不輸秦嵐
    其中女主「魏瓔珞」的扮演者吳謹言最近還和皇后的扮演者秦嵐撞衫了,「皇后與令妃」撞衫,到底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撞衫的就是這套軍綠色造型,不規則A字長裙搭配軍綠色t恤,這樣帥氣又具女人味的風格,看起來還是非常個性吸睛的。兩人整體造型基本一致,不過搭配的配飾略顯不同,而且兩人本身也是屬於不同氣質的人,撞衫同套造型,卻美得完全不一樣。
  • 乾隆參加大臣葬禮,臨走把一荷包留靈柩前,大臣親屬瞬間轉悲為喜
    烏雅·兆惠是滿洲正黃旗人,還是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的族孫,可以說身份貴重。而兆惠沒有一般貴族子弟的紈絝之風,他從小就善文好武,23歲時就入職了軍機處。在乾隆十三年時,兆惠遷任戶部侍郎,在大小金川之戰和平定準噶爾時都負責了軍隊的糧餉事務,並且督辦各省的派兵作戰情況。
  • 得乾隆盛寵20年的令妃,卻慘遭毒殺?153年後出土屍骨揭開其死因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即我們熟知的令妃,《延禧攻略》中魏瓔珞、《如懿傳》中衛嬿婉的歷史原型。歷史上的令妃,乃係嘉慶皇帝的生母,自乾隆十年被封為貴人,歷經嬪、妃、貴妃、皇貴妃並在乾隆六十年被追封為后。自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三十一年之間的10年中,令妃為乾隆皇帝生育4位皇子、2位公主;自乾隆三十年到乾隆四十年之間的10年中,她以皇貴妃的身份「攝六宮事」,乃係乾隆後宮實際上的執掌人。
  • 乾隆質問令妃:為何害死如懿,令妃回答讓乾隆怒扇10個巴掌
    電視劇《如懿傳》正在持續熱播中劇中,魏嬿婉見皇上賞賜意歡坐胎藥她並偷偷的找太醫也配著喝這一喝就是幾年,還是一直都沒有孩子說是坐胎藥吃得少的緣故魏嬿婉這才懷疑到坐胎藥裡的問題她這才想起來如懿當年勸她們少喝坐胎藥魏嬿婉認定是如懿有意要害自己所以她對如懿開始有了仇恨前面富察皇后高貴妃和嘉妃都敗在如懿手上
  • 皇后去世皇帝卻表面傷心,她看透一切毒舌諷刺皇帝!
    如懿傳》這部劇中要說到最壞的人,小編認為不是任何一個嬪妃,也不是太后,而是皇帝這個渣渣龍,昨天劇情中皇后油盡燈枯,但是沒準兒還能堅持到回京城呢,但是呢皇上那一番話一刺激,皇后立馬就下線了,加上之間小可愛高貴妃,渣渣龍可是氣死了兩個愛他的女人了呢!
  • 都是令妃女兒,為何一個被封為固倫公主,一個被封為和碩公主
    (令妃劇照)一、母以子貴。在乾隆41個嬪妃中,令妃是非常受寵的一個。她不僅受寵的時間很長,生育能力也很強,一共育有四子二女,是清朝妃子中生育最多的一個。加上她勤於辦事,能替富察皇后分擔後宮事務,因此富察皇后沒少替她在乾隆面前美言。富察皇后去世後,悲痛萬分的乾隆,看誰都不順眼,懲治大臣,責罵後宮,大家都戰戰兢兢。不過,令妃由於與富察皇后情同姐妹,不僅沒有受到責罰,還被晉升為妃子。
  • 令妃的兩個女兒,為何一個從和碩公主破例封固倫公主?結局一樣
    令妃的兩個女兒,為何一個從和碩公主破例封固倫公主?結局一樣乾隆皇帝身邊有四個知名的女人,一個是原配皇后富察氏,一個是繼後輝發那拉氏,一個是撲朔迷離的香妃,另外一個就是令妃。論出身,令妃恐怕是四位裡最出身最低的,可是她卻是陪伴乾隆時間最長,生育子女最多的。
  • 衛嬿婉因被乾隆賜死而早亡,但為何歷史上的令妃也早逝?與他有關
    只可惜衛嬿婉的手段太過陰狠,引起了後宮群妃的不滿,後來群妃聯合反攻,在乾隆面前揭發了衛嬿婉過去的種種惡事,乾隆盛怒之下,將已經成為了皇貴妃的衛嬿婉賜死,只留下了她的子嗣。而在歷史上,自然沒有群妃聯合攻擊皇貴妃的事情。事實上,自乾隆三十年,衛嬿婉的原型魏佳氏晉為皇貴妃後,就一直攝六宮事,雖無皇后之實,卻有皇后之權。
  • 令妃由宮女晉升為皇貴妃,榮寵不斷,為何乾隆從未打算立她為後?
    繼後那拉氏斷髮失寵之後,乾隆後宮的實際管理者就一直都是令妃魏佳氏,即便是魏佳氏享受了獨屬於皇后的殊榮,並且能夠佩戴皇后以及太后才能夠擁有的東珠,但是乾隆皇帝卻始終都沒有正式冊立魏佳氏為皇后。魏佳氏薨逝後,乾隆皇帝正式宣布當年秘密立儲的人選為皇十五子永琰時,才追封魏佳氏為孝儀皇后。
  • 打開乾隆墓,為何只有魏瓔珞的原型令妃屍身未腐?真相讓人太意外
    打開乾隆墓,為何只有魏瓔珞的原型令妃屍身未腐?真相讓人太意外!歷史上,魏瓔珞的原型令妃也是很受乾隆爺喜愛的,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令妃姓魏,出身卑微,是內務府選秀的宮女,因天生擁有一副好面容,性格又古靈精怪,所以深受皇上的寵愛,為了和她的容貌,秉性相符, 乾隆皇帝特意從《詩經》裡選了「令」這個字,作為魏氏的封號,所含的寓意就是說,看到令妃就像是好到了美玉一樣舒服,後來因為令妃受寵,皇上還給她的家族賞賜了恩惠,由漢軍旗抬入滿洲鑲黃旗。可見在皇上的心裡,令妃有多麼的重要。
  • 還珠:皇上盛寵香妃,還有誰記得令妃這一語雙關的話?完全暴露野心
    哈嘍,歡迎大家來觀看小編的文章,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就是有關還珠格格的一些話題,說起還珠格格這一部經典劇,想必很多朋友們也是都有看過很多遍的,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們心中特別的羨慕小燕子那樣的性格,可以無拘無束,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特別的瀟灑快活,但是,長大之後,才知道,這樣的生活,也是難以達到的,也因此更加的羨慕小燕子的那種美好
  • 精選8本後宮宮鬥文,妃嬪這職業需步步為營、處處謀劃!
    今天為寶寶們整理了8本後宮宮鬥文,快一起來看看吧。如果寶寶們想看什麼類型的小說,可以在留言區告訴九九哦,九九會整理分享給大家。01《問鼎宮闕》作者:荔簫<文案簡介>多年以後,史家認為夏雲姒的機關算盡與鐵血手腕是宮闈紛爭逼出來的。只有她自己清楚,早在入宮之前,她就已非善類。<閱讀指南>佳惠皇后亡故,本家四妹夏雲姒帶著仇恨入宮。
  • 沒想到「溫水煮青蛙」竟被張茂則用在宮鬥裡,幾個字暴露最終結局
    說起最近的古裝熱播劇,《清平樂》絕對榜上有名。正午陽光出品,一眾老戲骨加盟,劇本好製作也不賴。各種線索交叉行進,總體來說還挺好看的。其中內侍張茂則與皇后曹丹姝的感情線,以及茂則為護皇后周全,替她宮鬥的這條線,算是熱度比較高的兩條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