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沒有12月18日那場與皇家馬德裡的世俱杯決賽,很多不熟悉日本足球的人不會知道這個球隊——鹿島鹿角,他們在120分鐘的鏖戰中,不但曾2:1領先過皇馬,而且在大部分時間時都以「全日班」陣容與巨人皇馬戰鬥。
最終皇馬獲得了世俱杯冠軍,完美的結束了他們2016年的賽事。
而鹿島鹿角以及背後日本足球又一次站到國人面前,兩個幾乎同時開啟足球「職業化」的國家,卻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路線,完善的青訓體系,與校園足球的無縫連結,各級別聯賽俱樂部也都實現了自負盈虧,並源源不斷的為國家隊乃至世界各大俱樂部輸送人才,從1998年開始,日本已經連續五次進入世界盃決賽階段。
有人說,現在的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和之前奉行巨星政策的日本足球很相似,但是別忘記了,日本足球現在的成功並不來源於當年的砸錢。
相比日本90年代才開始的足球職業化進程,日本的青訓事業其實起步很早,日本青少年球員訓練中心體系於1976年起步,1980年起正式展開訓練活動,經過四十年的發展,目前已非常完善,並在日本青少年運動員培養方面起著主導作用。日本各個年齡組國家隊的運動員,大多有在訓練中心受訓的經歷。
「不求強隊,只育好苗」——日本各級足球訓練中心的主要目的,不是選拔優秀選手組成一支球隊去取得好戰績,而是培養出一個個優秀的單個球員。因此,各級訓練中心會將球員個體發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這些訓練中心全部為非營利機構,球員無需交納培訓費。如球員經過培訓進入職業俱樂部,俱樂部只需象徵性付給訓練中心少量的培訓費。球員在培訓中心接受培訓期間,須進入當地的中小學接受普通文化課教育。
日本的青訓體系由國家和地方各級訓練中心構成。日本足協設有一個國家訓練中心,並在全國範圍設立若干大區訓練中心,全國9個大區、47個都道府縣以及範圍更小行政區域,都有各自訓練中心。
除了上述業已成熟的青訓體系外,日本足協在1996年還制定了規範青訓指導意見的方針,通過該方針來指導全國的各級青訓中心球員、教練的培養工作。
此外,日本足協和職業聯盟每年還舉辦全國U12、U15、U18比賽及高中足球比賽。其中U15、U18為全國聯賽(U18分東西賽區打主客場),U12隻舉辦地區性比賽。各俱樂部間還有各年齡段比賽。此外,日本中學體育聯合會每年主辦全國初中、高中的足球聯賽,已在俱樂部所屬青少年隊註冊的球員,不能參加此項賽事,只能參加專門的俱樂部青少年比賽。
日本人對於青訓的重視程度,也許從下面兩個小故事裡能更讓你明白。作為啟迪青訓學院到呂指導曾是職業球員,有一年,他隨隊去日本踢交流比賽時,意外的在對方的資料庫上看到了自己的職業信息,無論是場上位置、踢球習慣、脾氣秉性還是職業經歷,都有完整的紀錄。
一場申花與重慶比賽正在進行,而在觀眾席上,一家日本青訓俱樂部的小球員們正在細心的做著分析與記錄.....
我們看到了日本足球的強勢崛起,卻沒有看到他們20乃至40年摸索與發展的歷程,而我們能看見的是,對於青訓,無論從足協還是職業聯盟,都是自上而下的重視與支持。
所以希望在中國足協出臺2017年校園足球十大規劃後,能有更多人把目光從天價外援轉到中國的青訓事業上,與華奧國科、與更多紮根校園足球、紮根中國青訓事業的人一同為中國足球發展貢獻自己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