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屠瓊芳)9月15日,2020中國化工學會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第十二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在會上隆重頒發。河北工業大學優秀校友李群生同志獲得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成就獎」;郝紅勳同志獲得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創新獎」。
李群生,1983年大學本科畢業河北工學院化工系化機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87年畢業於天津大學化工系,獲碩士學位,其後一直在北京化工大學工作至今;2003年畢業於北京化工大學化工學院,獲博士學位(2000-2003年在職攻讀)。曾在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講學、訪問。
李群生教授主要從事傳質與分離工程領域的理論與實驗研究和工業應用工作,包括精餾、吸收、萃取、結晶等研究方向,在石油化工、煤化工,以及聚氯乙烯工業、聚乙烯醇工業、多晶矽和太陽能產業、化肥甲醇工業、酒精工業等領域有深入的研究和科研成果。
李教授將科研成果應用於工業中,解決了嚴重影響生產的分離過程工業問題,達到了大幅度節能減排提質增效的效果,提高了質量和生產效率,研究開發並生產出多項打破進口壟斷的高純度高質量高端化產品。研究成果在全國數百家大中型企業中進行了2000多項成功應用,實現了高純度、高端化、綠色化發展。僅近三年即取得直接經濟效益達50餘億元,推廣應用後節能折合標煤達18萬噸,回收和減少化學物料排放13萬餘噸,減輕了環境汙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化工產業科技進步和轉型升級,提升我國化工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做出了積極貢獻。
郝紅勳,河北工業大學化工931班畢業生。現為天津大學國家工業結晶技術研究中心和2011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海南大學化工學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工業結晶、藥物分離與精製、功能晶體的設計與開發和高鹽廢水處理等。
迄今為止,郝紅勳教授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SCI檢索論文200多篇,申請中國發明專利68項,已獲授權47項,專利「地塞米松磷酸鈉的晶型及其結晶製備方法」榮獲2015年「中國專利優秀」和2016年「天津市專利金獎」。
在科學技術成果推廣方面,郝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或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晶體科學與工業結晶技術項目已成功推廣應用於茴腦、奧美拉唑鈉、頭孢唑林鈉等產品的結晶生產,建立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晶體產品生產線,實現了科技成果的產業轉化,推動了我國相關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提升。上述成果所衍生的新技術和新設備使我國相關晶體產品生產企業的生產技術及產品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從而促進了相關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據近不完全統計,上述成果為我國相關企業年均新增產值過7億元/年,年均新增利潤超過2.2億元/年。作為負責人完成的高鹽廢水分質結晶及資源化技術已成功推廣應用於上海東碩、東華工程科技等公司的廢水處理項目,建立了21條高鹽廢水分質結晶及資源化生產線,年處理高鹽廢水1200多萬噸,減少危廢排放近20萬噸;近幾年為主要完成單位新增收入6億元,新增利潤1億元,新增稅收3000多萬元,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來源:河北教育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