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最常見的可燃氣體的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數據表

2021-01-14 Winsen傳感王



可燃物質(可燃氣體、蒸氣和粉塵)與空氣(或氧氣)必須在一定的濃度範圍內均勻混合,形成預混氣,遇著火源才會發生爆炸,這個濃度範圍稱為爆炸極限,或爆炸濃度極限。


例如一氧化碳與空氣混合的爆炸極限為12.5%~74%。可燃性混合物能夠發生爆炸的最低濃度和最高濃度,分別稱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這兩者有時亦稱為著火下限和著火上限。


在低於爆炸下限時不爆炸也不著火;在高於爆炸上限時不會爆炸,但能燃燒。這是由於前者的可燃物濃度不夠,過量空氣的冷卻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後者則是空氣不足,導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緣故。


當可燃物的濃度大致相當於反應當量濃度時,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據完全燃燒反應方程式計算的濃度比例)。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極限範圍越寬、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時,其爆炸危險性越大。這是因為爆炸極限越寬則出現爆炸條件的機會就多;爆炸下限越低則可燃物稍有洩漏就會形成爆炸條件;爆炸上限越高則有少量空氣滲入容器,就能與容器內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條件。


應當指出,可燃性混合物的濃度高於爆炸上限時,雖然不會著火和爆炸,但當它從容器或管道裡逸出,重新接觸空氣時卻能燃燒,仍有發生著火的危險。以下為可燃氣體的爆炸極限值數據表,希望可以對相關從業者有所幫助。



序號


名稱


化學式


在空氣中的爆炸限 (V%)

毒性


下限LEL

上限UEL

1

乙烷

C2 H6

3.0

15.5


2

乙醇

C2 H5 OH

3.3

19


3

乙烯

C2 H4

3.1

32


4

H2

4.0

75


5

硫化氫

H2S

4.3

45

神經

6

煤油


0.7

5


7

甲烷

CH4

5

15

——

8

甲醇

CH3OH

5.5

44


9

丙醇

C3H7OH

2.5

13.5


10

丙烷

C3H8

2.2

9.5


11

丙烯

C3H6

2.4

10.3


12

甲苯

C6H5CH3

1.2

7


13

二甲苯

C6H4(CH3)2

1.0

7.6


14

二氯乙烷

C2H4Cl2

5.6

16

高毒

15

二氯乙烯

C2H2Cl2

6.5

15


16

二氯丙烷

C3H6Cl2

3.4

14.5


17

乙醚

C2H5OC2H5

1.7

36


18

二甲醚

CH3OCH3

3.0

27.0


19

乙醛

CH3COH

4

57


20

乙酸

CH3COOH

4

17

低毒

21

丙酮

CH3COCH3

2.15

13


22

乙醯丙酮

(CH3CO)2CH2

1.7



23

乙醯氯

CH3COCl

5.0

19


24

乙炔

C2H2

1.5

100


25

丙烯腈

CH2CHCN

2.8

28

高毒

26

烯丙基氯

CH2CHCH2Cl

3.2

11.2


27

甲基乙炔

CH3CCH

1.7



28

NH3

15

30.2

低毒

29

乙酸戊酯

CH3CO2C5H11

1.0

7.5


30

苯胺

C6H5NH2

1.2

11

高毒

31

C6H6

1.2

8


32

苯甲酸

C6H5CHO

1.4



33

苄基氯

C6H5CH2Cl

1.1



34

溴丁烷

C3H7CH2Br

2.5



35

溴乙烷

CH3CH2Br

6.7

11.3


36

丁二烯

CH2CHCHCH2

2.0

11.5

低毒

37

丁烷

C4H10

1.9

8.5


38

丁醇

C4H9OH

1.4

11.3


39

丁烯

C4H8

1.6

9.3


40

丁醛

C3H3CHO

1.4

12.5


41

丁酸丁酯

CH3COOC4H9

1.2

8.0


42

丁基甲基酮

C4H9COCH3

1.2

8


43

二硫化碳

CS2

1.0

60


44

一氧化碳

CO

12.5

74.2

劇毒

45

氯苯

C6H5Cl

1.3

11


46

氯丁烷

C3H7CH2Cl

1.8

10.1


47

氯乙烷

CH3CH2Cl

3.8

15.4


48

氯乙醇

CH2ClCH2OH

5

16


49

氯乙烯

CH2CHCl

3.8

31


50

氯代甲烷

CH3Cl

8.1

17.4


51

2-氯丙烷

CH3CHClCH3

2.6

11.1


52

甲(苯)酚

C6H5OH

1.2

7.1

低毒

53

環丁烷

CH2CH2CH2CH2

1.8



54

環己烷

CH2(CH2)4CH2

1.2

8.3


55

環己醇

CH2(CH2)3CHOHCH2

1.2



56

環己酮

CH2(CH2)3COCH2

1.3

9.4


57

環丙烷

CH2CH2CH2

2.4

10.4


58

萘烷

C10H18

0.7

4.9


59

環己烯

CH2(CH2)2CHCHCH2

1.2



60

雙丙酮醇

(CH3)2COHCH2COCH3

1.8

6.9


61

二丁醚

C4H9OC4H9

0.9

8.5


62

二氯(代)苯

C6H4Cl2

2.2

9.2


63

二乙基胺

(C2H5)2NH

1.7

10.1


64

二甲胺

(CH3)2NH

2.8

14.4

中等

65

二甲苯胺

(CH3)2C6H3NH2

1.2

7


66

二氧雜環己烷

(CH2)4O2

1.9

22.5


67

環氧丙烷

OCH2CH2CH2

1.9

37


68

乙氧基乙醇

C2H5OCH2CH2OH

1.8

15.7


69

乙酸乙酯

CH3COOC2H5

2.1

11.5


70

丙烯酸乙酯

CH2CHCO2C2H5

1.7

13


71

苯乙烷

C6H5C2H5

1.0

7.8


72

環氧乙烷

CH2CH2O

2.6

100

中等

73

乙硫醇

C2H6S

2.8

18


74

乙基甲基醚

C2H5OCH3

2.0

10.1


75

乙基甲基酮

C2H5COCH3

1.8

11.5


76

甲醛

HCHO

7

73


77

輕油


0.9

6


78

硝基苯

C6H5NO2

1.8



79

硝基甲烷

CH3NO2

7.1

63


80

苯酚

C6H5OH

1.3

9.5


81

苯乙烯

C6H5CHCH2

1.1

8.0


82

乙苯

C6H5C2H5

1.0

7.8


83

甲酸乙酯

HCOOC2H5

2.7

16.5


84

對二惡烷

C4H8O2

2.0

22


85

異丁烷

C4H10

1.8

8.4


86

C10H8

0.9

5.9


87

壬烷

CH3(CH2)7CH3

0.7

5.6


88

壬醇

CH3(CH2)7CH2OH

0.8

6.1


89

仲醛

(C2H4O)3

1.3



90

戊烷

C5H12

1.1

8.0


91

戊醇

C5H11OH

1.2

10.5


92

丙胺

C3H7NH2

2.0

10.4


93

丙基甲基酮

C3H7COCH3

1.5

8.2


94

吡啶

C5H5N

1.7

12.0


95

四氫呋喃

C4H6O

2.0

12.4


96

四氫糠醇

C4H7OCH2OH

1.5

9.7


97

三乙胺

(C2H5)3N

1.2

8


98

三甲胺

(CH3)3N

2.0

11.6


99

三氧雜環己烷

(CH2O)3

3.0

29


100

松節油


0.8



101

己烷

C6H14

1.2

7.4


102

己醇

C5H11CH2OH

1.2



103

庚烷

CH3(CH2)5CH3

1.1

6.7


104

異丙基硝酸酯

(CH3)2CHONO2

2

100


105

甲氧乙醇

CH3OC2H4OH

2.5

14


106

乙酸甲酯

CH3CO2CH3

3.1

16


107

丙烯酸甲酯

CH2CHCO2CH3

2.4

25


108

甲胺

CH3NH2

4.9

20.7

中等

109     

甲基環己烷

CH3C6H11

1.15

6.7


110

甲酸甲酯

HCO2CH3

5

23


111

乙胺(氣)

C2H7N

3.5

14.0

中等

112

乙腈

C2H3N

4.4

16.0


113

乙酸酐

C4H6O3

2.9

10.3


114

(正)癸烷

C10H22

0.8

5.4


115

丙醛

C3H6O

2.9

17


116

丙烯醛

C3H4O

2.8

31


117

甲醚

C2H6O

3.4

18


118

甲乙醚

C3H8O

2

10.1


119

甲硫醇

CH4S

3.9

21.8


120

甲基亞碸

C2H6O2

2.6

28.5


121

異丙醇

C3H8O

2.3

12.7


122

異丁醇

C4H10O

1.7(212ºF)

10.9(212ºF)


123

異丙醚

C4H14O

1.4

21


124

異丙胺

C3H9N

2.0

10.4


125

(正)辛烷

C8H18

1.0

4.66


126

N2H4

4.7

100


127

硫化羰

COS

12

29


128

氯丙烷

C3H7Cl

2.6

11.1


129

3-氯丙烯

C3H5Cl

3.3

11.1


130

溴甲烷

CH3Br

10

16


131

臭氧

O3



刺激

132

二氧化硫

SO2



中等

133

氯氣

CL2



刺激

134

氰化氫

( 氫氰酸 )

HCN

5.6

40


劇毒



有機可燃氣體爆炸極限的推薦計算方法:


有機可燃氣體 (或蒸氣 )在空氣中具有燃燒爆炸的危險 ,爆炸濃度極限是判斷其爆炸危險性的一個重 要參數. 爆炸極限一般可採用傳播法進行測定 [3~5 ] ,也可用經驗公式進行近似計算. 對於純淨有機可燃氣體的爆炸極限 ,可通過 1 mol有機可燃氣體完全燃燒所需氧原子的物質的量 N 來計算:


而對於由多種有機可燃氣體組成的混合氣體的爆炸極限, 則採用理 - 查特列 (Le Chatelier) 法則來計算:


式中, X為混合氣體的爆炸極限; X1 , X2 , ⋯, Xn 為各組分的爆炸極限; V1 , V2 , ⋯, Vn 為各組分的體積百分數。



純淨有機可燃氣體爆炸極限的推薦計算方法:


用 1 mol有機可燃氣體完全燃燒所需的氧氣係數 (摩爾數 )A替代 (1) 式和 (2) 式中的 N,並進行一定 的變形,可得:


而有機可燃氣體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的化學計量濃度為:



混合有機可燃氣體爆炸極限的推薦計算方法:


理 - 查特列法則成立的前提條件是假設 n種處於爆炸極限的混合物互相混合後得到的複雜混合物仍 然處於爆炸極限 [5 ]. 一種由 n種有機可燃氣體組成的混合氣體,其各組分的體積百分數分別為 V1 , V2 , ⋯, Vn ,各組分完全燃燒所需要的氧氣係數分別為 A1 , A2 , ⋯, An ,則 1mol體積的混合氣體處於爆炸極限時所需 的空氣體積應當為各組分處於爆炸極限時所需的空氣體積之和,即:


則混合氣體的爆炸極限為:


設 1 mol混合氣體完全燃燒所需的氧氣係數 A混 = ∑AiVi,則 (10) 式可表示為:



結語:本計算方法利用氧氣係數 A來計算純淨有機可燃氣體和由多種有機可燃氣體組成的混合氣體的爆炸極限 ,在結構上對公式進行了統一 ,並顯著提高了爆炸極限 (尤其是爆炸下限 )計算值的準確度 ,也大大簡化了對混合氣體爆炸極限的計算,同時也解決了對複雜組成的混合有機可燃氣體爆炸極限的估算問題 , 估算結果與實測值能較好吻合,與目前常用的經驗公式相比 ,能更好地指導有機可燃氣體爆炸極限的計算。



中國傳感器領域第一家上市企業--鄭州煒盛科技公司,是集研發、生產、銷售及氣體傳感器應用方案服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產品以優靈敏,高穩定等優勢在國內外市場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電話:0371-60932951

網址:www.winsensor.com

地址: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金梭路299號


相關焦點

  • 常見可燃氣體的爆炸下限與LEL的算法
    易燃氣體(flammable gas),指與空氣混合的爆炸下限小於10%(體積比),或爆炸上限和下限之差值大於20%的氣體。
  • 這些常見可燃氣體的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氣體爆炸,一般出現於可燃性氣體,或者沒有安全操作下造成,為了更好預防氣體爆炸的發生,首先我們認識會造成氣體爆炸的原因。1、 由於保管使用中,受陽光、明火、熱輻射作用,瓶中氣體受熱,壓力急劇增加,直至超過氣瓶材料強度,而使氣瓶產生永久變形,甚至爆炸。2、 由於氣瓶在搬運中未戴瓶帽,手託瓶閥抬運,或碰擊等原因,使瓶頸上或閥體上的螺紋損壞,瓶閥可能被瓶內壓力衝出脫離瓶頸。
  • VOCs治理方案設計:VOCs的閃點及爆炸極限|附130種可燃氣體爆炸極限
    ①閃點是指可燃氣體揮發出的蒸氣和空氣的混合物與火源接觸能夠閃燃的最低溫度。閃點越低,引發火災事故的危險性越大。如常見的VOCs類汽油、苯、酒精等閃點在28℃以下,容易引發火災事故。②爆炸極限也稱爆炸濃度極限,是指可燃物質(可燃氣體、蒸氣和粉塵)與空氣(或氧氣)必須在一定的濃度範圍內均勻混合,形成預混氣,遇著火源才會發生爆炸,這個濃度範圍。
  • 常見VOCs燃燒的爆炸下限和絕熱溫升
    VOCs燃燒過程的放熱量與VOCs種類和濃度有關。此外,從安全考慮,很有必要了解VOCs燃燒的安全使用濃度。了解燃燒過程溫升和可燃氣體爆炸下限,有利於提高催化燃燒技術的安全性。下面通過常見VOCs,對這兩方面做簡單介紹。
  • VOCs的閃點及爆炸極限附100種氣體爆炸極限
    VOCs絕大部分都是易燃易爆氣體。不論是環保設計公司還是化工等VOCs排放企業,都必須對VOCs淨化設施裝置的安全問題給予高度的重視,防患於未然。閃點是指可燃氣體揮發出的蒸氣和空氣的混合物與火源接觸能夠閃燃的最低溫度。閃點越低,引發火災事故的危險性越大。
  • 什麼叫瓦斯的爆炸上限、下限和最強爆炸濃度?
    我的煤炭網>新聞>綜合信息>煤礦知識>什麼叫瓦斯的爆炸上限、下限和最強爆炸濃度? 什麼叫瓦斯的爆炸上限、下限和最強爆炸濃度?  煤安中心 發布日期:2020-12-20 09:19:06 新聞歸檔 什麼叫瓦斯的爆炸上限、下限和最強爆炸濃度? >    什麼叫瓦斯的爆炸上限、下限和最強爆炸濃度?
  • 【工程設計】常見可燃氣體的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和超10000名抗霾「大V」們攜手共進序號名稱化學式在空氣中的爆炸限﹪(V/V)下限上限1乙烷C2 H63.015.52乙醇C2
  • 介紹各種可燃氣體爆炸極限數據表
    可燃性氣體檢測儀採用最新一代低功耗高抗幹擾型載體催化傳感器。它與二隻固定電阻構成檢測橋路。當空氣中含有可燃性氣體擴散到檢測傳感器表面上,在傳感器表面催化劑作用下迅速進行無焰燃燒,產生反應熱使傳感器的鉑絲電阻值增大,檢測橋路輸出一個差壓信號。這個電壓信號的大小與可燃性氣體濃度成正比例關係。
  • 可燃氣體報警器中LEL是什麼,其換算方法是什麼
    打開APP 可燃氣體報警器中LEL是什麼,其換算方法是什麼 艾伊科技 發表於 2021-01-14 11:56:59 可燃氣體報警器在工業場所中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報警儀器
  • 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後,遇火源會發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濃度範圍
    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後,遇火源會發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濃度範圍,稱為爆炸極限,其中能引起爆炸的最高濃度稱爆炸上限,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濃度稱爆炸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間的間隔稱爆炸範圍,例如甲烷的爆炸範圍是()。
  • 【收藏版】常用VOCs物質的爆炸上下限表
    爆炸極限:可燃氣體、蒸汽或可燃粉塵與空氣組成的混合物,並不是在任何濃度下都會燃燒或爆炸,而且必須在一定的範圍內才能發生燃燒和爆炸。混合的比例不同,爆炸的危險程度也不同。爆炸上限 :空氣中可燃性氣體,蒸氣或薄霧的濃度,高於該濃度就不能形成爆炸性氣體環境。
  • 什麼是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上限和下限各為多少?
    我的煤炭網>新聞>綜合信息>煤礦知識>什麼是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上限和下限各為多少? 什麼是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上限和下限各為多少?  煤安中心 發布日期:2020-10-09 18:31:46 新聞歸檔 什麼是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上限和下限各為多少? >    什麼是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上限和下限各為多少?
  • 可燃氣體檢測儀的測量範圍換算公式
    「LEL」是指爆炸下限。可燃氣體在空氣中遇明火種爆炸的最低濃度,稱為爆炸下限—簡稱%LEL。英文:Lower Explosion Limited。可燃氣體在空氣中遇明火種爆炸的最高濃度,稱為爆炸上限—簡稱%UEL。英文:Upper Explosion Limited。那麼什麼是爆炸下限?
  • 爆炸極限是表徵可燃氣體危險性的主要示性數下列關於爆炸極限的說
    爆炸極限是表徵可燃氣體危險性的主要示性數下列關於爆炸極限的說 2014-08-13 09:36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 一級註冊消防 | 爆炸基礎知識
    化學爆炸分為炸藥爆炸、可燃氣體爆炸、可燃粉塵爆炸。可燃粉塵爆炸需具備三個條件:粉塵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塵必須懸浮在空氣中並與空氣混合到爆炸度、有足以引起粉塵爆炸的火源。可燃粉塵爆炸的特點:連續性爆炸、所需的最小點火能量較高、與可燃氣體爆炸相比,粉塵爆炸壓力上升較緩慢,較高壓力持續時間長,釋放的能量大,破壞力強。
  • 可燃氣體及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器設置及管理要求——常見疑問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關於可燃氣體及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及管理問題,一直以來無論各單位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職業衛生技術服務人員甚至設計院都有不同程度的疑惑,521所職業衛生專家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匯總和梳理,分標準解讀、維護和檢定、常見疑問三個專題分享給大家共同學習。1)甲醇罐區設可燃還是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器?
  • 爆炸極限是表徵可燃氣體、蒸氣和可燃粉塵爆炸危險性的主要示性數
    爆炸極限是表徵可燃氣體、蒸氣和可燃粉塵爆炸危險性的主要示性數 2014-08-15 08:57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 技術實務第一篇第三章「爆炸」
    環境中的水分會削弱粉塵的爆炸性能。水分含量越高,作用越強。環境的溫度和壓力升高時,粉塵爆炸的危害性也相應增加。4) 可燃氣體和惰性氣體的含量。當可燃粉塵和空氣的混合物中混入一定量可燃氣體時, 粉塵的爆炸危險性會顯著增大。這體現在最小點火能和爆炸下限降低,爆炸壓力和升壓速度升高。
  • 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後,遇火會產生爆炸的最低濃度稱為
    單選題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後,遇火會產生爆炸的最低濃度稱為( )。 A、爆炸下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溫度下限  D、爆炸溫度上限 【正確答案】 A【答案解析】 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濃度稱為爆炸下限。實務教材第一篇第三章第二節。
  • 2020年安全工程師複習資料:可燃氣體爆炸
    可燃氣體爆炸1.分解爆炸性氣體爆炸某些氣體即使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也能被點燃爆炸。【例如】乙炔、乙烯、環氧乙烷、四氟乙烯。①分解爆炸所需的能量,隨壓力的升高而降低。【例如】乙烯分解爆炸所需的發火能比乙炔的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