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化學藥品製劑醫藥工業總產值呈現平穩增長趨勢,從2006 年的1,501億元增長到2014 年的6,666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0.49%。2013 和2014 年同比增幅分別為13.35%和12.39%,增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緩。
2006-2014 年我國化學製劑工業總產值走勢圖
數據來源:Wind 資訊
儘管近年來化藥製劑行業的增速小幅放緩,但隨著我國醫藥工業總產值的穩步增長,未來有研發實力、品種等優勢的製劑研發及生產企業,將通過自主研發、創新仿製等戰略轉型在競爭中保持領先。
2、醫藥行業整體格局及市場化程度
與國際市場相比,我國醫藥行業目前整體仍呈現出一定「小、散、亂」的特徵,部分製藥企業存在規模偏小、研發投入不足、核心競爭力缺乏等問題,低水平重複建設現象比較嚴重。儘管在各環節受到政策的嚴格監管,但我國醫藥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競爭充分。
經過幾十年的行業積累,在我國已經逐漸形成了一批具備一定科研能力,擁有先進的管理和生產經驗的優秀製藥企業。隨著監管及市場環境的變化,擁有較強技術研發實力的企業的潛力將進一步釋放,技術水平較低、研發能力弱的企業的市場可能在新的市場環境中被淘汰,市場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
行業的主要特點
1、技術水平及技術特點
我國現已成為全球化學原料藥的生產和出口大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化學藥製劑生產國。但是,醫藥行業屬於技術密集型產業,我國醫藥產業起步晚、基礎差,整體技術水平與國際成熟市場有較大差距。
化學製藥行業對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化藥創新藥開發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和周期長的特點。化學藥品的生產需要符合嚴格的技術標準,對生產設備、工藝流程的要求較高。目前,國際領先的化學製藥企業掌握著先進的化學合成工藝,具備較強的專利優勢和技術優勢,創新藥基本由其壟斷,憑藉專利保護在較長時間內保持技術領先。
我國化學製藥起步較晚,仍以低水平仿製為主,研發創新能力亟待提高。經過多年積累及投入,我國建成了覆蓋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製備工藝產業化的研發技術體系,部分平臺標準規範已能與國際接軌,自主創新能力有一定程度增強。特別是近年,國家出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試點制度、改革藥品審評審批流程、招標定價端向創新型高質量產品傾斜等,多管齊下,大力鼓勵製藥企業提高創新水平。我國化學製藥行業將從簡單仿製向創新仿製戰略轉軌。
3、行業的周期性、區域性或季節性
製藥行業作為需求剛性較為明顯的行業,屬於弱周期性行業,與經濟周期關聯度較低,亦不存在明顯的季節性特徵。在我國,受元旦、春節等節假日影響,製藥企業第一季度的藥品銷售一般顯著低於其他季度。
醫藥行業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一定相關性,經濟發達地區支付能力較高,對藥品及醫療服務需求更旺盛。
4、市場供求狀況及利潤水平
我國藥品行業市場供需狀況保持穩步增長。在供給端,醫藥工業規模逐年擴大,工業企業產能增加,新的治療手段、經濟的仿製藥產品不斷推向市場,滿足了不同類別患者的多元化醫療需求。在需求端,隨著民眾支付能力提升、健康意識的增強、醫療保險擴容、人口老齡化進程,大眾醫療需求持續增加。
在供需兩端拉動下,我國醫藥製造業利潤水平穩定增長。2015 年醫藥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25,537.10 億元、同比增長9.10%;利潤總額2,627.30 億元,同比增長12.90%,行業利潤率同比有所提高。未來我國人口數量的增長、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醫保體系不斷健全等有利於行業發展的積極因素依然持續;藥品審評審批制度將實施改革,產品註冊獲批的效率有望進一步提升;健康服務業快速發展,網際網路向醫藥行業滲透,精準醫療等新型醫學技術發展迅速,將為醫藥市場增添新的活力。因此,我國醫藥行業的利潤水平將在有利的發展環境下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行業發展趨勢
1、製藥行業發展趨勢
經過數十年的積累,我國已形成一批具備較強技術實力、能力全面、利潤規模較大的企業。行業將從低水平重複建設逐漸向創新型方向發展。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及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慢性疾病治療市場的規模將進一步增大。
2、影響行業發展的有利因素
(1)國民經濟持續發展與人口老齡化趨勢,促進醫藥需求增長作為醫藥產業發展的經濟基礎,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長,進一步釋放了人民群眾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佔全球老年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
2010 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我國65 歲及以上人口為1.19 億人,佔8.87%,同2000 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1.91%。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3 年我國65 歲及以上人口總數已經超過1.31 億。人口老齡化的日趨嚴重將直接導致我國藥品消費需求的大幅提升。我國目前已成為全球藥品消費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並且有望在2020 年以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
(2)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醫藥市場持續擴容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求逐步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形成「四位一體」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這將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和提高用藥水平。《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優化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健全上下聯動、銜接互補的醫療服務體系,完善基層醫療服務模式,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農村流動。在未來,廣大農村市場和城市社區醫療機構將承擔80%人群的基本醫療保障任務,基層醫療的崛起為藥品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良機,未來幾年覆蓋基層醫療的藥品市場規模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
(3)政策環境有利於藥品研發創新活動
近年來,為了改善我國醫藥創新研發的環境,國家相繼出臺多種類型的政策,鼓勵藥品企業創新研發,提高藥品質量。在藥品註冊環節,我國改革藥品註冊審評審批制度,加快藥品審評速度,特別是創新型藥品的審評速度;開展臨床核查,提高藥品研發的規範性,降低低水平重複建設。在生產環節,強制推行新版GMP 認證,在2015 年12 月31 日前未通過新版GMP 認證的企業不得開展生產。在流通環節,在藥品招標中向國產創新型產品傾斜。
2016 年5 月26 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方案》。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是歐洲、美國、日本等製藥發達國家和地區在藥品監管領域的通行做法,該制度採用藥品上市許可與生產許可分離的管理模式,允許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藥品上市許可證明文件的持有者,即藥品生產企業、研發機構或者科研人員)自行生產藥品,或者委託其他生產企業生產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與國際接軌,有利於藥品研發機構和科研人員積極創製新藥;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專業分工,提高產業集中度,避免重複投資和建設;為研髮型機構專注於研發活動的同時可進一步參與到藥品生產及銷售環節的利益分配創造條件。
影響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1)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產業集中度低、技術創新難
與國際大型製藥企業相比,我國化藥製劑生產企業的整體規模偏小,行業集中度較低。由於缺乏規模效應,我國化藥製劑生產企業在裝備升級、新產品研製、工藝創新、市場開發、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的投入不足,整體處於國際醫藥分工的低端,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低端產能過剩,抵禦風險能力較弱,行業發展瓶頸較為突出。
(2)研究開發投入不足,產業持續發展能力較弱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2014 年我國醫藥製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僅390.32 億元,佔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僅為1.67%。與歐美發達國家平均佔營業收入15%-20%的研發投入比例相比,我國製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嚴重不足,造成我國製藥企業的產品結構一直以低技術附加值的簡單仿製藥為主,高技術附加值的藥品佔比很低,影響了我國醫藥產業的持續發展和國際競爭力。
(3)企業面臨成本升高、藥品價格下降的經營壓力
一方面,由於環境和資源約束加強,國家對化學原料藥及製劑產品的質量標準和環保標準不斷提高,企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2011 年3 月1 日起施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2010 年修訂)》,並強制藥品生產企業血液製品、疫苗、注射劑等無菌藥品的生產,應在2013 年12 月31 日前達到新版藥品GMP 要求;其他類別藥品的生產均應在2015 年12 月31 日前達到新版藥品GMP 要求。2016 年10 月29 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開展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通知》,製藥行業將成為汙染源普查的對象之一。許多藥品生產企業的既有排汙裝置難以達標,將直接抬高藥品生產企業的生存門檻。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政府一系列藥品價格調控政策的實施,藥品整體的價格水平持續下降,我國製藥企業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
4、行業進入的主要障礙
(1)政策準入壁壘
藥品的使用直接關係到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危,因此國家在行業準入、生產、經營和質量控制等各方面制訂了一系列嚴格的法律、法規,以加強對醫藥行業的監管。
目前,我國對醫藥行業的藥品生產和藥品經營實行許可證制度,藥品生產企業必須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及《藥品註冊批件》,並通過GMP 認證;藥品經營企業必須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並通過GSP 認證。
(2)技術壁壘
藥品質量的重要性決定了其生產具有較高的技術要求;藥品的研發和生產工藝的創新,對製藥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缺乏人才及技術儲備的公司難以在短時間內具備適應行業發展要求的技術水平。近年來隨著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的增強,為保護研發及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和技術工藝創新成果,醫藥企業積極申請專利保護,構成了其他企業進入相應醫藥領域的壁壘。
(3)資金壁壘
醫藥行業屬於技術和資本密集型行業,藥品從研究、臨床試驗、試生產到最終的生產、銷售,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資金、人才、設備等資源,且周期較長。
隨著醫藥生產現代化步伐的加快,醫藥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迅速提高,以及國家對研發、GMP 和GSP 要求的不斷提高,缺乏持續資金支持的企業難以在醫藥行業立足。
(4)品牌壁壘
優秀的藥品意味著過硬的品質、可靠的療效、患者和醫生的高度信賴。患者對於藥物的選擇具有謹慎性、長期依賴性等特點,對品牌的忠誠度較高。新競爭者樹立品牌必須經過漫長的市場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