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速42米/秒,捕食者死傷大半,風力發電機真成鳥類捕獵者了?

2021-01-18 有趣探索

趣味探索訊 當人類從地面下發現了大量化石能源時,貪婪的人類開始瘋狂地掠奪和使用能源。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人類是「爽」了。然而,地球卻不知不覺地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全球變暖,南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

當發現化石能源是造成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時,人類開始尋找另一種可代替傳統能源的新能源。於是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絕對優勢的風能得到人類青睞。一個個風力發電機拔地而起,風能很快成為了人類重要能源之一。截止到2018年,風力發電機佔據了17萬平方公裡的面積,風力發電佔到全球總電力4%,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可再生能源。

然而,來自法國巴黎科學家近期表示,人類大大低估了風力發電機對野生環境的影響。風力發電機在野生生態系統中充當了「頂級捕食者」,正無情地消滅和驅逐大量處在食物鏈頂端的空中獵手,例如獵鷹、老鷹、海雕和貓頭鷹等。一旦這些地區的頂級捕食者被抽空,生態平衡被打破,食物鏈就會發生連鎖反應,很多地面小動物在風力發電機庇護下毫無節制地發展。

你可能不太信這個事實,看似轉速十分緩慢的風力渦輪機怎麼就成為了鳥類的捕食者呢?我們不妨來計算一下,假設葉片長達20米的大型風力渦輪機以每分20轉速度旋轉,那麼葉片最頂端的線速度為42米/秒,等於151公裡/每小時。一般汽車都不一定能加速到這個速度。如果飛鳥碰上高速的葉片頂端不死即傷。

在一項關於風力發電機對環境影響的新研究中,一支由科學家組成國際團隊對跨越印度西海岸西高止山脈上的風力渦輪機進行了研究,這是一個存在著多樣性生物,備受全世界關注的「全球熱點」地區。然而他們吃驚地發現,風力發電機地區的鳥類數量竟然減少了4倍。這種失去平衡的破壞性正向食物鏈下流輻射,改變了地面上爬行類小動物的行為和數量。

在高止山脈地區,地面上的扇形喉蜥蜴一直是獵鷹、海雕、貓頭鷹等鳥類最喜愛的午餐。然而,扇形喉蜥蜴的人口在風力發電機地區呈爆炸式增長。研究發現風力發電機地區扇形喉蜥蜴數量是其它地區的5倍。除此之外,長期生活在安逸環境中的扇形喉蜥蜴外觀和行為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來自印度科學究院的生態科學家瑪麗亞·薩克發現,自從20年前建風力發電場後,這些地區的扇形喉蜥蜴行為,形態和生理學方面發生細微變化。實驗測試結果也顯示出,扇形喉蜥蜴體內的應激激素皮質醇的含量跟正常比起來明顯出現「偏低」。這說明已經沒有什麼怕的了,膽子自然變「肥」了。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當一個食物鏈頂端的動物被迫移除時,位於頂端動物下面的動物就會出現爆發式增長,從而造成整個食物鏈的破壞,讓處在食物鏈上的所有動物種群都受到影響。還記得慘遭滅絕的非洲黑犀牛嗎?最近300年裡,有近300個物種離我們而去,物種大滅絕還在進行中,難道真要讓地球只剩下最後人類了?

作者:天涯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風力發電機都是白色的?
    帶紅標的風力發電機(圖片來源:VEER)風力發電機的設計使用壽命在 20-25 年,它們工作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除了日常「喝西北風」,它們還要長期「曬日光浴」。此外,昆蟲會引起中小型鳥類、蝙蝠等捕食者的關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更高一級的捕食者,例如鷹隼等猛禽也會選擇盤旋在風力機的上空。因此,旋轉的葉片是周圍鳥類的潛在危險,而葉片受到撞擊也會對自身的結構可靠性造成隱患。早期的鳥類保護組織極力反對風電場的開發建設,當意識到火力發電會對鳥類造成更嚴重的危害後,逐漸接納了風力發電。
  • 給風力發電機塗上顏色,鳥兒們就不會撞上了
    例如,風力發電機對鳥類和蝙蝠的影響。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可以讓風力發電機正常工作,而不會傷害野生動物。據美國統計每年有14萬至50萬隻鳥類因風力渦輪機碰撞而死亡。為了了解如何減少死亡數量,挪威自然研究所和瑞典奧恩斯霍恩湖鳥類觀測站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只要簡單的給單個渦輪葉片塗成黑色就能減少每年70%的傷害。研究人員決定將一片刀片塗成黑色,因為之前的研究表明這樣可以讓葉片更容易被鳥類發現。由於鳥類的前視範圍很窄,常常利用它們的外圍視覺來尋找獵物和捕食者,所以理論上,任何能更好地發出移動物體信號的東西都能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
  • 風力發電機工作原理
    沃爾夫線纜:風力發電機工作原理簡單的說是:風的動能(即空氣的動能)轉化成發電機轉子的動能,轉子的動能又轉化成電能。 風力發電機工作原理是利用風能可再生能源的部分。由1995年到2005年之間的年增長率為28.5%。
  • 無扇葉渦輪風力發電機問世 造價低廉還不傷鳥類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亞涅斯和他發明的新型渦輪風力發電機 視頻截圖參考消息網6月16日報導 外媒稱,風力渦輪是一種高效能的發電機,不過,有一個問題是,鳥類和蝙蝠經常死於刀刃般的渦輪扇葉。西班牙的一種新型渦輪風力發電機以創造性的方式提出了解決方案。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6月16日報導,2002年,西班牙發明人戴維·亞涅斯(David Yanez)看了一部有關美國塔科馬海峽吊橋在大風中倒塌的短片。報導稱,這直觀地體現了風吹過高豎的直杆、比如汽車天線甚至竹竿時所產生的強大振動力。這給他啟發,讓他想到發明新型的風能發電機。
  • 淺析風力發電機組發電機故障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風力發電機是現代化的重要產物,也是清潔可再生的綠色能源,給人類各方面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對於風力發電機來說,發電機是它的重要組成部件,發電機一旦出現故障,就會直接影響到風機的運行。因此,為了保證風力發電機的正常運行,必須要做好發電機的故障處理工作。
  • 鳥翼風力發電機不傷鳥?
    言歸正傳,鳥類被風機打落的情況是真實存在的。一般大型風電場都有數量龐大的風力發電機,若鳥類飛入風電場且未能及時轉換方向,就有被風機葉片打落或割傷地風險。風電場對鳥類的影響不絕於此,風機運動產生的噪聲也會對鳥類造成傷害。若風電場佔據了好靜鳥類的築巢地,這些鳥類只能另尋住處,它們的正常繁殖也會受到影響。
  • 歐洲科學家將風力發電機葉片塗黑,效果顯著,撞鳥減少72%
    ,凡事往往具有兩面性;在風力資源豐富的地區林立起巨大的風力發動機後,歐洲地區科學家發現很多鳥類葬身在這些大風扇之下。其葉片長度普遍都是30m以上,最長可達80米,風機整體高度可達一百米以上。,就算葉片採用輕量化設計,但旋轉起來,也不是任何生物能夠承受的,這是真正的四十米大刀。
  • 淺談小型風力發電機
    從能量轉換的角度看,風力發電機組由兩大部分組成:其一是風力機,它的功能是將風能轉換為機械能;其二是發電機,它的功能是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3]。 小型風力發電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它一般由風輪、發電機、尾舵和電氣控制部分等構成。常規的小型風力發電機組多由感應發電機或永磁同步發電機加AC/DC變換器、蓄電池、逆變器組成[4]。
  • 颱風「利奇馬」成今年風王 中心風力已達58米/秒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8日)下午17時,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中心附近風力已達58米/秒,中心氣壓920百帕,已超過今年2號颱風「蝴蝶」,成為今年風王!「利奇馬」(超強颱風級)的中心今天下午5點鐘位於浙江省溫嶺市東南方大約630公裡的臺灣以東洋面上,就是北緯24.0度、東經125.3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7級(5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20百帕,七級風圈半徑260-380公裡,十級風圈半徑130-140公裡,十二級風圈半徑60公裡。
  • 為風力發電機加個水泥罐,就媲美馬斯克的100兆瓦時超級電池?!
    這不,德國 Max Bogl Wind 公司正在建設的「全球最高陸地風力發電機」項目就又是一個德國人腦洞大開的例子。該項目將為每個風力發電機都配上一桶「水電池」,將風力發電和抽水蓄能合二為一,又雙叒叕提高了清潔能源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而且,這種「水電池」的蓄電量甚至可以媲美特斯拉CEO馬斯克向澳大利亞政府承諾的100兆瓦時超級電池!
  • 風力發電站對人有影響嗎?距離不到200米!多遠才是安全距離?
    風力發電原理很簡單,利用風機將風能轉換為機械能,然後再通過發電機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很多居住在草原或者偏遠山區的朋友,甚至在自家院子裡就有一颱風力發電機,所以這個對大家就已經比較熟悉了!
  • 樓頂上裝上了風力發電機 路過的市民紛紛打聽
    「以前只在農村裡見過風力發電機,沒想到杭州也有這玩意。」周先生馬上給早報打來電話。  這兩颱風力發電機,安裝在浙江省電力試驗研究院1號樓8樓的樓頂。5米高的細杆上,安著三葉風扇,在微風中慢慢轉動著。遠遠看去就像一臺立式風扇。  「這颱風力發電機可真小,是不是家用的?」周先生很想知道一臺賣多少錢,要是價錢合適,給自家也裝一臺。
  • 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的原理和應用
    近日,一款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最大功率為2.5MW的高速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在南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成功下線。南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成功推出2.5MW高速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實現了發電機低成本製造,使機組極易實現低電壓穿越,在國內處於技術領先水平。  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由於機械損耗小、運行效率高、維護成本低等優點成為繼雙饋感應風電機組之後的又一重要風力發電機型受到廣泛關注,並逐漸開始投入使用。永磁同步風力發電系統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它主要由風力機、永磁同步發動機、變頻器和變壓器組成。
  • 青島小夫妻隱居嶗山自製風力發電機 引德國專家加入
    平時大家只見過高高聳立在山頭的大型風力發電機,可是一臺純手工製作的風力發電機會是什麼樣?昨日,本報曾經報導過的隱居嶗山的小夫妻唐冠華和邢振迎來了德國工程師西蒙。作為唐冠華「田園計劃」的一個實驗項目,西蒙帶領招募來的志願者用木頭、鐵管等材料純手工打造一颱風力發電機。
  • 分享微型傳感器在風力發電機中的應用
    再深入一點,風力發電機將機械工程和電氣工程的創新結合在一起,為人們展現了一個完美的傑作。儘管一個風力發電機的轉子可以達到79米長,塔高超過183米,但是它的關鍵部件,比如傳感器的尺寸卻只有幾釐米。這些傳感器確保了發電機這個龐然大物在面對壓力、振動和其他危險的情況下的安全。
  • 風力發電機是永磁發電機嗎
    風力發電機的結構實際是和永磁發電機的結構是一樣的!風力發電機需要懸在空中利用風能轉化為電能,動力是風能,而永磁發電機需要用柴油機為動力,雖然用途不一樣,但是從這方面看,風力發電機更節能,靠的是自然能源。不用燃油,綠色環保。
  • 分布式風力發電應用場景、原理、應用、國家政策
    摺疊解決方案分布式風力發電的原理,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透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來促使發電機發電。系統主要由風力發電機、蓄電池、控制器、併網逆變器組成,依據現有風車技術,大約是每秒三米的微風速度(微風的程度),便可以開始發電。風力發電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熱潮,因為風力發電不需要使用燃料,也不會產生輻射或空氣汙染。
  • 風力發電機變流器及其低電壓穿越
    隨著風力發電裝機容量的不斷增大,其對電網的影響已經不能忽略,很多國家制訂了新的風電併網規則,對低電壓穿越與無功支持等功能進行了規定,我國也將會有類似的規則出臺[1-3]。  本文從三種典型風電系統出發,包括失速型風電系統、雙饋與永磁直驅變速恆頻風電系統。根據齒輪箱結構及發電機類型,討論了目前的風電系統結構,並對所採用的風力發電機進行了討論和分析。
  • 建一颱風力發電機,一年就能回本,是真的嗎?算算就知道了
    各個國家對風力發電機的投入也越來越大。根據一項統計,全球風力發電機設備已經超過了60000部以上。我們平常看到這些風力發電機轉動的速度並不快,所以大家會認為它轉一圈產生的能量是非常少的。也有人說,投資這樣的一座風力發電機,一年就能回本,剩下的時間就是往褲兜裡裝錢的日子了,那到底是怎樣的呢?
  • 風力發電機原理
    許多世紀以來,風力發電機同水力機械一樣,作為動力源替代人力、畜力,對生產力的發展發揮過重要作用。  風力發電機由機頭、轉體、尾翼、葉片組成。  風力發電機的原理:其實就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進行旋轉,然後再透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從而促使發電機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