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1年,是濟南高新區建區30周年。30年來,規劃面積從15.9平方公裡到318平方公裡,從信息產業一枝獨秀到七大產業蓄勢待發,從功能單一的產業園區到產城融合新高地,高新區不斷發展壯大。與此同時,一批企業與高新區共同壯大,這其中,有中國百強企業,有行業龍頭,有上市公司,有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一群人與高新區相伴成長,他們有的是企業家,有的是高新區建設者,有的是為高新區發展作出過突出貢獻的人物。2021年1月12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將聯合濟南高新區黨群工作部,共同推出「30年·與濟南高新區共成長」系列融媒報導,記錄這些企業成長曆程中與濟南高新區之間的故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丙陽 通訊員 田珊 濟南報導
從最初20多人的創業團隊,到現在擁有員工近500人並手握成熟先進技術的山東山大華天軟體有限公司;從最初的6個人6萬元起步,發展成為一個註冊資金7580萬元的濟南大陸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他們的發展離不開濟南高新區的政策引領及惠企政策的幫助。自成立以來,濟南高新區一直為企業成長提供優良的創新創業以及發展生態,2021年,是濟南高新區成立的第30個年頭,高新區社區時第一批入駐的「種子企業」也與高新區共同成長了30年,如今已成良木。
政策引導見成果 企業躋身儀表行業「國家隊」
「第一批入孵企業,第一批入齊魯軟體園企業,第一個建設企業園區的民營企業,第一批登陸新三板的股份公司……」濟南大陸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後稱「大陸機電」)在濟南高新區創下了多個第一。從最初的6個人6萬元起步,發展成為一個註冊資金7580萬元的行業翹楚,大陸機電董事長荊書典說,正是在濟南高新區的政策引領下,企業才發展到今天。
1992年,也就是濟南高新區獲批成立的第二年,濟南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成立。作為國家級科技部首批認定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高新區很多老牌企業有過在創服中心孵化、成長的經歷,其中包括大陸股份。「我們是入駐創服中心的第一批企業,當時的辦公地點在解放路。」荊書典回憶,1996年,大陸股份隨創服中心搬到華龍路的創業大廈,大陸股份又成為首批入駐創業大廈的企業,接受濟南高新區創業發展中心孵化,後成為首批畢業的企業。1999年,大陸股份遷往齊魯軟體園,又成為軟體園的首批入駐企業,以及山東省首批認定的5家軟體骨幹企業之一。
2000年,高新區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建立自己的生產基地,荊書典大膽謀劃,拿地40畝,規劃建設了今天的大陸機電園。2013年,新三板在全國開放,大陸機電又成為高新區第一批登錄新三板的股份公司。
「大陸股份從誕生之日起,就享受了政府的各種扶持政策。」荊書典說,最初創業時,註冊公司一般要10萬元資本金,高新區因為是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試驗區,企業註冊資本減半,他才得以憑6萬元開公司。
此後,不論作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服務企業,還是軟體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大陸股份一路享受多項減免稅的優惠政策,一步步發展壯大。在荊書典看來,企業是伴隨著高新區一路成長和發展,是隨著高新區的政策引領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正是在高新區的政策引領下,企業才能持續發展到今天。
助力企業自主研發核心技術 打破國外壟斷形式
從最初4個老師帶著20多個學生創業,到現在發展為擁有員工近500人、手握自主可控三維內核技術和成熟的智能製造管理平臺,在山東山大華天軟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天軟體)創始人/CEO楊超英看來,「三十而立」的濟南高新區即將迎來最好的時代,作為與高新區同步發展壯大的華天軟體亦然。
楊超英1989年開始做二維CAD研發的時候,還是山東工業大學(現為山東大學千佛山校區)的一名教師。當時,學校教研室連一臺桌上型電腦都沒有,楊超英卻對工業軟體的未來充滿信心。後來,軟體人把1989年稱為「中國軟體元年」。1991年,楊超英研發出第一款國產工業二維CAD軟體,在全國浪潮杯軟體評審中獲得一等獎。1993年,華天軟體在高新區註冊成立,成為高新區萌芽的第一批「種子」。
「公司創辦初期,實現了PDM等管理軟體產品的自主研發,但業務量始終上不去,轉機來自一個三維CAD項目。」楊超英說,當年華天軟體能拿下這個項目曾得到政府部門的鼎力支持,而三維CAD至今仍是公司的核心業務之一。2008年5月,華天軟體走上國產三維CAD的自主研發之路。2009年4月,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維CAD軟體在華天軟體誕生,取名SINOVATION (sino與innovation中國和創新兩個詞的結合,寓意中國創新,簡稱SV)。SINOVATION1.0的正式發布,預示著國外工業設計軟體在中國的壟斷地位被打破。
從此,華天軟體突破第一個瓶頸,開始走上自主研發的道路。在剛開始主攻三維CAD軟體的時候,華天軟體買不起昂貴的開發機器,高新區再次出手,將齊魯軟體園D座的公共服務平臺開放給軟體企業使用,平臺內的辦公室、會議室、高端機器都是免費的。2009年-2012年,高新區CIIIC信通院為華天軟體免費提供8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50餘人的CAD研發團隊就在那裡工作。
2010年,華天軟體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航天科技集團旗下的神舟軟體與華天軟體重組後,注資3500萬元,助推華天軟體成為國內唯一能同時提供三維CAD、PLM(產品全生命周期)軟體和嵌入式軟體等全線自主軟體產品和服務的企業。然而近幾年,華天軟體需要進行股份制改革,進入資本市場,此時作為央企的航天科技正逐步剝離非主營業務,再為華天軟體注資已不可能。高新區再次出手,由高新區的政府平臺——濟高控股集團出資收購航天科技所持華天軟體45.6%的股份,成功將華天軟體留在濟南。為支持華天軟體發展,高新區支持華天軟體進行股改,將濟高控股所持30%股份轉讓給以楊超英為首的核心團隊,隨後,華天軟體引進7000多元萬的風投資金。「這一年來,國內知名風投機構都和我們接觸過,除了資金支持,我們更看重風投機構帶給我們的市場資源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這可能比真金白銀還重要。」楊超英說。
未來,華天軟體準備在科創板上市,推動公司發展邁上快車道。「從2001年濟南獲批國家軟體名城以來,齊魯軟體園周邊集聚了20多萬名軟體開發工程師。濟南的人才積澱加上山東省的工業基礎讓我們下定決心:可以為貼近市場、服務客戶而在外地設置分支機構,但華天軟體的總部要一直在濟南。」楊超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