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金東區源東鄉東葉村施光南故居的屋簷下,巢燕啾啾鳴叫。
屋內,滿頭銀髮的施光南夫人洪如丁輕聲哼唱著《多情的土地》。這曲子是她的最愛,只因施光南曾對她說過,「想家的時候,就聽聽這首歌」。
八仙桌上,父老鄉親端上了不同品種的桃子,洪如丁一一品嘗:「只有這片多情的土地才能結出這麼甜的桃子。家鄉這些年的變化,比光南在歌曲中期盼的還要美好。」
施光南一生都在為人民創作,謳歌改革開放,譜寫時代讚歌,留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國媽媽》等上百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激勵人們奮發進取,同樣激勵故鄉人民用雙手去開創更美好的生活。
芒種已過,夏至將至。我們來到孝川流域的三江口——孝順鎮低田麥磨灘,施光南的父親施存統、《共產黨宣言》首譯者陳望道等革命志士都曾沿孝川而來,渡婺江而去,從這裡啟航追尋理想和希望。而今,我們沿著先輩來時之路,探尋光南故裡這些年的變化,探究這片「多情的土地」如何奏響新時代讚歌。
小山村走出「改革先鋒」
在施光南紀念館,我們遇到82歲的村民邢世根,他是施光南的小學同學。在他印象中,「光南成績很好,但也很頑皮,捉鳥、抓魚樣樣在行」。
正如《多情的土地》所吟唱,「我時時都吸吮著大地母親的乳汁,我天天都接受著你的疼愛情意」。農村生活是小光南快樂的源泉,這裡的河叉山脊、山路小溪都成了他揮之不去的家鄉記憶。
時光靜靜流淌。村民日出而耕,生活清貧,誰也不知道小山村裡出了個了不起的人,直到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來。
上世紀80年代,《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聲傳進小山村。「光南寫的?了不得!」村民們爭先學唱光南曲,投身改革開放、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潛移默化地激勵著家鄉人。
——家家戶戶養起了豬。上世紀90年代,村裡400多戶人家少則養一兩頭、多則數百頭,最高峰時村裡毛豬達1400頭。
——家家戶戶種上桃樹。2000年前後,鄉裡的農技員說「種桃比養豬還賺錢」,400多戶村民種起「大官桃」。養殖大戶樊金清賣掉所有毛豬,租了其他村民的100多畝地種桃。年景好的時候,收入10餘萬元。
——家家戶戶改良品種。嘗到甜頭後,村裡的種植大戶陸續引進白桃、蟠桃、油桃等新品種,並免費供其他村民引種。村裡還舉辦「桃王爭霸賽」,大力推廣新品種,種桃效益更高了。多的能收穫上百擔,少的也有10多擔,全村每年大約能產200噸。「今年桃子價格高,我的收入起碼有30萬元。」樊金清咧嘴一笑。
一直以來,家鄉人民對施光南懷有深厚感情。為了紀念他,金東在新城區建成施光南音樂廣場、施光南音樂廳,命名光南路,正在建設光南小學、光南中學;在東葉村,組建施光南農民合唱團、少兒合唱團,修繕施光南故居,建成施光南陵園和紀念館。這故鄉的印記,是那美好的記憶,還有那不舍的深情留戀。
在去年底召開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譜寫改革開放讚歌的音樂家」施光南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故鄉百姓與有榮焉、奔走相告。
山區鄉打造生態富民樣板
「我踏過的路徑上,陣陣花香鳥語。我耕耘過的田野上,一層層金黃翠綠。」施光南詠唱的家鄉如此美好。但曾幾何時,源東鄉卻是另一番模樣。
「山上桃花紅豔豔,山下蒼蠅黑壓壓。」養殖業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時,也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截至2012年底,全鄉有養殖戶1000餘戶,生豬飼養量6.2萬頭。「灶臺上的粘蠅紙,一會工夫密密麻麻。」東葉村黨支部書記陳姣風說,農戶門前的露天溝渠都用於傾倒垃圾,爛掉再撈起當肥料,滋生大量蚊蠅。在半壟村、雅高村等地,村內小溪曾經全是汙染物,甚至扔塊小石頭都沉不下去。
2013年實施「五水共治」後,源東全鄉被劃入禁養區,村民們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拆除了761家畜禽養殖場,並對溪流、山塘進行全面清淤。不久,小溪恢復清澈,魚蝦重現……
豬不能養了,該怎麼辦?源東人積極探索「文化+旅遊」綠色發展新路。豬圈變成百合園,牛欄成了滑草場,鴨棚種起中藥材……「山上桃花紅豔,山下百花爭豔」的景色又回來了。
位於半壟村的花花世界,花開遍地、景色迷人。2016年,這裡原先的養豬場拆除後,在鄉政府引導下,村民舒晨光承包150畝土地用於種植歐石竹、月季、三角梅等花卉。「忙不過來,每天都要僱20多名村民幫忙打理花卉。」舒晨光說,今年賣了1萬多棵玫瑰、歐石竹,效益不錯。
2017年4月,施光南紀念館開館後,東葉村就成了旅遊勝地,兩年裡年遊客量從1萬多人增加到3.5萬餘人。村裡興辦7家農家樂、5家民宿,每逢周末總是一位難求。
圍繞「季季有花、季季有果、季季有景」的目標,源東鄉連續舉辦九屆桃花節,浙中桃花源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成為金東的生態富民樣板區。今年桃花節期間,遊客人數突破40萬,經營性收入達160萬元。
「我捧起黝黑的家鄉泥土,仿佛捧起理想和希冀。」一輩子和黃土地打交道的邢世根說,他曾豔羨城裡人的生活,隨著源東鄉全域旅遊業不斷發展,「山好水好空氣好,在家門口就有收入,現在輪到城裡人羨慕咱們了。」
光南曲唱響大江南北
燈光起,音樂揚,場景現。舞臺中間,出現一列開往春天的火車,車窗外不斷變換著風景……5月7日晚,由浙江歌舞劇院、浙江交響樂團、金東區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以施光南生平事跡為藍本創作的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上演,現場座無虛席。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人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生活在人們的勞動中變樣……」熟悉的旋律響起時,現場臺上臺下一起歡唱。隨著《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月光下的鳳尾竹》接連唱起,施光南的音樂人生徐徐展現,讓人深切感受到人民音樂家的高尚情懷。金東區同步發起「全球共唱光南曲」活動,倡議世界各地華人用自拍短視頻的形式參與,在大江南北掀起一股「同唱光南曲、謳歌新時代」的熱潮。
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瞿弦和表示,光南曲之所以傳唱大江南北,不僅在於施光南無限忠誠的愛國之情、反哺人民的愛民之情、崇尚真理的愛黨之情,也在於其作品中始終貫穿著不斷創新的進取精神。他的高尚情懷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他的進取精神理應在新時代發揚光大。
浙江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院長郭克儉教授表示,施光南在每個時代的重大時刻都創作出重要的作品,他的音樂反映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聽他的音樂就能走進那個火熱的年代,激勵人民為開創美好生活不斷奮鬥。
「延續好、傳承好、發揚好施光南精神,不僅為了樹立金東文化品牌,更為新時代的改革發展提供無窮的精神力量。」金東區委書記李雄偉說,金東正掀開改革發展新篇章。
——金東錨定改革發展新坐標:站在長三角一體化、金義一體化的全局,搶抓「一帶一路」建設、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等機遇,全面打贏「九場硬戰」,高質量建設和美金東、高水平打造希望新城。
——金東確立奮發進取新目標:要在八個方面走前列、立潮頭,實現八項指標翻一番,成為金義都市區最具希望的核心區、最具活力的中心區。
——金東邁開拼搏實幹新步子:創造性實施「實業興區、創新強區、生態立區、人文富區」四大戰略,在產業提升、科技創新、綠色經濟、人文建設等方面,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正在上馬,一個個改革舉措正在落地,一個個難題正在破解……
「我深深地愛著你,這片多情的土地。」故鄉人民正以不斷創新的進取精神奔跑在高水平建成現代化都市區的大道上,將美麗願景變為美好生活,奏響新時代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