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魚類生活在水中,給河豚魚類選食場、搭食臺,養成河豚魚類固定攝食的習慣,不但能夠節約餌料,提高餌料利用率,還能觀察河豚魚類的生長情況,方便管理。
不同的河豚養殖品種,具有不同的食性,不同時期的河豚投餵方式也不同。
一、不同時期的河豚投餵需區分
1、河豚稚魚期
使用糠蝦、蝦、玉筋魚、養成期除使用沙丁魚、鮐魚、玉筋魚外、還使用斑,六線魚、秋刀魚和竹莢魚等。為了提高收穫時魚肉的質量,有時還投餵烏賊、蝦、牡蠣、文蛤等。
2、河豚養成期
為了避免相互殘食現象的出現,必須從投餵適宜餌料著眼並確定投餌次數和投餌量。魚體重在50g以內時一天4次,50-100g時一天3次,100g以上一天兩次即可。
水溫降到15℃以下時攝食量減少,低於10℃時則完全停止攝食。從12月至3月份水溫低時,一天投餵一次即可。魚體在50g以前一般投餌量為每天30%,50-100g時15%,100g以上則為10%,但要以魚的飽食量為準。
二、投餵食臺分浮性和沉性
搭設食臺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搭設食臺的材料主要有竹竿、木棒、蘆席、竹蓆、聚乙烯網布等,其形狀有方形或三角形等種類。但從總體上來說,食臺有浮性和沉性之分。
浮性食臺通常呈框形,邊角用木樁固定,面積10~20米。養殖上、中層河豚魚類的餌料臺可設置在離水面以下30釐米左右處,底層河豚魚類可在近岸邊的水面以下1.2米處設置。
隨著季節的變化,其位置也要進行適當的調整。春季宜淺,夏季宜深,秋天又應調整高度,天氣轉冷時,更要逐步調深,保證河豚魚類始終在適溫的水體中攝食。豆餅、菜籽餅等比重較大的餌料可在沉性食臺投喂。
在各種河豚魚類混養的水體中,可將沉性、浮性食臺合起來投喂,先投餵浮性餌料,後投餵沉性餌料。這樣,可錯開各種河豚魚類的攝食時間,互不影響,節約餌料。
由於河豚魚用食臺長期浸泡在水中,製作食臺的材料容易腐爛,應注意維護,發現損壞應立即更換或維修。平時要經常打掃食場,清理食臺,撈去殘餌及腐爛物質,保持環境清潔,防止水質變壞,造成病原滋生。
?活動的食臺,可每隔一段時間起水,經陽光曝曬消毒。池塘清整及池河豚魚起捕後,製作食臺材料都應妥善保存。此外,還要不定期地用漂白粉等藥物水溶液潑灑食臺,清潔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