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化學纖維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過製備紡絲原液、紡絲和後處理等工序製得的具有紡織性能的纖維。根據原料的不同,化學纖維可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我國化學纖維工業總產量由4831.71萬噸增長至5952.80萬噸,整體呈上升趨勢。
數據來源: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我國化學纖維產量主要品種構成來看,滌綸是佔比最高的化學纖維。根據2020年《化纖藍皮書》顯示,2019年滌綸產量佔全國化纖工業總產量的比例為81.53%;其次是粘膠纖維,產量佔比為7.08%。
數據來源:2020年《化纖藍皮書》、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1.差別化、功能化纖維
差別化纖維是指通過改變物理形態、添加改性劑、複合紡絲等方法使纖維具有某種或多種特殊功能而有別於普通常規性能的化學纖維,包括有色、細旦、精細、異形截面、中空、高強低收縮,以及具有防黴、夜光、遠紅外、阻燃、抗靜電、抗紫外抗老化、抗菌、導電等功能的纖維。差別化纖維進一步完善和拓展了化學纖維材料的性能和品種,同時也提高了相應纖維製品的性能,差別化纖維的發展推動了對外觀、形態、性能等有特殊要求的紡織品的發展。
2.生物基化學纖維
生物基纖維是利用農、林、海洋廢棄物、副產物加工而成,是來源於可再生生物質的一類纖維。生物基化學纖維具有綠色、環境友好、原料可再生以及生物降解等優良特性,有助於解決當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資源和能源短缺、環境汙染等問題。因此,加快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其原料產業的研發已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之一。未來,生物基化學纖維的發展重點是突破生物基化學纖維產業化關鍵裝備的製造,攻克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原料產業化技術瓶頸,實現生物基化學纖維的規模化生產,同時進一步拓展在服裝、家紡和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的應用。
3.循環再利用化纖
當前,堅持綠色發展,全面節約資源,加大再生資源的綜合利用,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已成為社會共識。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是採用回收的廢舊聚合物材料和廢舊紡織材料,經物理開松後重新使用,或經熔融或溶解後進行紡絲,或將回收的高分子材料進一步裂解成小分子重新聚合再紡絲製得的纖維。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最突出的特點在於對資源的循環利用、減輕環境壓力,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巨大的社會效益。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化學纖維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十四五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