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起,「我國城投債首現違約,剛性兌付打破」的消息引發市場關注。根據上海清算所發布的通知,8月13日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六師國資」)2017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簡稱「17兵團六師SCP001」)的付息兌付日,而截至當日日終,仍未足額收到六師國資支付的付息兌付資金。
雖然事情在8月15日發生了「反轉」,上清所稱於當日足額收到付息兌付資金。但專家指出,17兵團六師SCP001是否能算城投債存在爭議,且技術性違約和實質性違約有本質差別。但不論如何,所謂的「城投信仰」早已不復存在,投資還須因債而異。
非典型城投債
「雖然沒有按時足額兌付,在嚴格意義上是違約的,但隨著8月15日的足額兌付,該事件可定性為技術行為,而非實質性違約。」東方金誠首席債券分析師蘇莉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即便17兵團六師SCP001確實違約了,其能否算作城投債違約,也是有爭議的。因為對城投的定義,監管部門、投資部門、評級公司等標準不完全統一,但不管是從監管、萬得分類的角度,還是按照中債估值、銀監的名單,17兵團六師SCP001都不屬於城投債的範疇。」
不過,蘇莉也表示,「財政對六師國資有大量的佔款,六師國資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替政府融資的職能。基於這種與政府的強關聯,六師國資屬於很寬泛意義上的城投,屬於非典型的城投。」
在蘇莉看來,17兵團六師SCP001此次兌付事件的外因主要是信用供給的收縮周期,但更重要的是內因,即六師國資的財務管理,特別是債務管理能力問題,以及對資本市場規則意識的淡漠所致,存在一定必然性。
「兵團系企業有共性,即都有大量的經營性資產,同時又承擔了一定的替政府融資的職能,在企業財務報表上,有大量給下屬國企,甚至民企的轉貸款,也存在對這類企業的擔保。這種情況在兵團相對普遍。」蘇莉進一步指出,「兵團系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尤其是流動性管理能力相對較弱。同時,其對資本市場的規則意識比較淡薄。六師國資今年面臨的集中兌付壓力很大,但其外部的融資環境並沒有明顯惡化,以其AA的評級和AA的中債隱含評級,在市場上續發債務滾動不會有特別大的問題。」
城投債早已分化
「退一步說,兵團六師SCP001即便出現實質性違約,對整個城投債市場的衝擊也不會很大,這既是因為其不是典型的城投債,也因為兵團系企業並非普遍存在於各個區域和各種業務中的公司。受衝擊較大的只會限於同類型的企業,如同屬兵團系的企業,或者經濟和財政實力較弱,尤其是政府和企業的關係理得不太順,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和對市場的規則意識相對不足的區域中的企業。」蘇莉表示。
蘇莉強調,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投融資體制,其中的城投公司也有不同的業務範疇。「從這個角度來說,並不存在一個統一的『中國城投行業』,不同企業間的分化早已開始出現,一件孤立的事件很難對整個市場形成系統性的衝擊。」
「回顧城投的投資,其跟政策的相關性非常密切,因此,其實所謂的信仰根本不是信仰,即使有,也是極其不堅定的。」蘇莉表示,「投資人日趨理性,看重的是所謂信仰背後的理性基礎,之前企業跟政府信用綁定時,理性基礎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而隨著投融資體制的改革,隨著嚴監管環境下城投轉型的壓力,未來的理性基礎就是國企在未來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在社會保障和民生方面承擔的職能。」
展望未來的城投投資,蘇莉表示,「不迷信、不輕信、不拋棄、不放棄」的「四不」原則仍然適用。投資者應加強對於個券的研究,包括對各個區域、各個地方投融資體制的轉型、各個城投公司自身業務和信用資質的研究。「首單實質性違約的城投債很有可能會出現在非標領域,出現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邊緣化的弱資質城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