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勁癲
其實我一直認為,《異度空間》講的不是鬼,而是人心。《異度空間》是哥哥的遺作,而很多媒體為博眼球,喜歡大肆渲染當中劇情。什麼「張國榮入戲太深」、「因戲不可抽身以導致悲劇」;還有類似「因為這部戲,張國榮選擇自殺」這樣的無腦標題,實在不可一語概之。
相信看過電影的人都記得劇情。二人相遇的初始,是阿茵(林嘉欣飾)因為時常「見鬼」而生活得十分艱難,於是她的表姐夫安排她和Jim見面。Jim對阿茵說:「其實每個人都是脆弱的,都會有感傷和痛苦,壓抑得太久,就會形成心結,所以人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調節和安慰自己。」原生家庭到底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今日且不討論,直說過去的這些事,確確實實已經傷害了她,以至於她的不安全感,逐日遞升,敏感又脆弱。而她後來確實好了,是因為Jim和她在一起後增加的安全感,令她不再顧左右而疑它。
因為愛和因為不愛,雖然猶如南北兩極,卻有同樣冰天雪地的寒冷,以致人類本能,會想要得到溫暖。而得到溫暖的方式,最終都要打開心結、自我救贖。人常說放下不容易,Jim全然選擇性失憶一段往事,並不是因為放下,而是因為害怕:我們常常選擇逃避的原因,都不過是因為害怕罷了,不敢面對,便要逃避。和過往的靈異片最大的不同,電影始終強調的一點:鬼是不存在的。Jim由始至終都告訴阿茵,鬼是外界關於鬼怪的資訊在人腦中的自然反映,並不是什麼實際存在的東西。
劇情中,「鬼」一直作為阿茵心理疾病的一種投射物出現。從小被遺棄的阿茵眼前出現房東的老婆和小孩,恰是房東跟她說過的故事令她產生了化學反應。她所看到的鬼,其實只是一種「陰影投射」。而到Jim所見的鬼,其實是阿茵的事情,令他當年選擇性失憶的事情被潛意識喚醒,而心中無法言說的內疚和恐懼壓抑了太久——是的,我稱之為恐懼。他始終沒有面對這一往事。所謂選擇性失憶,是一個人受到外部刺激或者腦部受到碰撞後,遺忘了一些自己不願意記得的事情或者逃避的事情或人或物。
而因為對阿茵的治療,以及兩人之間的感情發展,潛意識會記起以往的一些片段,導致了後來的突然爆發,使「見鬼」來得猶為強烈。對於那段放不下的往事,內疚和難過排山倒海而來,將他直逼到死亡邊緣:這樣的爆發,其實在他選擇性失憶那天,就已埋下了伏筆。影片結尾,夜色暗沉的天台,Jim對曾經負疚的她說出那段懺悔,也說出自己多年來的心路歷程。他願意陪她一起去死,他願意被她的亡靈推下那高樓天台——而其實,不過是他最終願意面對了,他不再選擇逃避。他選擇道歉,說出那句「是我對不起你」。最後煙消雲散的,看似是亡靈,其實也是他的心魔啊。
「鬼」這種東西,其實並非因為嚇人而被害怕,而是因為恐懼蓋過了理智,才會被無限放大,而引起崩潰。想起一個朋友,失去至愛後的好長一段時間都很難走出陰影。有一天跟我見面,我們在咖啡館聊天。天色陰鬱,雨一直下。她問我:「你信不信世界上有鬼啊?」我說,鬼都是人心作祟罷了。她卻說,自從他離開後,她無時無刻都在想他,以至於後來常常好像聽到他在叫她,回頭看卻空空如也 。她說,「我多希望見到他,哪怕是他已經是鬼魂的姿態。」萬幸的是,她後來遇到了陪她走出那段過往的終身伴侶,也能釋然曾經的失去,而重新出發。
愛和渴望,會讓人即使見到一個鬼魂,也能聊以安慰;而恐懼和不安全感,能讓人臆想出鬼魂,則能讓人夜不安枕。鬼從來都不是鬼,人卻從來都是人。遺憾從來不是因為電影,遺憾是因為再也不會有機會重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