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自然法則的食物鏈裡,老鼠的天敵是蛇類,蛇類要想捕食老鼠可以說是輕而易舉的一件事情,而鼠類要是碰上了蛇類,就只有逃跑的命。但是總有那麼一些好強的鼠類想要&34;,從而努力進化出了能夠抵擋甚至反擊蛇類的技能。
更格盧鼠就是其中的一員。
更格盧鼠又叫做&34;,它的一些特點簡直就像是一隻袋鼠,甚至你就可以說它是縮小版的袋鼠。
這種鼠類不用爪子來搬運食物,而是會藏在類似袋鼠一樣的&34;裡。它還擁有像袋鼠一樣有力的後腿,依靠這雙強健的腿,使得它們的跳躍能力十分出眾,可以遊刃有餘的飛奔在荒漠之中。
而這雙有力的大長腿也正是它用來對付毒蛇的秘密武器。
我們都知道毒蛇是行蹤詭秘狡詐的襲擊者,許多嚙齒類動物都逃脫不了毒蛇的襲擊偷襲,更別提反擊了。但更格盧鼠則非常的與眾不同。
在對付荒漠地區的殺手響尾蛇時,更格盧鼠會展現出了遠高於對方的反應能力,並且利用發達的後肢和出色的彈跳能力來躲避響尾蛇的偷襲進攻。
更格盧鼠躲避響尾蛇的偷襲
慢鏡頭
更格盧鼠對於周圍環境的震動有著極其敏銳的察覺,這主要是由於它頭骨兩端的器官——「鼓室泡」。
這個器官就像擴音器一樣,能夠放大周圍微小的聲音,產生迴響。這種能力讓更格盧鼠即使還沒看見響尾蛇,也能以此來預知響尾蛇的攻擊,然後利用自身出色的彈跳能力躲避危險。
在更格盧鼠起跳時,它長過身體的長尾巴能夠起到像「方向盤」一樣的作用,來幫助它們保持平衡和改變方向。
更格盧鼠的「飛踢」絕技
俗話說「狗急了也會跳牆」,而對於更格盧鼠來說,「鼠急了也會踢蛇」。
因為一味地躲避並不是長久之計。所以更格盧鼠甚至學會了反擊響尾蛇和主動挑釁響尾蛇的方法。
更格盧鼠會利用自己瞬間的反應力和敏捷度,在毒蛇咬向它身體的瞬間,用自己引以為傲的大長腿進行反擊,恨恨地踢向響尾蛇的頭部,並將其踢飛。
由於速度快到令人咋舌,所以響尾蛇根本來不及咬住它,更別提注射毒液了。
更格盧鼠慢鏡頭下的「飛踢」絕技
請毒蛇「吃土」
除了「飛踢」絕技外,更格盧鼠還有更加令蛇惱火的另外一項絕技。那就是——「請毒蛇吃土」。
有時候響尾蛇自以為「天衣無縫」的偽裝會被機敏的更格盧鼠提起發現。這時候,更格盧鼠便會不慌不忙慢悠悠地轉身、起腳、撥土。
當更格盧鼠進行完這一系列動作,便成功的將地上的沙粒揮向一旁妄想襲擊的響尾蛇嘴裡。這讓妄想美餐一頓的響尾蛇不僅丟盡了毒蛇的顏面,還吃了一嘴的土。
誰曾想,作為鼠類的剋星,居然這樣無可奈何的被鼠類欺負到「頭」上來了。
荒漠中的精靈
許多人會把它和國內的一種「長耳跳鼠」混淆在一起。這是因為它們同樣擅長跳躍,而且擁有長長的尾巴,且喜歡生活在荒漠地區。
在這種環境惡劣,水資源匱乏的地區,它們常以一些植物的種子和果莖為食,這些食物中的水分能夠讓它們保持很長一段時間滴水不進。
長耳跳鼠
不過,雖然它們極其相似,但卻是屬於不同科的鼠類。雖然同屬齧齒目,但更格盧鼠是鼠形亞目更格盧鼠科的成員,而長耳跳鼠則是鼠形亞目跳鼠科的一員。
二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耳朵」。
長耳跳鼠雖然也擅長跳躍,但顧名思義就是耳朵非常長的跳鼠,也被稱為「沙漠米老鼠」。對比起來,更格盧鼠的耳朵則就小上很多。
而且更格盧鼠主要分布在美洲的西部地區,而長耳跳鼠則主要在中國地區分布。
長耳跳鼠
更格盧鼠和所有生活在美洲西部荒漠地區的動物們一樣,必須直面艱難的生存環境,努力找出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只有這樣,才能在這個狂野西部中繼續生存下去。
它就像荒漠地區的「小精靈」,既可愛又勇敢,無畏強敵的它摸索出了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這樣一種人畜無害的可愛小老鼠你喜歡嗎?
文|裡昂裡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