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型踏板車開始火熱起來,因為它有著大型踏板車的穩定性和便利性,同時又具備了小型踏板車的靈活性和輕巧性。近可通勤玩樂,遠可郊遊長途,集運動與多用途於一體,成為近年來玩樂踏板車市場的新寵。
最近,有著深厚踏板車功底的林海順就勢推出了一款中型運動踏板領程175,運動外觀搭載水冷四氣門電噴動力平臺,看起來還是比較唬人,那就來看看這輛「網紅」外觀下它到底有多少實力?
外觀配置:
車身長寬高為1990×720×1130mm,軸距1410mm,最小離地間隙90mm,乾重136kg。
多邊形鷹眼大燈設計很是犀利,前面板再加入幾何線條增強效果,使得車頭看起來更為立體,張力十足。大燈為55WH7高亮度燈泡,如果加入全LED,相信視覺和照明效果會更好。
前面板上的國四排放標誌,是發動機電噴技術和企業實力的全新驗證。
全液晶儀表,相機拍出來有點反光,實際在陽光直射的情況下儀表的反光現象也不明顯,可視效果好。而且儀表前面的小擋風除了裝飾作用外還起著一定的遮光效果。
一體式車把兼顧了舒適性和操控需求,後期改裝也更方便些。
車把上的緊急雙閃按鈕很實用,另外雙油門線的加入更有助於提升操控和行車安全。
前/後制動拉杆的結合處都加上了防護膠套,可有效防止雨水和灰塵進入,延長使用壽命。
前置物空間是理想的,放置一瓶水還有餘量,還有方便的行李掛鈎。
中控鎖集合了電門、坐墊、油箱、中控磁鎖五種功能,常用的都有了。對了,原車不帶USB充電接口,需要後期改裝。
下置油箱、前置加油口,方便加油的同時可使得車身重心更集中,有助於提升操控性。油箱容積官方數據是7L,與同級車型基本相當。
兩個發動機缸頭處進風口,有助於提升強制風冷散熱效果。
座椅是偏凹狀的,駕駛者臀部剛好在中間,防滑還有一定的支撐效果。
座椅皮質表面採用類似磨砂的效果,起到防滑作用,而且質感還不錯。
鋁合金腳踏是踢出式的,日常使用很方便。
坐下空間表現很不錯了,放置一頂全盔後還有一定的餘量,日常使用或者跑個小長途都夠了。
尾燈跟頭燈一樣,採用多邊菱形硬朗化的設計,首尾呼應,運動感很強,同樣沒有採用LED有點遺憾。
前正立式、後中置側臥減震型式,阻尼不可調校。
前雙活塞配267mm浪花碟盤,後單活塞245mm圓盤,制動規格已經比較高了,據悉後期還會匹配ABS防抱死系統。
前後13寸的鋁合金輪圈,採用5爪鏤空輕量化設計,搭配的是藤森高抓地力真空胎。前輪規格為120/70-13,後130/70-13。
輕量化鋁合金後搖臂與側臥中置避震相輔,發揮更好的運動性能。
側置水箱結構,縮短了水管長度,冷卻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維護也比較方便些。魚鰓式水箱護網動感十足,騎行中還能導入更多的空氣。
可在腳踏板右下側觀察水冷液的位置。
中高端踏板車上常見的高位進氣口設計。
後擋泥板可有效防止摔泥水的現象。
排氣管依然是幾何線條式運動化設計,粗曠硬朗,防燙措施到位。
發動機是林海歷時二年開發,一年各項強化耐久試驗的研究成果,運用了時下主流的陶瓷缸體、鍛造活塞、滾輪搖臂、四氣門、水冷散熱等技術。發動機實際排量165ml,壓縮比達到了11:1,最大功率10.8kw/8000rpm,最大扭矩13.8N.m/6000rpm。同時還運用了平衡軸技術,使得發動機工作過程中更加平穩,震動較小。另外整車電噴系統和德爾福合作開發,ECU、氧傳感器、節氣門閥體以及所有接插件全部採用德爾福原裝配件,排放達到了最新的國四標準。而且磁電機、速度傳感器等關鍵電器件接頭全部採用防水插件。
初步來看,該車的還是不錯的,整車配置不弱,動力數據有優勢(對比實際169cc的三陽CRUISYM 180最大功率9kw,扭矩13N.m),那麼實際表現如何呢?測試當天重慶天氣暴熱,皮衣穿不上,自我檢討,騎車一定要裝備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