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中國地質調查局「全國地質調查信息化工作暨地質雲1.0發布會」工作部署,以總結提煉「地質雲」建設技術成果、全面推進地質調查信息技術發展為目的,國土資源部地質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在雲南昆明成功組織召開了第四屆地質信息技術發展論壇。
近日,為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中國地質調查局「全國地質調查信息化工作暨地質雲1.0發布會」工作部署,以總結提煉「地質雲」建設技術成果、全面推進地質調查信息技術發展為目的,國土資源部地質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在雲南昆明成功組織召開了第四屆地質信息技術發展論壇。中科院鍾大賚院士蒞臨指導,中國地質調查局辦公室副主任周緒輝、雲南地質調查局副局長劉紅雨出席會議並致辭,會議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總工、國土資源部地質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譚永傑主持。
本次論壇分三部分進行。首先邀請全國地質信息化領域、大數據、高性能計算、人工智慧、網絡安全等專家作學術報告,開闊與會者視野、拓展思路,為地質信息化建設獻言獻策;接著,「地質雲1.0」建設團隊及相關節點單位從各方面做了相關技術報告,較為全面和系統地總結提煉了「地質雲1.0」建設技術成果。
譚永傑總工首先作了題為地質雲總體框架與技術體系建設的報告,系統論述了地質雲總體框架、技術體系和實現的功能等。雲南省國土資源廳信息中心主任金寶軒重點介紹了雲環境下的國土空間信息服務研究與實踐,來自於國家北鬥辦的吳海玲為我們分享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發展與應用,國家網際網路安全應急中心的林星辰對打造整體防護體系,迎接網絡安全挑戰,為新時代網絡強國建設提供堅強保障為我們進行了全面的分析,來自於高性能實驗室的王珏和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的鄭曉東則為我們分析了高性能計算在地學中的應用及數據驅動的非線性智能地震儲層預測研究及其應用等。
論壇第二部分主要是圍繞地質雲建設進行了廣泛交流,地質雲建設團隊及相關節點單位主要從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地質雲平臺架構與技術實現、數據資源建設與共享、信息產品、業務管理、運行機制、雲環境下地質調查野外工作模式智能化轉變、人工智慧在地學中的研究實踐、深度機器學習在巖石礦物識別中探索應用、地質資料大數據管理與利用等方面作了較為全面和系統性的技術總結報告。
會議為了讓與會者有更多的交流學習機會,此次論壇精心組織了四個專題分論壇,分別為地質雲平臺及集成分論壇,地質雲數據及產品分論壇,智能地質調查和業務管理安全應用分論壇,地質大數據技術研究與應用分論壇。每個分論壇都分別設置了相關專題報告和討論兩個環節,參會專家和代表圍繞自己所從事的領域和下一步的工作進行更加深入的研討與交流。
與會者從四面八方齊聚昆明,不辭辛勞, 第一天的報告、討論長達9個小時,收穫的喜悅溢於言表,參會代表說每個報告都很精彩,都很值得好好學習,每個報告都代表了國內地質信息技術發展的一個方向和領域。大家一致認為此次論壇為地質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展望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希望這個論壇未來會越來越好。
本次論壇由國土資源部地質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國土資源信息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雲南省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地質信息中心協辦。中國地調局系統、地勘行業單位、中科院、國家網絡安全部門、中國地質大學、雲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合作信息技術公司代表參加本次論壇,可謂高朋滿座高手雲集,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來自地質信息化產、學、研、用等單位的180餘名技術人員參加了本次論壇。此次論壇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面貌,把學術報告和交流研討、開拓思維與總結提煉相結合,把地質信息技術發展論壇這一技術交流品牌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