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計量單位,而在物理學中,時間是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符號為t,現代科學研究認為,時間是伴隨著宇宙大爆炸之後,宇宙的誕生一起產生的,而時間只能「永遠向前」,並不能向後倒退,這是因為時間是一個增量,並且只能是正數。簡單來說,時間就是物質的運動和能量的傳遞,也是人們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而已。
其實時間這種概念非常的抽象,愛因斯坦就曾認為,宇宙中時間或許並不存在,它只是人類潛意識中的一種錯覺而已,同時,在相對論中愛因斯坦也曾指出,時間、空間和物質這三者其實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比方說,時間和空間聯合在一起,才會有時空的產生,同時,愛因斯坦認為,時間會發生扭曲,這是因為時間具有膨脹效應。
簡單來說,一個具有相對運動的時鐘,對比自己所參考的處於靜止狀態下的時鐘,實際上時間流逝要更慢一點,這是由時間發生了膨脹所引起的。這個觀點愛因斯坦解釋為:時間的流逝在特定的情況下,會產生扭曲,當然,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提出的很多觀點都曾飽受質疑,比方說黑洞、光速、引力波等等,不過,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科學家們對時間的研究越深入,就越感受到愛因斯坦的正確。
在1971年,一位物理學家曾經在飛機上進行過一場飛行原子鐘實驗,在實驗中,他們將一個非常精準的原子鐘放在飛機裡,並且讓這架飛機圍繞著地球飛行一圈,當實驗結束之後,科學家們發現同樣的原子鐘,飛機上的原子鐘和地面上的原子鐘在時間上竟然存在著不同,因此,時間的流逝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個觀點也第一次得到了證實。
為了確保實驗的準確性,此後科學家們又多次進行相關的實驗,都證實了時間是存在膨脹的,這也證明了愛因斯坦關於時間的說法是正確的。同時,愛因斯坦也曾表示,時間之所以會發生膨脹扭曲,與速度和引力都有關係,一般來說,當我們越接近光速,我們的時間就會發生膨脹扭曲,同樣是1秒鐘的時間,接近光速的飛船中的太空人可能只是眨了一下眼睛,而地球上可能卻過了幾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
同樣,在引力場中,當引力源的質量越大,引力場中的物體所經歷的時間就會越短,而當一個物體被放在引力場之外,或者遠離引力源,那麼,這個物體所經歷的時間,就會比引力場中的物體經歷更多,科學家們通過衛星系統,在太空中也多次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結果都表明,時間真的存在膨脹和扭曲。
對於人類來說,如果我們可以未來利用時間扭曲原理,那麼我們就可以進行時空旅行,不過,前提是我們需要找到蟲洞或者其它的天體,而這對於人類來說,仍然需要大量的時間去進行尋找和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