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詞,來源於佛經,"世"為時間意,"界"為空間意,涵蓋了時間空間不可分割的道理。跟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吻合。
據楞嚴經卷四載,世,即遷流之義;界,指方位。
即時間上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遷流,空間上有東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場所之意。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不同結構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
人眼中的泰姬陵
人工智慧眼中的泰姬陵。
一,谷歌人工智慧項目DeepDream。以人工神經網絡為基礎的圖片識別軟體中的世界。
人眼中的世界,跟AI識別的圖像。
二,機器人眼中的世界。
機器人眼中的世界和癮君子產生的幻覺很像,雙方都是把圖像中的細節特徵誤認成了自己已知的某種東西。
二,動物眼中的世界。
a馬視力差,聽力好,馬的兩眼視線重疊的部分只有30度,看東西立體感很差,對人和物體容易產生錯覺。
馬無法看到兩眼中間的區域,也就是正前方。
b鳥:可看到至少5種光譜帶,鴿子可以分辨出數百萬種不同的色彩。
c,貓和狗有夜視能力。主要依靠嗅覺和聽覺來感知世界。貓和狗都是色盲,貓比狗更甚。貓和狗都比人類看得遠。
d,蛇有兩套視覺系統。一套是你經常看到的蛇眼,它們擅長分辨顏色。但它們還有一對「眼睛」,這對眼睛可以像紅外探測器一樣感知並「看到」生物。一旦你被蛇看到,那你就很難擺脫它。
VR模擬青蛙的世界。
e,青蛙通過聲波感知周圍的世界。
VR模擬的貓頭鷹眼中的世界。
f,貓頭鷹眼中的世界。
貓頭鷹的眼球不是球狀,而是柱狀,所以他們的眼球不能轉動( 但是它們的頭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