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8名中國測量登山隊隊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世界第三極」上五星紅旗又一次迎風招展。
而在珠穆朗瑪峰下還有一群人,他們每天按時走訪珠峰大本營,及時了解登山隊的情況和需求,在確保人身安全和邊境安全的前提下,協助登山隊攀登珠峰,他們就是西藏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珠峰邊境派出所的民警。
「珠峰在我們眼中,不是風景,是責任。」作為珠峰核心景區唯一的執法單位,珠峰邊境派出所成立於2008年10月1日,坐落在珠峰下,承擔著珠峰北側中外遊客管理、證件查驗、治安防範等工作。每年,珠峰邊境派出所民警都要巡邏120餘次,每次約40公裡,一年下來至少4800公裡。
6月6日,記者前往珠峰邊境派出所,現場感受紮根在珠峰腳下西藏移民管理警察工作和生活的點點滴滴。
「只要一看到珠峰,心情就會變得愉悅」
6月的高原天空湛藍,雪山雲海白藍相間晶瑩剔透。然而,前往珠峰邊境派出所,卻需要走過108道拐的盤山路,稍不留神汽車隨時就可能衝下山去。
「吃藏面了!」循聲來到廚房裡,記者見到珠峰邊境派出所民警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藏面。
吃完早餐,民警王普來到辦公室整理相關材料、照片。他一邊翻閱著自己和同事巡邏的照片,一邊向記者講述著在這裡的點點滴滴。
「雖然這裡常年高寒、缺氧,但是只要一看到珠峰,心情就會變得愉悅。」王普告訴記者,他是目前派出所裡待的時間最長的民警,自2008年來到這裡,已經12年了,「在這裡,一年四季都得穿毛褲,尤其是冬天,高原的寒風像錐子,雨雪大的時候能穿透棉襖,經常被凍得關節疼痛。長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區,心臟難免會有些不適,丹參滴丸要隨身攜帶」。
身體的不適,讓33歲的王普也動過調走的念頭。「還是捨不得,感情太深了。」王普還記得自己從3000餘公裡外的家鄉四川來到西藏當兵的場景。「這些年,戰友們先後都調走了,有一天,我也可能會離開這裡,但還會有新的人來,因為這裡總是需要有人堅守的。」王普說。
「女孩被救回來了,我們特別開心」
9點半,記者看到環保旅遊大巴陸陸續續來到珠峰旅客集散中心,民警尼瑪次仁開始查驗過往車輛和遊客。
在工作間隙,尼瑪次仁回憶起救助遊客的經歷。他告訴記者,2019年11月,一名前來珠峰大本營旅遊的女孩因為和男友吵架,獨自離開了旅遊隊伍。男友心急如焚,請求民警幫忙尋找。「當時,我跟同事給她打電話也沒人接,最後在絨布寺後面的河邊發現了她,因為高原反應和低溫,她已經陷入昏迷狀態。我們趕緊把她背回來,送到定日縣扎西宗鄉衛生院,女孩被救回來了,我們特別開心。現在想起來有些後怕,這是人命關天的事,如果發現得晚,挽回生命的機率就幾乎為零。」尼瑪次仁說。
工作中,珠峰邊境派出所民警會遇到一些勇闖「生命禁區」的遊客,民警上去勸阻,還會遭到對方的無理取鬧,甚至對民警大打出手。作為珠峰景區的唯一執法者,他們耐心地跟遊客講解相關法律法規,讓遊客儘量理解。
據統計,自建所以來,珠峰邊境派出所共救助遊客200餘名,有效確保了遊客人身安全和珠穆朗瑪峰景區的秩序。
「在這裡工作的人都虧欠家人太多」
中午下班後,記者發現尼瑪次仁和次仁加措在撞球桌上開始角逐,你一桿、我一球打得不亦樂乎。
中場休息時,記者和次仁加措拉起家常。「我老婆在定日縣工作,我們一個月能見上一次面,跟這裡的大部分同事相比,我算是很幸運了,因為他們大多數和老婆、孩子長期分居兩地,一年到頭也只能見上一次面。」次仁加措說,去年他當上爸爸了,現在兒子1歲多了。
他拿出手機找到前幾天老婆發來的語音,語音裡傳來孩子牙牙學語的聲音:「爸爸、爸爸……」一瞬間,「硬漢」次仁加措竟然在記者面前流下了眼淚,久久不能平復。
「在這裡工作的人都虧欠家人太多,但保家衛國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我們盼望在休假的時候,多多陪伴家人。」次仁加措說。
「珠峰腳下的風大到可以吹動石頭」
午飯過後,記者跟隨執勤隊伍來到珠峰高程測量紀念碑前,風這時漸漸大了起來,執勤民警們戴上了防風眼鏡。
看到記者被凍得瑟瑟發抖,執勤民警李罡笑著解釋:「這裡上午通常沒有風,下午容易起風,風力通常能達到十級以上,不過相比冬天來說,這個季節的氣候已經算是不錯了。」
「珠峰腳下的風大到可以吹動石頭。」李罡回憶說,在2019年冬天,他們一行人開車去巡邏,回到執勤點剛下車,車窗就噼裡啪啦碎了,原來是珠峰腳下被風吹起的石頭擊中了車窗。
2017年以前,執勤民警是住在帳篷裡的,帳篷半夜被大風吹走的事時有發生。「現在,我們已經換用貨櫃板房,雖然晚上還會聽到大風的聲音,但跟以前相比,沒有那麼冷,也能睡個安穩覺了。這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是最幸福和最滿足的了。」李罡說。
2019年1月1日,隨著全國公安邊防部隊改制,珠峰邊境派出所集體脫下橄欖綠,穿上藏青藍,但無論是哪種顏色,珠峰邊境派出所民警始終保持著忠誠為民的底色。
(中國警察網記者劉建偉、通訊員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