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樓裡的男人獨白:關於錢、性、和背叛(點擊)
1
三個人的戀愛
先來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加利福尼亞州的養老院,生活在那的三名老年人,因為特殊的關係緊密聯繫在一起。
攝影師伊莎杜拉(簡稱伊莎)從 2012年開始把這三個人的相處一一記錄了下來。
攝影 / 伊莎杜拉
男主人公,威爾 84歲;
女主人公1,阿迪娜, 90歲;
女主人公2,珍妮,81歲;
話說,威爾70多歲時搬進了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高級護理機構,在那裡他遇到了阿迪娜,他們二人確認戀人關係後,威爾搬進了阿迪娜的公寓。但是後來,威爾因為揍了一個和阿迪娜調情的男人,違法了出租合同,被趕出了養老院。
他搬進了另一家養老院,在那裡他遇到了珍妮,珍妮成了威爾的新歡,但他並不想斷絕與阿迪娜的關係,三角戀從此成了他們三人的常態。
這三個人每天都結伴出門冒險,去咖啡店、甜甜圈店、公交站和街角去轉悠。
攝影 / 伊莎杜拉
他們出遊是為了尋求安慰和探索生命的意義。他們三個人試圖將自身和公共街道徹底融為一體,用這種方法來對抗疏離感和孤獨感,哪怕他們手挽手走在街上也沒有人注意到他們。
從這三個老人身上,伊莎體會到了「對被排斥的恐懼、和親近的渴望」。
但這三個人的關係並不符合世俗對愛情、浪漫、伴侶關係的傳統看法,就連珍妮自己有時候都會感到困惑:
「與別人分享威爾是很煩惱的,男女之間的感情應該是私人的,是屬於兩個人的, 不是三個人的。 」
攝影 / 伊莎杜拉
我們怎麼可以在1+1的關係裡再插入一個3,人心為什麼要這麼的貪婪和不滿足,難道「一生一代一雙人」的完美愛情真的只是幻想嗎?
2
怎麼可以在1+1的關係裡再插入一個3?
像威爾、阿迪娜、珍妮這樣的三個人關係,到底為什麼會存在?
讓我們從心理學角度來解析下:
1 抵抗孤獨和死亡
依舊以威爾三人為例。
對他們來說,死神已經在看得見的不遠處悄然等待了。在認識彼此之前,他們各自住在護理中心,可以預料到的未來便是孤獨地迎來最後的黑暗。眼一閉,這輩子就過去了。
攝影 / 伊莎杜拉
害怕嗎?
《哈姆雷特》裡說,「生還是死,是個問題。」沒人知道,死後的世界到底是什麼。在那樣的長眠裡,過去的一切記憶都將消失;在黑暗的地底,也許會有蟲蛀和腐蝕。它可能比最恐怖的恐怖片還要恐怖,連想像都毛骨悚然,更別提坦然地去接受和面對。
幸好,我們還有愛。有什麼比沉浸在愛河裡,更容易找到慰藉、忘記孤獨呢?有什麼比投入在融合的關係裡,更能抵抗死亡虎視眈眈的威脅呢?有什麼比黃昏時的戀愛,更能激起人類最後的那份生之能量呢?
曾經在羅馬的西班牙廣場,遇到過一對情侶。
攝影 / 伊莎杜拉
男人推著一輛自行車,女人走在他的身旁。走上一段路,男人情不自禁停下車,他們在路邊忘情親吻。都已是塵滿面、鬢如霜的年紀,男人卻依然深情地捧起她滿是皺紋的臉,撫摸著她的白髮,仿佛在說,「比起你年輕時的美麗,我更愛你現在飽受摧殘的容顏。」
打他們身邊路過,只覺得纏綿熾熱。他們流連著彼此,好像無法忍受短短的一段路不能擁吻,好像不能容忍手中的自行車阻礙他們的擁抱。也許他們也感知到生命太過有限,死亡迫在眉睫,所以才這樣熱烈相擁,忘情相愛。也許這是人性深處的自然張力,生的本能與死的本能同在。
也許,正因為如此,他們三人才生活在了一起。因為,他們對於愛的需求遠遠超過了其它。
2 內在的分裂
拍攝威爾三人的攝影師伊薩,也坦誠分享了自己的情感。
她說:在拍攝這系列紀錄片之前,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他們之間相互認識,所以我成為了他們爭吵的對象。但我能理解成為這段三角戀的基底是什麼樣的感受,就像阿迪娜和珍妮一樣,我不斷地問我自己:「為什麼我這麼貪婪呢?」
讓我們暫且放下道德的評價,去看看這份「貪婪」。
伊薩說,「青春期和老年期其實驚人的相似,因為這兩個階段都充滿了對身份認知的困惑。我認同那兩名女性,但同樣的我也認同威爾,他讓我意識到了我內在的分裂。而這種分裂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我們內心渴望的以及我們實際處境之間的分裂。」
攝影 / 伊莎杜拉
分裂有時候,的確存在。比如,對於很多男人來說,他們最想要的伴侶需要在女兒、情人和母親的角色上三位一體。他們既希望體驗到女兒對父親的那種被全身心的依賴和崇拜,又渴望像情人那樣的激情四射和彼此糾纏,最後還要有溫潤柔和把自己寵成孩子的母親配比。
很難說,這些角色中哪一個比另一個更深刻。它們都是滋養性的,在關係的大樹上抽枝發芽。但同時,這樣的渴望又遲早是要落空的。就像段子裡說的,「又不是哪吒,哪有三頭六臂「。
但這些需求並不會消失。在生命的長河中,這份內心的空洞也許就懸置在那裡,等待著某個扳機觸動,引導著他們去試圖填滿一直牽念的這份不圓滿。
3 是為了擴展自由和空間
有些人突破兩個人的關係,是為了自由。
比如徐崢和陶虹這一對CP。
在娛樂圈,徐崢的花邊新聞不算少。2012年他被拍到「泰囧團」成都「獵豔」;2015年與汪小菲等人在會所跟辣妹一起玩耍再次被拍;2016年更被某直播平臺爆料徐崢在密雲古北水鎮御舍溫泉酒店中與神秘女子開房。
公眾一片譁然,但小陶虹卻看起來很淡定。她在一次採訪中大方地表明了自己對於婚姻的態度:
「肉體只是生理層面上的,生理上的事兒那都不算事兒。」
「形式忠誠跟內心忠誠是兩回事;一段關係跟忠誠沒有關係;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愛誰都是自由平等的。」
如此愛情觀,讓人不由想起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裡感嘆,讓愛從屬於性,本就是造物主的荒唐設計。他們渴望創造一種新的感情關係,試圖從愛情的排他性和獨佔欲裡跳出來,嘗試把愛情從性愛中拯救出來,讓彼此得到更多的自由。
當然,好的關係和幸福,每對伴侶都有不同的定義。但開放性的形式,可能需要更多的愛情實質做基底。
就像徐崢和陶虹二人,在精神上互相交融,在事業上合拍扶持,所以彼此內心都是篤定的:
「不論外界怎麼去揣測我們的生活,我們依然把日子過得風生水起,其中的秘訣就是:一幫一。我幫他出謀劃策,他幫我改正不良習慣,都互助了,心哪還會分得開呀?」他們的婚姻相處之道,早已超出了「床上的那點事」。小陶虹說。
3
開放的人去找開放的人,保守的人去找保守的人
吳雨霏在《吳哥窟》裡唱,「兩個人,多擠迫,難容納多一番秘密。」
到此為止,也許很多人可以理解這種三角戀,也許很多人還是覺得不舒服。這些都沒有關係,因為人和人之間是不同的。
在《奇葩說》的開放性關係討論中,柏邦妮有一句非常精彩的話:開放的人去找開放的人,保守的人去找保守的人。塵歸塵,土歸土,吃素的人去吃素,吃葷的人去吃葷。讓所有思想淫蕩和身體解放的人搞到一起去,讓大灰狼去搞大灰狼,小白兔去搞小白兔。
如果你嚮往的是「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那就去尋找這樣的愛情。
就像李銀河這樣形容她和王小波:雖然婚姻制度式微,但還會有一些人留在婚姻關係當中,就是那些陷入了一對一浪漫愛情的人,他們變得一心一意心無旁騖,只想廝守終生,別的人全都不能使他們移情別戀。我和小波正好是這樣的。
如果你認同關係中的規則和狀況可以改變,那麼這是你的愛情議題。去認清自己的底線,得到自己需要的部分。
就像小陶虹說:婚姻裡我們互相扶持,讓彼此更好、讓生活更棒,花花世界不必當真,回過頭來,你最愛我,而我還是最欣賞你,那麼我就是幸福的。
作者:無限延伸的三角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學研究生,紐西蘭間隔年實踐者,痴迷心理學16年,曾花兩年結合精神分析寫下十萬字作品《打工旅行與心理學》。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