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大最高水準交響樂團 齊聚北京國際音樂節

2021-01-09 搜狐網
譚利華

餘隆

李心草

中國五大交響樂團齊聚北京國際音樂節


  正在北京舞臺如火如荼舉行的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以紀念著名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逝世100周年為主要內容,邀請了世界著名指揮家執棒,並邀集國內藝術水準最高的五個交響樂團為主力陣容,三個星期內共同完成這場紀念馬勒的音樂盛宴,這在北京舞臺過去是沒有過的。中國樂團集體登上這世界最重要的古典音樂節,演奏的作品是交響樂團演奏的試金石——馬勒的作品,這對於中國交響樂的實力是一次極好的檢閱。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餘隆對記者說:「北京國際音樂節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邀集中國五大交響樂團共同參與紀念馬勒的交響樂演出,這說明中國樂團的演奏已經達到了與國際樂團同步的藝術水準。人們都知道,馬勒的交響樂因氣勢恢弘、陣容龐大、復調節奏變化多端,被認為是交響樂團的試金石,需要交響樂團有一定的實力才能完成。大約十多年前,中國樂團演奏馬勒作品是一件音樂界的大事件,哪個樂團要演奏馬勒的交響樂就會令人刮目相看。而今天,五大交響樂團同時拿出馬勒不同的交響樂,中國愛樂樂團還一連演出四部馬勒的交響樂,這的確顯示了中國樂團的強大實力。我的馬勒我的團讓觀眾看到中國交響樂的發展成果,看到中國樂團演奏水準的成熟。」

  三十年歷史從無到有

  馬勒是奧地利偉大的作曲家,他生活在世紀之交,是浪漫主義晚期代表作曲家之一。作為指揮家,他成功地指揮了格魯克、莫扎特、威伯、華格納的歌劇作品;作為作曲家,他的音樂創作多採用動機發展手法,承襲了華格納的傳統,他的音樂是通向20世紀無調性音樂的橋梁,在音樂風格上是浪漫主義的延續,在表現手法上則不時地顯現勳伯格作品的無調性因素,他善於把哲理與通俗、個性與民族性、浪漫與現代的音樂糅合在一起。

  今年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幕式指揮馬勒第八交響樂的著名指揮家迪圖瓦說:「馬勒的交響樂早先並不是廣泛地被交響樂團演奏,而到了1961年伯恩斯坦在紐約愛樂樂團指揮演奏了全部馬勒交響樂作品,人們才發現,馬勒的交響樂作品有著深刻的內涵,有值得挖掘的東西。」在新中國成立後最初的三十年間,我國的交響樂團幾乎沒有演出馬勒作品的記錄。1981年1月30日,當時的中央樂團歷史性地在美國指揮家吉爾伯的指揮下首次演出馬勒《第四交響樂》,這是中國樂團第一次演奏馬勒的交響樂作品。而4個多月後,在我國著名指揮家韓中傑的執棒下,中央樂團又演奏了馬勒的《第一交響樂》,這是中國指揮家第一次指揮演奏馬勒的作品,這在當時可稱為中國交響樂演奏的大事件。也是從1980年以後,中國的交響樂團才開始接觸馬勒,從當時的中央樂團開始,中國的交響樂團演出的馬勒交響樂作品從無到有逐漸形成氣候,直到今天,中國愛樂樂團、中國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和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上海愛樂樂團、杭州愛樂樂團等都已經能夠演出馬勒的交響樂作品。

  餘隆:

  馬勒的交響樂散發著人性的光芒

  作為北京國際音樂節的藝術總監,餘隆同時也是中國愛樂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和廣州交響樂團的藝術總監。餘隆對樂團演奏馬勒的交響樂作品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馬勒的作品是樂團的試金石,他的交響樂傳遞著人性的理念和情趣,傳遞著他對愛與情的感悟,極具震撼力。在中國樂團的發展進程中,上個世紀90年代演奏馬勒的作品就算作音樂界的大事,而今天幾個團能在三周內演出全部的馬勒交響樂,而中國愛樂樂團能僅用兩三天時間就排出一部馬勒的交響樂作品,這說明中國的樂團已經成為國際化的職業樂團。現在一個樂團演奏馬勒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而是很常規的事,這表明,中國的交響樂團演奏水平在這十年裡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餘隆告訴記者,除了中國愛樂樂團已經完成了兩輪馬勒全部交響樂的演奏外,他領導的廣州交響樂團也已經完成了一輪馬勒全部交響樂的演奏,而他領導的上海交響樂團也已經開始演奏馬勒交響樂作品。他說:「對於交響樂團來說,馬勒的作品是躲不開的一課。」

  李心草:讓馬勒回歸原本的風格

  身為中國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李心草早在1992年就開始接觸馬勒的作品,那時我國著名指揮家胡詠言指揮上海交響樂團演出馬勒作品,請李心草幫助打底排練。而1996年2月3日,原中央樂團改革體制重組中國交響樂團前的最後一場音樂會,就是李心草指揮的馬勒《第一交響樂》,這也是他首次登臺指揮馬勒的作品。

  馬勒的作品對於樂隊的演奏確實有難度,李心草說:「馬勒的第三交響樂長達100分鐘到120分鐘,是世界上最長的交響樂,對於指揮來講是一個考驗,對於樂隊來講,同樣也是一個考驗。我自己比較喜歡馬勒音樂性較強的幾部作品,他的第二、第四和第九交響樂都是我喜歡的,我認為馬勒的第三交響樂第六樂章把交響樂寫到了頂點,寫上天了,我特別喜歡。」

  李心草還告訴記者:「因為我在奧地利學習過,因此,我對馬勒的作品比較喜歡以奧地利風格詮釋,因為馬勒是奧地利作曲家,奧地利作曲家的作品有時候風格的把握不是譜面上表現出來的,而是口傳心授的。比如維也納愛樂樂團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同樣演奏馬勒的作品,維也納愛樂樂團在風格的把握上肯定有優勢,我聽到其他風格的樂團演奏馬勒的交響樂,儘管技術很好,我會覺得不是味道。我認為,要想了解馬勒,就得到馬勒生活過的地方去體驗,才能還原馬勒作品本來的風格。而我自己的詮釋多多少少也受到當年在奧地利留學的影響。」

  譚利華:

  馬勒作品對樂隊提高大有好處

  著名指揮家譚利華帶領的北京交響樂團已經成為北京的一張文化名片,前兩年該團每年定期地歐洲巡迴演出,在業界引起極大的轟動,在歐洲得到了很好的讚譽。譚利華告訴記者:「北京交響樂團已經演奏了除馬勒第八交響樂以外的所有馬勒的交響曲,最早演出馬勒交響樂是在1998年。」

  譚利華非常喜歡馬勒的作品,他告訴記者:「馬勒的交響樂是繼貝多芬、勃拉姆斯之後的浪漫主義作曲家的代表人物。馬勒曾經是一個指揮家,他對樂隊各個聲部的功能完全了解,因此,他的作品中困難的片段是一般作曲家很難超越的,他的作品織體、復調都非常繁雜,對樂隊演奏水準的提高大有益處。」

  在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上,譚利華將帶領北京交響樂團演奏馬勒第十交響樂,譚利華說:「這是一部未完成的交響樂,我對他的第九交響樂和第十交響樂研究後,發現馬勒在作品裡表現了他面對死亡的敏感,他把對人生、生命、愛情和親情的總結都放在這兩部交響樂當中,而第十交響樂中個別聲部的色彩運用更是值得我們當代作曲家學習。」

  對於中國觀眾而言,怎樣理解馬勒?譚利華說:「馬勒作品最大的表現力在于震撼、意境和聯想,他給了觀眾聯想的空間,管弦樂的豐富性在交響樂的作品中得到最好的表現。我想,馬勒的作品能夠在北京國際音樂節集中演出,說明我國樂團演奏水平達到了一個較好的檔次,能與國外B級以上的職業樂團同步。而對於觀眾來說,也能夠感受中國人心中的馬勒。『我的馬勒我的團』在北京國際音樂節中是最好的體現。」 

(責任編輯:陳然)

相關焦點

  • 第23屆北京國際音樂節10月如約而至 線上線下音樂不停息
    觀眾對北京國際音樂節的期待,也從為大眾提供高水準的演出、高水平的音樂,上升到為觀眾打造音樂與生活結合的新模式。本屆音樂節期間的線上音樂是每天24小時不間斷播出,音樂節期間將有超過240小時的音視頻節目將通過BMF俱樂部APP完整呈現在觀眾面前,28檔線上直播欄目,以豐富的視角展現古典音樂文化的博大與深厚。
  • 北京國際音樂節將呈現20場演出和240+小時線上直播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9月8日,以「音樂不停息」為主題的第二十三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委員會主席餘隆、藝術總監鄒爽共同出席,正式公布了本屆音樂節的整體安排、特色亮點、演出陣容。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委員會主席餘隆。
  • 北京交響樂團順義惠民演出「五一」假期上演
    人民網北京5月4日電 (尹星雲)5月2日晚,北京交響樂團來到北京順義影劇院,為順義的觀眾們帶來了一場耳熟能詳的交響音樂會。 每年,北京交響樂團都會利用全年重大演出的空閒時間,舉行北京交響樂團「首都市民音樂廳」公益演出。這項活動從90年代初開始,至今已經開展了二十餘年。
  • 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鄒爽:「中國概念」不再限於符號化
    2018年6月26日,著名指揮家餘隆宣布辭任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專職藝術委員會主席,二十年來從未輪換過的藝術總監一職交到了時任聯合節目總監的鄒爽手中。從2012年起,鄒爽開始參與音樂節的藝術創作,2016年正式加入音樂節。用餘隆的話來說,幾年來,鄒爽和她的「新銳單元」像「風一樣改變了音樂節的思維」:看歌劇何必正襟危坐?
  • 世界五大洲都去過的交響樂團等你來!
    ——英國《金融時報》具國際視野的職業交響樂團,是不可多得的職業平臺!廣州交響樂團創建於1957年,發展至今已成為中國目前最具規模和藝術水準的交響樂團之一,更是迄今為止唯一獲邀出訪巡演世界五大洲的中國樂團。
  • 上海交響樂團唱片《Gateways》獲ICMA國際古典音樂大獎提名
    圖說:排練中的餘隆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攝餘隆攜上海交響樂團首張全球發行的DG唱片《Gateways》近日入選2020 ICMA國際古典音樂大獎提名。該獎項被譽為是古典音樂節的奧斯卡,突破國家和地區限制,評審由歐洲各國的古典音樂媒體主編組成,並以最權威和最嚴苛的標準來評選各獎項。同時提名的還有來自柏林愛樂樂團、費城交響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等樂團錄製的唱片。
  • 國際音樂節重磅來襲 28天創紀錄推出5部歌劇
    日前,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基金會公布了即將於10月4日拉開帷幕的第十六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的主題內容、節目安排以及演出陣容。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本屆音樂節除了交響樂、室內樂、合唱、跨界等常規演出形式外,還將在28天之內創紀錄地推出多達5部經典歌劇演出,在音樂節史冊和中國古典音樂演出紀錄中都將留下輝煌一頁。
  • 歐洲三大音樂節之一「琉森音樂節」原班管弦樂團首次在華巡演
    10月12日,「琉森音樂節在中國」新聞發布會在瑞士駐華大使館舉辦,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將在今年10月8日-10月20日首次展開中國三地巡演,在現任音樂總監裡卡爾多·夏伊的執棒下先後登臺國家大劇院、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和深圳音樂廳,打造「琉森音樂節在中國」的概念,曲目均選自他們2019年琉森夏季音樂節上的演出曲目,以最大程度還原「歐洲三大音樂節之一」琉森音樂節的原汁原味。
  • 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19日開幕 42場高水準比賽檢閱新時期音樂人才
    由中國文聯、中國音協主辦,成都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將於10月19日至28日在成都舉辦。權威音樂賽事、高端音樂演出、基層惠民活動的全方位、多層次呈現,不僅展現出「金鐘獎」作為國家級音樂賽事的藝術水準,更彰顯出它一貫秉承的服務人民、惠及社會的辦賽理念。
  • 第二屆北京國際鋼琴音樂節票務信息
    網易娛樂10月25日報導演出地點:北京音樂廳演出時間:19:3011月18日 星期四鋼琴協奏曲及交響音樂會(開幕式)鋼  琴:  羅伯特·科密納蒂 Roberto Cominati(義大利)指  揮:  胡詠言(美籍華人
  • 2015年美國波士頓音樂學院國際夏季音樂藝術節課程
    2014年,Sato先生成立了「年輕&沉思」這一國際夏季音樂節,邀請全世界年輕、優秀的音樂家來到波士頓音樂學院參加,通過上大師班,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2011年,音樂節在日本成功舉辦,此後,將不斷邁向世界排名最前的夏令營。
  • 線上線下音樂不停息 00後音樂家亮相
    在《音樂下午茶》板塊中,王健、徐惟聆、賈紅光等曾在北京國際音樂節上獲得「年度藝術家」榮譽的演奏家們將在線上重聚,暢聊藝術與人生感悟。陳其鋼、葉小綱等中國作曲家將輪番與觀眾見面,共同梳理從2002年北京國際音樂節首次提出「中國概念」以來,作曲家在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過程中的難忘往事。藉助11天的音樂盛宴,觀眾將融入北京國際音樂節的國際朋友圈。
  • 上汽攜手中國交響樂團奉獻車展音樂會
    由中國最具競爭力的汽車企業,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具有50年悠久歷史的中國交響樂團主辦的「創新·經典 上汽之夜——中國交響樂團2006年北京國際車展專場音樂會」,於11月19日晚在北京中山音樂堂隆重舉行,近千名觀眾聆聽了音樂大師們用「音樂+汽車」全新組合演繹的經典曲目。
  • 世界潮我看丨中俄交響樂團首次長沙合演《黃河大合唱》!
    中俄交響樂團首次聯袂演出《黃河大合唱》長沙交響樂團將特邀俄羅斯愛樂樂團,聯合組成120人的交響樂團,會同長沙交響樂團歌劇中心合唱團與長沙市直機關星辰合唱團超過200人的合唱團隊共同演繹。音樂會上半場演出俄羅斯經典作品,下半場演出《黃河大合唱》。據悉,這是中國的交響樂團和俄羅斯的交響樂團首次聯袂演出《黃河大合唱》。
  • 蘇州交響樂團新樂季發布打破「次元壁」
    中國江蘇網蘇州訊(記者 張珺 通訊員 蔣文龍)8月20日,新時代集團旗下的蘇州交響樂團攜手中國移動咪咕,以5G+VR的形式召開了線上虛擬直播發布會,正式對外公布了蘇州交響樂團2020-2021音樂季。新時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龍,咪咕視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何嵩以及蘇州交響樂團團長陳光憲的虛擬形象出席了活動。
  • 漫步經典 浙江音樂學院交響樂團拂來交響英倫風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編輯 陳顯婷 通訊員 周佳麗)用美妙的音符承載起對新年的期許,用動聽的樂器傳遞著新年的祝福,12月29日晚,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彼德·斯塔克教授攜浙江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在學院音樂廳,為杭州聽眾帶來了經典的浪漫,時而輕快透明,時而低沉悠長,令現場聽眾聽得怦然心動
  • 奏響「城市之光」 第26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圓滿落幕
    而作為人類精神的療愈工具,音樂的喚醒力量是十分強大的。「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這個成都城市音樂第一品牌,通過高品質的內容和市場化的手法,照亮成都音樂演出市場,發揮引擎作用,成為音樂產業化、消費能力和文化影響力的綜合風向標。 12月2日晚,第26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閉幕演出暨第四屆金芙蓉音樂比賽頒獎典禮在成都城市音樂廳隆重舉行。
  • 第八屆琴臺音樂節將於10月29日開幕
    人民網武漢10月16日電(肖璐欣)15日,記者從武漢市新聞辦公室獲悉,第八屆琴臺音樂節將於2019年10月29日至11月22日在武漢舉行。本屆琴臺音樂節由劇場音樂系列、古琴系列、群眾合唱比賽、流行音樂展演、市民音樂沙龍五大版塊組成,共計60餘場各類音樂演出和活動。
  • 大製作雲集首都舞臺 國際大師成了北京老朋友
    北京音樂廳升級「音樂之門」  按捺不住寂寞,北京音樂廳將十餘年品牌的「打開音樂之門」進行了一次「版本升級」,這個跨越全年由「國際室內音樂季」、「國際鋼琴音樂季」、「音樂會歌劇系列」和「星期音樂講堂」四大板塊組成的「2011國際音樂季」,由於得到了財政部和文化部給予的支持,在延續往年低票價的同時,「升級」了藝術質量,引進了世界級的音樂家加盟
  • 2020北京國際動漫遊戲嘉年華活動亮點有哪些?
    這一次的舉辦場地回到了大家心心念念的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大家又可以盡情的拍照曬圖啦~帝都最高大上的國家級場館!交通便利,地鐵直達,配套設施完善,吃喝玩樂一應俱全!場館採光超棒,地面大理石、全玻璃幕牆,約拍~約吃~約玩~聚會~交友~面基的二次元聖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