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講解
一、消息的定義:不講述詳細的經過和細節,用簡潔明快的語言及時報導新近發生發現的有價值的實事的一種短篇新聞文體。
消息通常被人們稱為新聞。「新聞」一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是指各種新聞體裁的總稱,包括消息、通訊、特寫、調查報告等。我們這裡所講的消息,指的就是狹義新聞.消息是報紙、廣播、電視中最廣泛、最經常使用的新聞體裁,它是報紙的主角,是新聞報導數量最大、最常見的新聞形式。
二、消息的特點:真實具體、反應迅速、觀點明確、語言簡潔。
消息只需報導事實,沒有必要把事件的根源及相關問題挖得很深很透。
三、消息的種類可以從不同角度區分
1、從報導內容上分,可分為:政治新聞、經濟新聞、文教新聞、軍事新聞、體育新聞、法制新聞、社會新聞等等
2、從新聞和事件的關係上分,可分為:事件新聞、非事件新聞
3、從反映的對象上分,可分為:人物新聞、事件新聞
4、從篇幅長短上分,可分為:長消息、短消息、簡訊、一句話新聞、標題新聞等等
我國新聞界較為通行的分法是按寫作特點分成四種:動態消息、綜合消息、經驗消息、評述消息
1、動態消息:也稱動態新聞,這種消息迅速、及時地報導國內國際的重大事件,報導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新人新事、新氣象、新成就、新經驗。動態消息中有不少是簡訊(短訊、簡明新聞),內容更加單一,文字更加精簡,常常一事一訊,幾行文字。
2、綜合消息:也稱綜合新聞,指的是綜合反映帶有全局性情況、動向、成就和問題的消息報導。
3、典型消息:也稱典型新聞,這是對某一部門或某一單位的典型經驗或成功做法的集中報導,用以帶動全局,指導一般。
4、述評消息:也稱新聞述評,它除具有動態消息的一般特徵外,還往往在敘述新聞事實的同時,由作者直接發出一些必要的議論,簡明地表示作者的觀點。記者述評、時事述評就是其中的兩種。
四、消息的結構
新聞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後二者是輔助部分.
1、標題:高度概括已經發生的新聞事實,一般包括引標、主標、副標。
2、導語:一般指「電頭」後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實,使讀者一目了然。是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材料,是本則消息的價值所在。
括號內的部分是「電頭」,交代了通訊社的名稱,發電地點和時間.「電頭」表明材料真實,報導及時.時間精確到「時」。
3、主體,隨導語之後,是消息的主幹,是集中敘述事件、闡述問題和表明觀點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聞的關鍵所在。
4、結語,一般指消息的最後一句或一段話,是消息的結尾,它依內容的需要,可有可無。
5、背景,是事物的歷史狀況或存在的環境、條件,是消息的從屬部分,常插在主體部分,也插在「導語」或「結語」之中。
新聞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五、消息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
新聞作為一種以敘事為主的文體,它的基本要素和我們語文界常用的記敘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如果把這六要素串起來,概括成一句話,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某人某時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現了某種結果。
同步練習
01語文積累與綜合運用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度江戰鬥於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鬥志,紛紛kuì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鬥,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1)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蕪湖(wú) kuì(潰)退 荻港(dí)
(2)選段中有錯別字的一個詞是「度江」,這個詞的正確寫法是「渡江」。
(3)「摧枯拉朽」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國民黨反動派被迅速摧毀。
(4)文中畫線句主要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2.文學常識填空。
(1)新聞這一文體從狹義來講又稱消息,它最基本的特徵是用事實說話。結構上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五部分。其中,前三部分是主要部分。
(2)閱讀新聞,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即「何時」「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3)第一則新聞的導語是從兵力、戰線、戰況三個方面來概括全文的。
3.2018年是渡江戰役勝利69周年,八年級(1)班開展了「紀念渡江戰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題班會活動。請根據下面的活動場景,完成相應的練習。
(1)下面是一位學生對戰鬥英雄的採訪,請你根據所學知識補全相應內容。
學生:請問東路軍當時渡江的過程是否十分順利?
戰鬥英雄:【示例】總體上我們的渡江過程是非常順利的,但是戰鬥也十分激烈。
學生:您能描述一下當時渡江的情景嗎?
戰鬥英雄:【示例】渡江作戰當天,我們全體戰士在炮火的掩護下,乘著木船,冒著敵人密集的子彈,勇往直前,最終成功地跨越長江。(能描述當時的場景即可)
學生:作為一名戰鬥英雄,每當回想起渡江的情況,您一定有許許多多的話要說。現在,您心裡最想說的話是什麼呢?
戰鬥英雄:【示例】在這裡我要向在渡江戰役中英勇戰鬥、奉獻出自己生命的戰友們致以深切的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2)班委會擬組織全班同學到安徽名人館參觀學習。請你根據下面地圖中加粗的路線圖(起點—終點)寫一段話,告訴同學們怎樣從學校前往目的地。
【示例】從學校出發,沿姥山路向北步行,在義城派出所路口右轉,然後向東步行,在路口右轉進入包河大道,沿包河大道向南步行,隨後右轉進入環湖北路,然後向西南方向繼續前行,在上海路與環湖北路的交叉路口繼續直行,隨後右轉進入雲谷路,沿著雲谷路向西北方向步行,然後左轉,繼續沿雲谷路向西步行。隨後左轉進入金鬥東路,然後向南步行,即可到達目的地「安徽名人館」。
(3)戰鬥英雄的敘述,震撼著我們的心靈。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麼?
【示例】我們中學生要銘記革命先輩前僕後繼、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
(4)活動中,小明同學為班級黑板報寫了一段文字,請你幫他修改。
渡江戰役,也稱京滬杭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強渡長江的戰役。【A】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之後,在和平談判的煙幕掩護下,國民黨軍隊積極呼籲長江防線。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最後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上簽字。21日,毛澤東和朱德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B】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軍第二、三野戰軍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和總前委的「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先後發起渡江。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東至靖江的千裡戰線上強渡長江,迅速突破國民黨軍的江防,佔領貴池、銅陵、蕪湖和常州、無錫、鎮江等城,徹底摧毀了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4月23日,第三野戰軍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臺。接著,各路大軍向南挺進,5月3日解放杭州、5月22日解放南昌。5月27日,第三野戰軍主力攻佔上海。在此期間,第四野戰軍於5月14日南渡長江,16日解放漢口,17日解放武昌、漢陽。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戰軍一部解放崇明島,至此,渡江戰役結束。
在渡江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刻,毛澤東親自撰寫《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及時報導戰況,給全國人民和全軍將士以極大鼓舞,【C】對於襲擊敵軍鬥志,鼓舞我軍士氣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①【A】處畫線句子中有用詞不當的語病,應將「呼籲」改為「布置」。
②【B】處畫線句子標點符號使用不當,應將「雙引號」改為「書名號」。
③【C】處畫線句子詞語搭配不當,應將「襲擊」改為「瓦解」。
02課內精讀
閱讀《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完成練習。
4.結合全文,理解句子。
(1)文中的「至發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餘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能否改為「現在,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一大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為什麼?
不能。「現在」與「至發電時止」相比,不如後者概念確切;「一大半」與「三分之二」相比,表達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用詞口語化,「餘部」是軍事術語,表達更貼切,得體。
(2)請從語言運用的角度賞析下列的句子。
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佔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並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
「殲滅」「擊潰」「佔領」「控制」等動詞的連用,使語言雄健有力,表現出我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所向無敵的氣概。尤其是「控制」這個動詞的運用,十分準確地表明江陰要塞不僅是被佔領,而且被我軍操控,正因為如此,長江才能被「封鎖」,這些動詞的連用,達到了意想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5.本文的主體部分,著重報導人民解放軍渡江的戰鬥情況,為什麼把中路軍和西路軍放在一起寫?為什麼最後才寫東路軍?
因為中路軍和西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敵軍抵抗甚為微弱。而東路軍所遇敵軍抵抗較為頑強,這樣安排,更能使文章高潮迭起。
6.文中為什麼多次出現「至發電時止」和表示具體數字的詞語?
讓表達更嚴謹,增加新聞的具體性和真實性,體現新聞的時間性和時效性,因為事件仍在發展變化,這樣寫可以避免作者發稿時與讀者看到新聞時,事情發生變化而產生的誤解。
7.「此種情況,一方面由於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籤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係。」句中「此種情況」指的是什麼?這句話採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此種情況」指的是「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鬥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這句話運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揭示事物本質,點明勝利的根本原因,長我軍士氣,滅敵人威風,增強了文章的思想性。
03拓展閱讀
莒南村民講述淵子崖保衛戰:
「團結起來就是那無敵的力量」
本報記者 王洪濤 本報通訊員 徐德理 陳德溪
①對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莒南縣淵子崖村村民林祥松感慨,這個紀念日太有意義了,要讓子孫後代都銘記這段歷史。
②「我們得吸取教訓,要團結起來,團結起來就是那無敵的力量。」說到這兒,67歲的林祥松給記者講述了發生在淵子崖村的抗日保衛戰。淵子崖村,被稱為「中華抗日第一村」,淵子崖保衛戰被稱為「村自衛戰的典範」。
③林祥松說,1938年,淵子崖村為了避免兵匪的騷擾、掠奪,在村子四周建起了4米高的城牆和炮樓。1941年12月的一個早晨,到沂蒙山區進行鐵壁合圍的1 000多名日軍,包圍了淵子崖村。「一看鬼子圍過來了,村裡的男女老少,都拿起土槍、土炮,在炮樓上對著鬼子打。」林祥松說,鬼子就用小鋼炮炮轟城牆、城門,最終將村子西北部的城牆炸了一個半人高的洞,「一看破了洞,就有五六個人拿土槍過去封堵,離洞最近的林九蘭,從家裡拿來了鍘草用的鍘刀,蹲在洞的旁邊,鑽進來一個鍘一個,一共砍死了7個鬼子。後來,鬼子就調整了小鋼炮的方向,往天上射,炮彈剛好落在城牆裡邊,林九蘭就這樣犧牲了。」
④在老輩們的述說裡,林祥松印象深刻的還有林慶一、林慶海兩叔兄弟。「鬼子進村之後,就到處放火。躲在柴火垛裡的兩兄弟,一下子被鬼子點了,兩人躥出來之後,和四五個鬼子赤手肉搏,最後,兩人一人抱了一個鬼子,跳進火堆裡,與敵人同歸於盡。」
⑤依靠「以死的精神來抵抗」,淵子崖村等來了八路軍的援軍。戰鬥從清晨一直到傍晚,淵子崖村民和八路軍共殲滅日軍112人,同時也有140多名村民和40多名八路軍、武工隊戰士犧牲。
⑥「雖然參加這場戰鬥的村民都一個一個離世了,但這段歷史,我還要不斷地講給村裡的小一輩聽,讓他們知道,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林祥松說。
8.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點明寫這篇通訊報導的背景與機緣,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
9.請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第③~⑤段的內容。
第③段:全村抗敵,林九蘭壯烈犧牲。第④段:兩叔兄弟抱住鬼子同歸於盡。第⑤段:淵子崖村民配合八路軍殲滅了敵人。
10.林祥松還要不斷地把這段歷史講給村裡的小一輩聽的目的是什麼?
讓村裡的小輩知道,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
11.自國家公祭網開通以來,海內外網友紛紛參與在線公祭並留言。請你結合本文內容,在「緬懷留言」一欄裡留下自己的話。
【示例】不忘歷史,敬畏生命,傳承精神,珍視和平。
04學法點津
擬寫新聞標題
【典型例題】閱讀下面的新聞,請你擬寫恰當的標題。
標題:____________
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 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渡江戰鬥於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鬥志,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鬥,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參考答案】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技法點睛】擬寫新聞標題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題文一致:標題的論斷在新聞中要有充分的依據。
2.一語破的:突出新聞中最新鮮、最重要、最有特點、最本質的事實。
3.簡潔明快:善於概括,經過壓縮,內容更精練。第一,錘鍊字句;第二,適當採用簡稱。
4.旗幟鮮明:①要有明確的是非;②要有鮮明的愛憎和立場。
5.生動活潑:①注意選擇詞語,如詞語的意義、詞語的感情色彩、語體色彩、成語的恰當運用等;②為了使標題更加生動活潑,更富有表現力,可以適當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如比喻、借代、擬人、雙關、反語、排比、呼告、仿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