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臨沂有著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並且每年都會吸引眾多遊客。
為了整合臨沂的紅色旅遊資源,並且把臨沂打造成全國紅色旅遊高地,臨沂將會構建「一個中心四條主線十大片區」的空間布局,不斷完善紅色旅遊產品體系。
一個中心
依託華東革命烈士陵園、沂蒙革命紀念館、臨沂商城展覽館等紅色旅遊資源,發揮中心城區區位、交通、接待等優勢,打造臨沂紅色旅遊資源展示和遊客集散的中心區。
四條主線
挖掘沂蒙紅色旅遊資源文化脈絡,梳理沂蒙精神主旨內涵,打造四條紅色旅遊文化主線產品帶:即戰爭線、支前線、政權線、建設線。
十大片區
依託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重點紅色旅遊景區,打造十大紅色旅遊片區。此外,在打造旅遊產品方面,我市將打造紅色旅遊與黨性教育融合發展示範景區,增加觀光休閒型旅遊景區紅色教育功能,推進親情沂蒙特色鄉村旅遊建設,推出一批紅色文藝創作項目。
在完善服務體系方面,我市將建立紅色旅遊集散服務體系,構建紅色旅遊立體大交通格局,營造紅色旅遊氛圍,完善紅色旅遊餐飲住宿設施,開發紅色旅遊商品,不斷提升紅色旅遊信息化水平。
在加強營銷推廣方面,我市將叫響「親情沂蒙、紅色臨沂」品牌,開展紅色教育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策劃紅色旅遊節慶活動,切實加強紅色旅遊區域合作。
臨沂主要紅色景點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沂蒙革命歷史博物館)
簡介:全國100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1949年4月,山東省人民政府為紀念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犧牲的華東地區革命烈士而建,是華東地區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園。
地址:山東省臨沂市陵園前街4號
孟良崮戰役紀念地
現為全國100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1984年為紀念孟良崮戰役在山上修建了高三十米的紀念碑。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位於山下的孟良崮烈士陵園內,紀念館後面是烈士墓地,紀念館前矗立著陳毅、粟裕的巨型雕塑。孟良崮戰役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蒙陰縣和沂南縣交界處孟良崮景區
沂蒙革命紀念館
據了解,沂蒙革命紀念館按照國內一流展館的標準定位,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凸顯沂蒙特色和時代特徵。
紀念館採用開放式格局,營造出通透流暢、宏偉壯麗的展覽氛圍,形成疏密有致、富有韻律的展示空間。其中二層和三層的兩個展覽的主展線設計各具特色,又渾然統一。
地址:臨沂市銀雀山路與沂州路交會處東南角
新四軍軍部舊址
是新四軍歷史上最後一個軍部所在地,是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河東區九曲鎮前河灣村
沂蒙母親王換於紀念館
在艱苦的抗戰時期,王換於是著名的山東抗日堡壘戶。她曾為山東黨政軍領導機關做了大量服務工作,並創辦了戰時託兒所,撫養了四十餘名革命後代。
捨生忘死地保存了《聯合大會會刊》,掩護了許多抗日幹部和戰士。沂蒙母親王換於紀念館與沂蒙紅嫂明德英、祖秀蓮紀念地、沂蒙六姐妹村等眾多紅色勝地一起,成為養育沂蒙精神的搖籃。
地址: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東辛莊
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舊址暨山東省政府成立紀念地
是一處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革命戰爭年代,這裡一度成為八路軍115師和山東省黨政軍指揮中心,有山東「小延安」之稱。
地址:莒南縣大店鎮
大青山戰鬥遺址
主峰海拔686.2米,面積約一平方公裡。1941年冬,八路軍與侵華日軍在此激戰,德國友人、太平洋國際學會記者漢斯·希伯和山東省戰工會秘書長陳明等七名師級以上領導幹部英勇捐軀,成為山東抗戰史上最為悲壯的一幕。新中國成立後,在此處修建紀念館,以緬懷烈士的英雄業績。
地址:費縣與沂南縣交界處
「沂蒙山小調」紀念地
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團團員李林、阮若珊藉助當時流行的民間曲調編曲、填詞形成的《反對黃沙會》從此唱出,迅速流傳。
隨著形勢的發展,不斷得到修改、充實、完善,後來漸漸撇開了反對黃沙會的詞句,換上了抗日救國、反對投降的內容,注入了更強的時代精神。建國以後,經過群眾的不斷加工修改,形成了今日的歌頌沂蒙山區風光的民歌──《沂蒙山小調》。
地址:費縣薛莊鎮上白石屋村
沂蒙影視基地
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紅嫂故裡景區的核心位置,佔地1129畝,2013年1月6日,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成功榮升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這裡是紅嫂乳汁救傷員的真實發生地,這裡是當年沂蒙革命根據地中心,這裡至今保留著抗戰時期的古村風貌。到目前為止,這裡陸續拍攝了《沂蒙》、《永不磨滅的番號》、《沂蒙六姐妹》、《紅高粱》、《戰神》等影視劇。
地址: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