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甄選APP創作者|玫瑰麻麻
前幾天是玫瑰小妞的三歲生日,吃完蛋糕後,就是她的屏幕時間了。她說:「媽媽,我想看海底小縱隊了。」嗯,這個是最近她主動要求學習比較多的APP了。接下來聊聊我們使用海底小縱隊的經歷和感受吧。
為什麼會決定入 海底小縱隊 課?
說起最開始的接觸,一度甄選認識的一個媽媽的 裡看到了海底小縱隊。因為當時已經入手了其他的一些線 上 課,比如常爸的情景英語,所以當時並沒有太上心,只是瀏覽了下,而且看到他家的 打 卡 條 件相對其他的,要求更嚴格一些,比如 不 能 家長 代 打 卡,所以覺得堅持起來有點兒難度,就沒太在意。
再之後,想想半 年 打 卡 比一年更容易堅持些,所以決定先試 下他們的課,看看娃的喜愛程度。
他們的試聽課中有一個自然拼讀的部分,當時我家娃還不到三歲。但從娃6個月起我們就開始了英語啟蒙,主要是聽兒歌童謠,1歲多開始英文繪本的閱讀,所以她有一定的聽力基礎,而從她兩歲半開始,我有意識地在平時她的英文視頻和英文繪本裡加入了自然拼讀的學習。
海底小縱隊是使用動畫來學習字母發音的,我家娃非常喜歡。試聽課中只有ABC三個字母的部分。我個人覺得自然拼讀課這個部分,是非常值得單獨拿出來售賣的。可惜的是,後來了解到這個是穿插在整個課程中的,而且半年學的 level 1中的課程中是沒有自然拼讀的,這個估計是在level 2或者level 3的部分,具體我還真不清楚。
我家娃對這個課程還不排斥,甚至比較喜歡裡面的部分內容,還有不妨嘗試一下的考慮,我就先入了半年 課程。。每天會解鎖一課,完成上一課才能解鎖。
跟著海底小縱隊學英語,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嗎?
海底小縱隊是6天的課程為一個unit
分別有:外教課,雙語繪本課,外教遊戲課,情商課,遊戲評測課和手工藝術課。
一個unit會圍繞一個主題,比如unit1主要是圍繞著toys 講的,所以無論是外教課,繪本課或者遊戲和手工,都是圍繞著玩具這個主題。
我們入手的level 1一共是24個unit,其中unit 11,unit 12是期中複習課,unit 23,24是期末複習課。
目前APP中沒有整個課程的主題列表,所以需要點擊每一個單元,才能看到各單元的內容。其實這也是App可以優化的一點,將整個主題列表展示出來,方便用戶查看整個level的內容。
具體說說每種課的情況。一般每天早上在早飯前或者早飯後,玫瑰會有10-15分鐘左右的屏幕時間。如果當天的課程能在15分鐘以內完成,我們就一次讓她學完,如果當天的課程超過15分鐘,我們就會分兩次讓她學習。一般繪本課和遊戲課可以15分鐘內結束,其它課我們都是分兩次學習的。這個是她早上學習海底小縱隊的照片。
還有她白天有時候也會拿出配套的練習冊玩。
下面會陸續分享一下娃最近學習過程中的一些小視頻。
首先每周的主課就是外教課。
每周會有2節外教課,圍繞著當周的主題講不同的單詞。比如unit 1中的第一天的外教課主要學習的單詞是 car, doll. 第三天的外教課主要學習的是train, ball.
這個部分包括主線課程,都是真人外教和動畫人物(就是海底小縱隊動畫片裡的那幾個人物)一起互動講解當天的內容,也會有跟讀糾音環節。我家娃比較喜歡發音跟讀環節。之後還會有外教的看口型說一說,還有玩一玩複習單詞,以及小舞臺秀一秀,這個環節主要就是配音,就是練習單詞的發音。
雙語繪本課
這個課程一般在第二天學習。每個課程都包含主線課程,聽力練習和玩一玩練一練。主線課程主要就是用英文繪本講一個故事(看起來是他們自編的繪本),中間會穿插簡單的解釋,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
繪本中有的畫面需要點擊某個地方,才會進行接下來的故事,或者點擊下一頁的箭頭,才能繼續。這個部分我家娃有時還不是很熟悉其中該怎麼操作,偶爾需要我提示或者幫助。
聽力練習就是會放兩個單詞的圖片,然後讀發音讓孩子選擇相應的圖片。
玩一玩、練一練環節就是通過遊戲的方式,動畫人物讀發音,然後讓孩子選擇聽到的那個單詞。
這個是我家娃學習雙語繪本課的視頻,大家可以看到不是純英文的,有中文
兒童情商課
這個課是通過一個動畫故事來告訴小朋友如何處理事情,比如unit 1中的第四天講述的是主動整理自己玩具的故事。這個可以在故事中幫助娃學習到好習慣,我和娃都比較喜歡這個部分。
遊戲測評課
每個單元的第五課是遊戲測評課。這個也是通過動畫人物的遊戲方式展開的。在開始遊戲前,孩子可以和海底小縱隊中的這些動畫人物作為一隊,另外一隊是巫師團隊。一共有三輪遊戲,每輪遊戲孩子可以選擇一個動畫人物出戰,比如:Kwazii, Peso,Frank,或者Ella。
這個部分我家娃的接受度比較高,第一場比賽叫Rainbow seasaw,主要是練習當周學習的單詞的發音,如unit 1中的:apple。第二場比賽叫Rainbow blower,會給出兩個單詞,然後聽讀音,選擇單詞。第三場比賽叫 Rainbow Hammer, 是練習句式和發音的階段,會給出本周學習的句子,讓小朋友跟讀,比如unit 1中學習的:It’s…。
在三輪比賽中,第二輪的聽音認單詞環節對我家孩子的挑戰不大,因為她有一定的聽力基礎,基本都能答對。在第一輪和第三輪比賽中,因為是跟讀環節,可能考慮到孩子的速度,每次標準發音讀完之後,等1秒後才會出現錄音的圓圈。我家娃有時還掌握不好時間,每次在出現那個錄音圓圈之前已經跟讀完了,而且有時候也掌握不好音量大小,但是她又有點兒好勝心。估計孩子大一點會稍微好一些。一度甄選上很多家長寫的在線課日記,我也挨個看了不少,發現伴魚、七彩熊和ABC Reading等都有錄音環節不太完美的地方,所以可能是普遍存在的情況。
手工課
第六課是手工課。這課一般第一部分是老師圍繞著本周主題帶著做個手工,比如unit 1做的是摺紙遊戲, 材料包在配套的教輔中有。第二部分是海底小縱隊的動畫片段,一般在15分鐘內。這一課我們一般會分成兩次學習,第一次陪娃一起做手工,然後中午或者晚上讓她看相應的動畫片。
娃的進步和改變
我家娃前期主要是通過兒童童謠進行聽力輸入,她在兩歲半的時候還是主要以蹦單詞為主,後面慢慢向短語過渡。以前跟讀的時候,句子還很難能完整跟讀下來,所以海底小縱隊的一個好處是AI課程,有互動和發音環節,這個也能鼓勵她開口。一度甄選很多大神家長,我也跟著學了不少英語啟蒙的知識,比如聽說讀寫的順序,聽和說是排在前面的,非常重要。
目前我們已經進行到50多天了,從開始的試聽到使用學習的兩個多月以來,一個明顯的進步就是開始向短句子輸出了。她在日常交流中,也會突然用英語和我對話。這當然和前期積累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AI的線上課程還是有助於娃開口說話的。下面截取的還是前面她上課時跟讀句子的視頻,已經看到跟的還不錯了。
最後,簡單談下這個產品的優缺點
優點:
1. 安排還是比較系統化的,每個單元圍繞著一個主題進行學習,可以有緊有松,也有遊戲測評可以了解孩子的掌握情況。
2. 還有配套的教輔書,在平時孩子玩的時候也可以使用教輔材料鞏固學習內容,比如書中會給出每周的學習重點,日常就可以問下:Where is the ball? Can you find the ball? What is this?
3. 時間安排得也比較合適,每天在20分鐘內可以完成課程,如果中斷課程,下次可以選擇繼續學習,不用重頭開始。
4. 動畫人物的引入也是比較吸引孩子的,雖然我以前沒有給娃看過海底小縱隊的動畫,但是這幾個動畫人物本身就很可愛,加上一直貫穿在課程中,所以孩子很容易記住並被吸引。
缺點:
1. 要求孩子自己 打 ,這對低齡一些的孩子,尤其是對於還不能自己學習的孩子來說有些困難,需要家長在旁陪伴。
2.不能自己選擇開始的級別,所以必須從level1開始,這對2-3歲的孩子比較合適,稍微大點兒的孩子,可能就沒什麼挑戰了。當然,這個是我看到是這樣的,大家購買之前可以查證一下。
整體來講,我們還是很喜歡海底小縱隊學英語的。
如果說給課程方什麼建議的話,我希望有兩點可以考慮:
希望自然拼讀課可以單獨選擇,畢竟這也是一大塊有需要的市場,完全跟著課程的節奏走,對有些小朋友可能並不適合。
可以讓家長選擇課程的級別,因為目前好像都默認是從level1開始。不過這可能也和課程開發的進度有關,目前APP上可以看到的是level 1和level2。將來上線更多級別的課程後,如果可以自己選擇開始級別,受眾範圍會更多一些。
說說為什麼我沒有選擇海底小縱隊一年,兩年活動?
糾結的方面有:
選長期課的理由:我家娃喜歡的自然拼讀課程在半年學的課程中沒有,更長時間的課程是可以比較有體系,和完全覆蓋自然拼讀的學習內容的,。
不選長期課的理由:更長時間的打 卡 可能更難堅持完成,無法滿足 要求,因為相對而言, 他們家的要求比較嚴格。而且誰也難以保證一兩年的時間裡生活中不會遇見什麼突發事件,這樣也難以保證每天都堅持打,更何況娃的學習興趣會不會隨著時間長而消失,轉向新的課程,這也是個未知數。
還有一點,我個人是希望娃在這半年裡就可以接觸自然拼讀的課程,但是這個只能按部就班地每天打卡,至少得半年後才能開始他們家的自然拼讀的學習,到那個時候,可能課程難度對我家娃就比較小了,沒什麼動力和興趣了。
反正是經過糾結後,然後評估了下我家娃目前的需求,因為平時我們還在讀英文繪本和紅火箭藍盒的分級閱讀(目前娃正在讀的是字母探險之後的粉色級別Pre-reading level),以前入手的常青藤爸爸的情境英語課程中也穿插著自然拼讀的學習。綜合考慮後,就只入手了半年 學,因為這個打難度是我能接受的。半年結束後再評估孩子和課程方的情況,再做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