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車看科技,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水星上到底有沒有水呢
名不副實的水星
水星的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同,因此,水星上的一晝夜比水星自轉一周的時間要長得多。據計算,水星上的一晝夜為176天,白天和黑夜各為88天左右。如同地球一樣,以水星公轉一周為水星上的「一年」,以水星上的一晝夜為水星上的一天」,那麼,水星上的「一天「就相當於「兩年」了。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蘇美爾時代,人們便發現了水星。水星的英文名字Mercury來自羅馬神話中眾神的使者墨丘利。在公元前5世紀,水星被認為成兩個不同的行星,這是因為它時常交替地出現在太陽的兩側。當它出現在傍晚時,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當它出現在早晨時,為了紀念太陽神阿波羅,它被稱為阿波羅。
畢達哥拉斯後來指出他們實際上是相同的一顆行星。墨丘利在羅馬神話中是商業、旅行和偷竊之神,即希臘神話中的赫耳墨斯,為眾神傳信的神,由於水星在空中移動得快,才使它得到這個名字。水星雖然名字為水,其實名不副實。現實中的水星上面完全是一個乾枯寂涼的世界,連一滴水也沒有。我們知道,水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按前後順序排名第一的行星,因為離太陽近,所以在水星上的太陽看上去要比在地球上大兩倍半,太陽光比地球赤道的陽光還要強六倍。水星朝向太陽的一面,溫度非常高,可達到400℃以上。這樣熱的地方,就連錫和鉛都會熔化,何況水呢。不過最近幾十年也有了不同的發現。
1991年,科學家在水星的北極發現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亮點,造成這個亮點的可能是在地表或地下的冰。水星上真的有可能存在冰嗎?由於水星的軌道比較特殊,在它的北極,太陽始終只在平線上徘徊。在一些隕石坑內部,可能由於永遠見不到陽光而使溫度降至-161℃以下。這樣低的溫度就有可能凝固從行星內部釋放出來的氣體,或者積存從太空來的冰。總之,水星上沒有空氣,沒有水分,也沒有衛星。其上的溫差很大,運行速度快,沒有什麼驚人的奇觀,更沒有任何生物痕跡。但是水星這種既像月球又像地球的特徵,是宇宙中物質多樣性的生動證明,也是研究太陽系形成和起源的寶貴資料。
在地面上觀測水星,幾乎看不到它的細節。1973年11月3日,美國發射了「水手」10號宇宙飛船,對水星進行飛近探測。它是迄今為止唯一「訪問」過水星的宇宙飛船。在它與水星三次相會的過程中,向地面發回了5000多張照片。在最後一次,它距水星表面僅372千米,拍攝了非常清晰的水星電視圖像,天文學家驚奇地發現,水星表面和月球表面極為相似。水星表面大大小小的環形山星羅棋布,既有高山,也有平原,還有令人膽寒的懸崖峭壁。據統計,水星上的環形山有上千個,這些環形山比月亮上的環形山的坡度平緩些。水星上的環形山和月球上的環形山一樣,也進行了命名。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已命名的310多個環形山的名稱中,其中有15個環形山是以我們中華民族的人物的名字命名的。
有伯牙,傳說是春秋時代的音樂家;蔡琰,東漢末女詩人;李白,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唐代大詩人;董源,南唐畫家;李清照,南宋女詞人;姜夔,南宋音樂家;梁楷,南宋畫家;關漢卿,元代戲曲家;馬致遠,元代戲曲家;趙孟,元代書畫家;王蒙,元末畫家;朱耷,清初畫家;曹霑(曹雪芹),清代文學家;魯迅,中國現代文學家。水星表面上環形山的名字都是以文學藝術家的名字來命名的,沒有科學家,這是因為月面環形山大都用科學家的名字命名了。水星表面被命名的環形山直徑都在20千米以上,而且都位於水星的西半球。這些名人的大名將永遠與日月爭輝,以紀念他們為人類作出的卓越貢獻。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水星獲得了幾個「最」的記錄。跑得最快:水星比任何行星都跑得快,軌道速度為48千米/秒,比地球的軌道速度快18千米/秒。這樣快的速度,只用15分鐘就能環繞地球一周。「一年」時間最短:地球每一年繞太陽公轉一周,而「水星年」是太陽系中最短的年。水星繞太陽公轉一周只用88天,還不到地球上的3個月。這都是因為水星圍繞太陽高速飛奔的緣故。難怪代表水星的標記和符號是來自羅馬神話的墨丘利,把它比作腳穿飛鞋、手持魔杖的使者。
表面溫差最大:因為沒有大氣的調節,距離太陽又非常近。所以在太陽的烘烤下,向陽面的溫度最高時可達430℃,但背陽面的夜間溫度可降到-160℃,晝夜溫差近60℃,這真是一個處於火和冰之間的世界。衛星最少的行星:在太陽系中現發現了越來越多的衛星,總數超過60顆,但只有水星和金星是衛星數最少或根本沒有衛星的行星。「一天」時間最長:在太陽系的行星中,水星「一年」時間最短,但水星「一日」卻比別的行星更長,在水星上的一天(水星自轉一周)將近兩個月(為58.65地球日)。在水星的一年裡,只能看到兩次日出和兩次日落,那裡的一天半就是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