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可以說遍布在地球的各個角落。不過,宗教也是分很多種類的。比如說:我們中國本土的宗教道教、從西面來到中國的佛教、和西方流傳已久的基督教等等,中國是宗教大國,全國各地宗教寺廟多不勝數,其中有一座寺廟非常獨特,裡面不供奉神明,但是卻供奉一隻白狗,且歷經幾百年仍然香火不斷。這座廟名為白耇廟,想必你跟我一樣腦中有疑問,為何這座寺廟會供奉一隻狗呢?
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可看家護院還能像朋友一樣陪伴你,因此從古至今,很多家庭都會養狗,但是狗畢竟是普通寵物,為什麼會被泉州人供上神壇,我們先來講一個故事。相傳在明朝時期,有一位錫蘭王子,也就是如今的斯裡蘭卡國家,王子出使到我國,期間卻發生宮內政變,他哥哥篡奪王位,並企圖謀害王子,王子為了不遭迫害不得已一路逃到泉州,之後被一隻白狗相救。王子為了報答白狗,於是為了報答白狗的恩情,就命手下建造這座寺廟來祭拜這隻白狗。
這雖然只是一個民間傳說,但是泉州地方史學家研究得出結論,泉州白耇廟可能是一座錫蘭人興建的印度教寺廟,1964年,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韓槐準支持這一觀點。此廟位於泉州城北縣后街,大家不妨去參觀參觀。事實上這座寺廟原名為白狗廟,清朝有一泉州本地進士,學問很高,他和泉州百姓一樣都非常敬奉各路神明。覺得白狗二字過於直白且不雅觀,於是提議將「狗」改為同音字的「耇」。
泉州是出了名的宗教寺廟最多的城市,白耇廟是泉州唯一一座供奉印度教神明的寺廟。只見大門有一塊牌匾,寫有「白耇古廟」四個大字,跨門而入,只見一隻白狗傲然坐於廟堂中間,眼神犀利,嘴巴尖尖,豎起兩隻大耳朵,全身都是白漆顏色,威風凜凜的樣子,白狗上方寫有「毗舍耶」即印度洋山神,泉州人稱為「白狗神」。
「白耇廟」廟宇歷代皆有修繕,1995年再次重修,現廟宇為歇山式建築,廟寬為20.6米,深22.8米,總面積420平方米,廟的主要建築前殿、東廊、後殿尚未恢復。經廟前有一對明代古鼓。廟柱有「善廉恥何須恭敬,惡刁猾徒費心思」等對聯,非常符合白狗正義凜然的形象。這座「白耇廟」是泉州幾百座不同廟宇中最奇特的一座。
聽完泉州「白耇廟」來歷,是不是對狗狗又多了一份敬意,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請一定要善待你身邊的狗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