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醫療 智慧引領——紀中國卒中學會第四屆學術年會暨天壇國際腦...

2020-12-08 醫脈通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這是新一歷史時期我們中國人的使命和責任,目前我國科技實力正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整體提升的重要時期。相應著中國這一重要歷史時期的重大轉變,我國腦血管疾病乃至整個神經系統醫療領域也正發生著這一從量變到質變、從點到面到系統的重大轉變,從大會召開前夕大家就感受到了這一濃鬱氣息。6月29日—7月1日CSA&TISC2018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正式召開,大家從各個視角親眼目睹了這一期待已久的重要時刻,看到了中國腦血管領域不僅走向世界,而且走在世界前列,成為令全球同道稱讚和矚目的新秀。


腦血管病大會每年推陳出新都會為同道帶來不一樣的風景,正如前世界卒中組織(WSO)主席Stephen教授所說,每年來天壇會,每次都感受到中國同道做出的令人驚奇的成績,中國腦血管病事業正朝氣蓬勃地向前發展,她為世界卒中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下面我們從新聞發布會這一扇窗口瞻望一下中國腦血管病領域欣欣向榮的美景。 



中國卒中終身成就獎、中國卒中獎獲獎者:青年醫師的楷模


2018年中國卒中終身成就獎、中國卒中獎的獲得者分別是來自臨床和科研領域的兩位前輩:原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李舜偉教授和上海交大Med-X 研究院副院長、康復工程研究所所長楊國源教授。李舜偉教授是中國研究和發表腦血管病導致腦死亡或植物狀態的第一人,早年李教授和眾多該領域前輩制定了多個重要腦血管病指南,為當時廣大神經科醫師提供了重要參考和指導,也為後來醫療發展指南的更新奠定了重要基礎。楊國源教授在美國工作20年,當目睹祖國的醫學事業發展需要時,毅然回國,近年來他致力於國內外學術交流,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碩/博士生,發表了270餘篇SCI科學論文,至今仍在為中國的腦血管病轉化醫學研究做著孜孜不倦的努力。在談及工作上做得如此富有成果有何秘訣時,兩位教授對青年醫師的建議都一致認同:一定要對自己做的事情感興趣,熱愛自己的事業,這樣會有一股強大的熱情和力量,推動著你不斷向前,即使遇到困難也會努力克服。


 

神經影像人工智慧人機全球大賽:開啟智慧醫療時代


此次大會最讓人矚目的莫過於全球首次神經影像人工智慧(AI)人機大賽了。大賽由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首都醫科大學人腦保護高精尖創新中心和中國卒中學會聯合主辦,精選全球25名神經系統疾病診斷高手組成「人類戰隊」與「BIoMind天醫智」人工智慧機器同場競技,分為A組(顱內腫瘤和血腫預測)和B組(腦血管疾病),兩輪較量下來,AI都以高效高質獲勝,A組:87% vs 66%,B組:83% vs 63%。


AI短時間內學習就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績,在很多AI和醫學專家眼裡並不意外,正如大會執行主席王擁軍教授談到,希望通過這次比賽,讓醫生們體驗到人工智慧的魅力,看到AI能完成當前人類很難完成的一些事情,如準確預測腦出血和血腫擴大等。但BIoMind工作能力還需繼續完善提升,當「天壇標準」的AI技術日趨成熟後,將在全國醫院逐步推廣應用,將醫生從大量機械重複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不僅節省大量時間和人力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更可以輔助醫生做出正確醫療決策。未來還可以輔助基層醫生,特別是偏遠地區醫生進行閱片診斷評估,讓基層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獲得高品質、個性化的醫療服務。


來自天醫智首席技術官吳振洲先生告訴記者,人工智慧機不會像人類會有勞累,AI不會勞累,只會越用越強大。但AI只能在比較窄的範圍會非常強大,如當前的神經影像診斷,但疾病的診斷防治是一件立體性的事情,很多方面需要問診病史綜合判斷,而這是機器永遠無法企及的。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物分子影像中心主任、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影像研究中心主任苑純教授介紹,在人工智慧應用於這一領域前,首先要做好精準有效的醫學成像模態,然後讓機器學習,探索出高效可靠的人工智慧化診斷模式。除了疾病診斷,未來還將探索醫學影像與智慧醫療應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及治療方面,這些都將帶來疾病管理模式的重大革新。



中國卒中學會與國際學會的合作與交流:世界了解中國,中國利益世界


每年天壇會,除了來自全球各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來此交流分享外,還有來自國際相關學會組織(如美國心臟學會AHA、美國卒中學會ASA、美國神經病學會AAN、世界卒中組織WSO等)負責人來華,與中國卒中學會(CSA)開展合作研究和人才交流培養。在中外學者交流會議上,從這些國際權威專家驚喜的表情和言語中,我們看到了中國腦血管病學者心血努力和智慧的成果得到了積極肯定,也見證了中國專家們的拳拳情懷——讓世界了解中國醫師做出的成績,讓中國的腦血管病醫療走在世界前列,讓中國的醫學科學力量也推動著世界醫學的步伐。


幾年來,中國與匈牙利政府及卒中學會合作聯合培養了一大批青年俊才,當看到中國在卒中領域的發展時,匈牙利卒中學會副主席Sandor Horvath教授同樣充滿了驚喜,並希望進一步加強兩國在此方面的交流合作,以促進兩國乃至世界發展中國家腦血管病防治的發展。



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與AHA/ASA質控項目:中國患者的福音


醫療質量是全球各國政府和醫療界都關注的話題,多年來我國腦血管病專家醫師從宏微觀多層次、多學科聯合、點面結合多方面做著各種努力以提升我國卒中醫療質量,幾年下來我國醫療質量正發生著從量變到質變、從點到面看似無聲勝有聲的巨大變化。此次大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正式向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授牌成立「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這是國內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個國家級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承擔著推動全國神經系統疾病醫療服務質量監測和持續改進的重要任務,肩負著探索和研究醫療質量持續改進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重要使命。


回顧這個質控中心的成長史,2011年由原衛生部授牌成立「衛生部國家腦卒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2013年原國家衛計委將其正式升級為「國家神經內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該中心在2017年度國家級質控中心工作評估中,以總分86.67的總成績在32個國家級質控中心中高居榜首,由此進一步推進了2018年該中心的進一步升級。


這期間王擁軍教授質控團隊開展的系列醫療服務質量持續改進研究成果豐碩,在「十二五」期間開展的「腦血管病急性期診療技術規範化應用和醫療質量評價與持續改進技術研究」通過多重質量改進幹預工具和質量反饋技術實現了腦卒中患者醫療質量綜合指標提升3.4%,1年新發血管事件下降2.7%,1年致殘率下降2.0%,該結果於2018年6月30日正式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標誌著我國卒中醫療質控研究已達到國際水平,也說明了我國當前醫療技術並不差,提高醫療質量的重點不在增加技術,而在改進醫療體系,這為今後我國制定質控計劃提供了重要依據。


卒中急性期溶栓率低一直是我國的短板,為此我們與美國AHA/ASA聯合開展了溶栓質控項目,借鑑美國經驗,目前「從卒中發病—CT檢查時間」中美之間已無明顯差異,而我國主要是院內時間延誤上,分析原因主要來自三方面:籤知情同意;先付費後拿藥的付費體制;醫生對溶栓流程熟悉度不夠。針對這幾方面,未來還需各方面努力以解決。下半年卒中二級預防達標質控項目也將啟動。


除了卒中,神經系統其他疾病如癲癇等,未來也將在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委員會的指導下,聯合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神經介入、護理學科,以患者為中心按疾病病種綜合管理疾病,以期為中國的患者帶來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這是中國患者的一大福音。



中國卒中學會官方雜誌SVN:腦血管病領域國際期刊的一支新秀


2016年,中國卒中學會與英國BMJ出版集團聯合推出官方英文期刊 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SVN),內容覆蓋腦血管病各個領域。創刊2年來,在全球腦血管病專家聯袂努力下,雜誌取得了裡程碑式的一系列成果。2017年7月,SVN正式獲批「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刊號」,以紙媒期刊面向社會發行。2017年10月、2018年3月,SVN相繼被PubMed Central及SCOPUS資料庫收錄。SVN年度累計瀏覽量154,567次,且國外瀏覽量、下載量都高於國內,國外同行對中國研究的關注和重視由此可見一斑。SVN下一步的目標是提升影響因子,爭取早日收錄進ESCI、SCI資料庫,實現雜誌主編王擁軍教授、副主編David Wang教授的創刊初衷,希望將中國的研究成果展示在世界舞臺上,而成果發表的落腳地是我們自己的雜誌,如今這份願望已初步實現,這也是作為一名中國腦血管病科學家的一份光榮使命和責任,相信在國內外眾多專家的支持和努力下,未來SVN將以國際化權威刊物的身份亮眼世界舞臺。


雖一扇小小的窗口,卻透出這麼多可喜成果,正如國內外同道們異口同音,每年來中國、來北京、來此腦血管大會,都會聽到不一樣的聲音,看到不一樣的變化,感受到不一樣的驚喜!每個時期每個事物,在歷史長河中都有著它出現的內在使命,當這份使命與「為國民謀健康、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聯繫在一起時,這份使命將被賦予不一樣的歷史意義,也終將在歷史長河中永遠綻放著耀眼的光芒,感謝所有推進中國腦血管病事業走向新時代的醫學工作者們!!!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第四屆學術年會開幕
    11月14日,2020年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第四屆學術年會、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眩暈專委會第三屆年會暨全國眩暈多學科診療論壇在北京開幕。本次大會採用線上直播+線下會議結合的方式,累計觀看人次達3萬多。
  • 分論壇|2020年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康復機構管理&...
    尊敬的各位教授、專家、康復同仁:2020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暨國際康復設備博覽會將於11月27-29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本屆會議緊盯新時代康復醫學科技發展前沿,設有綜合國際康復主論壇及40餘個分論壇。
  • 2020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如期召開 46個分論壇精彩...
    11月27日—29日,2020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暨國際康復設備博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成功舉辦。會議以「智慧引領,科技賦能,創享康復未來」為主題,聚焦康復醫學領域前沿理論和康復實踐的重大問題,搭建康復學術交流的高端平臺,鋪設對接康復前沿的寬廣渠道,助推康復醫學大繁榮和康復產業大發展。
  • 2020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康複評定&創傷康復聯合分...
    2020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康複評定&創傷康復聯合分論壇精彩報導 2020-12-01 21: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暨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36屆學術...
    2020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暨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36屆學術年會隆重舉辦 2020-10-20 0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科學研究技術分會學術年會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科學研究技術分會學術年會暨第七屆全國光遺傳技術培訓班舉辦 2018-12-29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2018年學術年會暨第七屆全國光遺傳技術培訓班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召開。
  • 北京粘接學會關於召開第29屆學術年會暨第四屆京津冀粘接技術研討...
    北京粘接學會學術年會作為國內重要的粘接技術交流論壇,以提高我國粘接技術水平,加強學術交流為目的,以服務膠粘劑生產企業和使用企業為宗旨,自1983年舉辦首屆學術年會,至今已經有三十多個年頭了,北京粘接學會學術年會已經發展成為北京粘接學會重要的學術交流品牌之一。  北京粘接界國際青年(學生)論壇是北京粘接學會服務廣大會員和青年科技工作者而設立的高端學術活動。
  • 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腦科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在杭舉行
    5月26日至27日,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之一——腦科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在杭州舉行。針對腦科學發展前沿問題,會議從基礎神經生物學、神經精神性疾病、類腦人工智慧三大重點方向展開學術交流,並邀請到國內外專家作了題為「從人工智慧到腦機融合智能」「非人靈長類模型在生物醫學的應用」「快速抗抑鬱藥物的腦機制」等專題報告。
  • 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1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在吉首大學召開
    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1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1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紅網時刻12月30日訊(通訊員 馬媛)12月28至29日,由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和吉首大學共同舉辦、吉首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的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1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在湘西吉首召開。本次會議的主題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與世界社會主義」。
  • 【學會通知】第四屆長三角脾胃病學術論壇暨浙江省中醫藥學會2019...
    【學會通知】第四屆長三角脾胃病學術論壇暨浙江省中醫藥學會2019年脾胃病分會學術年會於10月24日...】第四屆長三角脾胃病學術論壇暨浙江省中醫藥學會2019年脾胃病分會學術年會於10月24日-26日在杭州市舉辦!》
  • 第四屆中國臨床神經科學峰會(CNS)在北京召開
    近日,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中國卒中學會聯合舉辦的「第四屆中國臨床神經科學峰會(CNS)」在北京召開。第四屆中國臨床神經科學峰會(CNS)現場    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
  • 2020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康復機構管理&科技管理與...
    2020年11月27-29日,2020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本屆學術年會由中國康復醫學會主辦,以「智慧引領、科技賦能、創享康復未來」為主題,安排了國際綜合康復主論壇以及40餘場專業分論壇。
  • 腦科學領域引領世界科學的十大前沿科學問題發布
    5月26日至27日,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之一——腦科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在杭州舉行。他表示,在國際腦科學飛速發展,各國紛紛啟動大型腦研究計劃之際,本次研討會邀請到了國內外頂尖腦科學專家,就腦科學、腦疾病、人工智慧、腦機融合等重大科學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和學術研討,具有重大意義,必將有效推進我國腦科學領域的創新發展。 研討會上,腦科學領域引領世界科學的十大前沿科學問題發布: 1.
  • 2020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青年學者康復分論壇在北京...
    2020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青年學者康復分論壇在北京召開 2020-12-01 21: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天文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第十六屆研究生粒子天體物理學術...
    北京天文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第十六屆研究生粒子天體物理學術討論會召開 2020-11-03 高能物理研究所 2020年學術年會暨第十六屆研究生粒子天體物理學術討論會在北京召開。
  • 中國建築學會健康人居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
    為此,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牽頭,申請成立中國建築學會健康人居學術委員會,以「打造健康人居,建設健康中國」為總目標,匯集了建築、建築設備、醫學、體育、環境、信息、公共衛生、毒理學、生理學、醫療設備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開展跨領域的健康人居學科研究與合作,構建具有學術追求和行業引領作用的健康人居智庫。
  • 第四屆中國(中原)NOTES暨內鏡治療技術國際高峰論壇圓滿召開
    2020年10月23日—25日,「第四屆中國(中原)NOTES暨內鏡治療技術國際高峰論壇」在歷史古都鄭州隆重召開。為積極響應黨中央「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號召,本次會議以線上直播為主,現場報告為輔,通過精彩的學術報告和高水平的操作演示,全面展示消化內鏡領域的各種新理念、新技術和新動向,為海內外消化界同仁奉上一道精彩的學術盛宴。
  •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國際政治研究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暨「新冠疫情...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國際政治研究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國際關係與世界秩序」學術研討會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陳鍊/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查建國 夏立 陳鍊)10月30日至11月1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國際政治研究專業委員會、上海外國語大學共同主辦,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承辦的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國際政治研究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國際關係與世界秩序」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召開
  • 中國解剖學會第35屆學術年會在昆明舉行
    8月19日至20日,由中國解剖學會主辦、昆明醫科大學和雲南省解剖學會共同承辦的中國解剖學會第35屆(2019年)學術年會在雲南昆明召開。  中國解剖學會學術年會主席、學術委員會主任張紹祥教授,中國解剖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雲慶、李和等來自全國的近1000名專家、學者、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參加了會議。
  • 中國建築學會年會30多場學術報告嘉賓、演講內容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