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清華伯克利
學生同時註冊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與伯克利加州大學工學院,獲得雙邊認可學分要求,按規定完成基礎課程、專業模塊、工程領導力、專題研究、企業實踐、畢業論文等環節相應內容及學位要求學分,畢業論文需通過導師組評定,後提交答辯。
由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學術指導委員會指定答辯委員會,主持碩士項目答辯,並獨立完成碩士論文與答辯評定,根據論文的創新性與質量,獨立決定學位授予。按照雙方的學位要求,獲得中美雙碩士學位:清華大學數據科學與信息技術碩士學位,伯克利加州大學工學院工程碩士學位。
二、考研過程
我大概是7月中旬左右打算考研,本來打算考北大叉院數據,但是在王道看到北大那麼火,所以八月份決定考清華伯克利的數據方向。後來純數據方向的名額縮減了,當時給了4個,但是包含物理化學、材料方向,最終複試純數據的只有1個名額(群裡傳是數據的夏令營招夠了)。綜合各種考慮,我就痛快地報了新能源的數據-數學方向。伯克利總體的報錄比不知道,但已知上線的人少,我的報名號尾數是98,不做猜測。個人複習時間分配是5成時間專業課,3成時間數一,剩下的政治、英語對半。
複試情況 上線的人還是很少,面試的大多是調劑的。大家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官方通告有許多訊息的,無論是調劑的算法還是別的等等。總的結果還沒有出來,等官網吧。
三、專業課及複試筆試的複習經驗
專業課是隨機過程、運籌學和數據結構,下面是各科的複習情況(PS:這三門課我都沒有接觸過,真徹底跨考。
應用隨機過程:教材是林元烈的《應用隨機過程》,剛開始看的時候我是懵的(WC,這都講的什麼玩意),書基本看不懂,課後題基本不會,找到會做的一道瞬間欣喜萬分(自我膨脹了)。當時也找了許多資料,比如隨機過程與習題集(還可以,難度低一點,但書上有一些錯誤)、中科院隨機過程講義(很精簡,挺好的)、陸大金的隨機過程、張波的應用隨機過程、Sheldon的隨機過程等以及林版書的課後答案,還有網上找的各大高校研究生期末試卷。
大致過程:先細細過了一遍林的書(考綱指定部分),把能做的習題做了,然後過隨機過程的習題集,過完之後又看了一遍林的書,中間穿插看了張波、sheldon的隨機過程,但是都印象不深。然後比較熟了之後再看中科院的隨機講義,發現它的講義內容確實非常精簡,就過了一篇以及和它的習題集。然後再參照林的課後答案過了幾遍它的課後題。總之,我考試前大概是把林的教材過了4次,當然不是每一次都能過得很全面,很細緻,但是你慢慢地就會發現他的教材確實寫得很好。
一些經驗和建議:
運籌學:這個大家都很熟悉了,按給定的教材看就好了。我看的視頻是黃麗娟的,講得挺細緻的。考試前練的題目主要是天津大學的運籌學真題。
數據結構:先買了王道的輔導書和教材(嚴版),這個看了一兩遍,後面又看了天勤。(前面準備考北大的時候看了北大的視頻,後面改看清華的視頻。)這個要說一下,王道版本對跨考生來說有點難,我前面看的時候有一些章節搞不明白。
特別要講的一點(也是給王道提個建議)的是可以參考天勤在前面給跨考生系統地說一下考試如何寫C語言的程序,因為這一塊我當時糾結了很久,看了天勤的就清楚多了。
總之,個人還是建議專業的看王道,跨考得先看天勤再看王道。
個人理解,其實這三門課裡隨機過程與運籌學有一定關聯的,數據結構與運籌學關係也比較緊密。比如我自己就可以想到的請寫出百度地圖的導航算法實現、編程實現匈牙利算法等等。
初試複試的分值設置就是官網說的。初複試內容羅列如下(不區分):
隨機過程:分布、條件概率的期望、馬爾科夫的穩態分布、常返態、更新過程、齊次馬爾科夫鏈、生滅過程、特徵函數、複合泊松過程、連續馬爾科夫鏈;
運籌學:對策論、決策論、線性規劃、圖論、排隊論、非線性規劃;
數據結構:鍊表、郝夫曼樹、hash、遞歸、圖與樹、棧、優先級隊列、堆。
hint:其實你了解老師們的研究重點,考試的重點還是有一定方向性的,不過我當時保守起見,還是都複習了,只是有一些章節感覺不是重點的就沒有複習那麼深。還有,目前這裡沒有要求計算機機試,這也與面試專業相關,所以大家不要擔心,如果需要機試,官網肯定會告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