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的同事小玉又被家裡安排相親了。
她不想去,七大姑八大姨就搬出了經典催婚語錄:你年紀不小啦!找個差不多的人就嫁了吧!別那麼挑剔!
小玉氣得跟我吐槽,年紀不小了就得隨便嫁人嗎?我一大好青年,又不是打折促銷品,就不能慢慢等一個喜歡的人出現嗎?
末了,她說,感情的事情,我絕對不將就!
小玉說的這番話,自然是正得不能再正,可問題是,每次,小玉自己找的,都是些什麼人啊!
大學時,有靠譜的學長追小玉,可小玉偏偏喜歡隔壁班通宵打遊戲的男生。小玉就是不可自拔的喜歡他,哪怕對方都直白地拒絕了,並且見面都不跟她打招呼。
小玉其實家裡條件還不錯,她的父母或親戚給她介紹的都是知根知底的人,而且不是靠譜的富二代,就是有所成就的社會精英。但不知為什麼,小玉總是跟這些人不來電,去了幾次相親之後,就再也不肯去。
我們總以為,找個差不多的人就嫁了吧,這是一句消極的話,但其實,我們本來就是在找差不多的人啊。
那些沒能在一起的,是因為對方差很多。
找個差不多的人就嫁了,這真的不是讓你將就。
02
好的婚姻,是差不多就得了
昨天,我和馮先生又吵架了。
原因是,他在家打了一下午遊戲,而沒有主動約我出門。
察覺到我的不悅之後,他說,你可以約我啊,你不說的話,那我不就打遊戲了嗎?你說想去哪裡,我肯定就陪你去。
我也生氣了,為什麼總是我約你啊,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不喜歡一整天都待在家。
最後,我丟下一句話,你愛去不去,我又不是非要你陪我,然後就揚長而去。
沒過一會兒,馮先生微信問我在哪,然後屁顛屁顛地追過來了。
我還板著臉不理他,他無奈地說,我的性格不就這樣嘛,咱們要為這個事情吵多少次,想幹嘛你主動叫我不就好了嗎?咱倆都這麼熟了,你說是不是.....
我想了想,是啊,在一起四年,這個問題就吵了四年,何必呢?
有一項調查研究表明,結婚之後,相愛的人會為對方做一些妥協和改變,但一個人65%的特質是不會改變的。
馮先生二十多年來形成的方方面面的習慣,自然不可能因為我而全部改變,而不會主動約會,恰恰屬於他無法改變的那65%。
好的婚姻,是差不多就得了。
再三觀相合的兩個人,也存在著瑣碎的差異,能包容這些差異,才是好婚姻的真諦。
前陣子爆紅的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戴建業,和老伴相濡以沫了大半輩子,感情令人稱羨。
但他對婚姻,卻有這樣一番言論:
婚姻,就是上帝亂點鴛鴦譜,沒有什麼理想的婚姻,如果哪個要追求理想的婚姻,那你就打光棍。婚姻大部分都是湊合,能夠將就就行了,不要追求什麼理想的婚姻,追求理想的婚姻是不可能的……
我們總渴望找到那麼一個人,你說的他都懂,你要的他都給,他還要恰好長成你喜歡的樣子。
但《奇葩說》中,經濟學家薛兆豐有一段話:如果世界上有兩個人是彼此的唯一,那他們這輩子不會相遇。
這世界70億人,如果有那麼一個人是你今生唯一的合適,從概率上來說,你們這輩子根本就遇不到。
所以,我們這邊那麼多美滿的婚姻,其實也都是差不多。
但對婚姻來說,差不多,就夠好了。
03
戀愛到最後,都是很好的差不多
《奇葩說》中還有一個辯題:剩男剩女找對象,該不該差不多就得了?
現代主流觀點都鋪天蓋地地認為,當然不行,決不能湊合。
但辯手姜思達認為,差不多不是個壞詞,我們的戀愛到最後,都變成一個很好的差不多。
我們覺得一個人還不錯,所以會繼續和他約會,繼續了解,經過重重關隘,仍然覺得對方差不多,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對象。
如果你選擇了一個巨完美的人,那是很可怕的,因為在婚後某一個時間點,你一定會找到那個差不多,那時候,你可能根本無法接受落差。
所以,差不多並不是一種將就,選擇一個你覺得差太多的人,那才是一種將就。
我不是說你一定要去接受一個各方麵條件相當、但是沒感覺的人,而是你要嫁給你喜歡的人,而不是你迷戀的人。
喜歡一個人,你看到他的方方面面之後,還會欣賞他,在乎他。
而迷戀一個人,是不管不顧地一頭扎進去,頭腦發熱,看不到其他的東西,太危險。
電影《怦然心動》中有一段話: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爛的人,當你遇到這個人,你會覺得其他人都是浮雲。
而這樣的人,並不是第一眼見到就確定的,而是覺得彼此差不多、還不錯,然後經過相處和了解,發現對方內心深處的豐富和有趣,這才成為彼此的彩虹。
看到一個人的好,可能需要一秒鐘,但你一定要花時間去確定對方的好。
最好的愛情,不是第一眼就驚豔,而是從第一眼的差不多,到後面越來越好。
願每個人,都能在最好的年紀,遇到你的「差不多」,然後越來越好。
你覺得呢?是不是年齡到了,就該找一個差不多的人,就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