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抗戰,我們中國人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在全國各個地區當中,在抗日戰爭支持上,就人力、物力、財力以及從損失慘重的程度上來講,排在首位的是哪個地方?毫無疑問是四川!
在抗日戰爭中,四川共徵兵350萬,最後死傷超過65萬,足跡幾乎遍布了全國各個省份,參加了28次大型的會戰。這支戰鬥力極強,傷亡慘重,做出巨大貢獻的隊伍,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那就是川軍!
為什麼四川能成為抗日戰爭中做出貢獻最大的地區?
首要原因是因為四川自古以來就有天府之國的美稱,歷來是很富庶的,能夠提供大量的物力財力。其次在抗日戰爭時期,北方各省份,因為戰亂造成的災禍,在當地想徵兵非常困難,而四川屬於大後方,人口相對比較多,兵員補充上有保障。
《告成都市壯丁同胞》,數百萬四川壯士毅然奔赴沙場
「假如我們看見一個老人家和一些可憐的婦女,小孩正在被一群強盜打搶的時候,我們強壯的男子,竟站在旁邊看嗎?要是殺到我們的身上才動手的時候,那就後悔遲了。壯丁同胞呀!我們上前線去吧!」——《告成都市壯丁同胞》
在傳單的末尾還寫有這樣一行字,請識字的同胞,念於不認字的同胞一聽。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後,前線戰場損失慘重,兵力迅速損耗,為此開始大規模全國招兵。就在這一年,一份特殊的傳單張貼於成都的大街小巷,這份傳單就叫《告成都市壯丁同胞》。
這份讓人熱血沸騰的傳單廣為流傳,在它的感召下,數百萬四川壯士毅然奔赴沙場。根據四川省檔案館的資料顯示,1937年後四川壯丁實徵2609748人,支撐了全國總兵力的五分之一。
蓑衣草鞋,裝備最簡陋的部隊,如何立下赫赫戰功?
川軍上戰場後非常拼命,但損失也特別大,因為川軍的裝備實在太差了。相比於日寇的先進武器裝備,川軍只有最普通的漢陽造和背後的大刀;相比於日寇的馬靴、厚實的軍衣,川軍只有蓑衣與草鞋。所以當時雙方無論是武器還是後勤補給都有著天壤之別的差距。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川軍仍創造了不少奇蹟。
之所以創造出奇蹟,是憑著一種精神,一種我跟你死磕到底,寧可屍體摞成堆,也要把你擊倒、擊潰的精神!所以在抗日戰爭過程中,當很多戰區全面潰敗時,往往以川軍為主力的部隊都打出了好的成績。當然,好成績的背後是慘烈的代價,成績越好,死傷越大。也正因此,川軍出川350萬人,最後死傷65萬人。
那川軍靠著什麼精神呢?那就是在民族生死存亡時,大義凜然的愛國精神!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
一面「死」字旗,一群娃娃兵,川字背後流淌著怎樣的鐵血意志
在四川安縣有一位叫王建堂的白面書生。戰爭爆發後,他組織了百十來人組成義勇隊伍上前線,安縣縣長大為觸動,舉行了餞行會。這時他父親王者成在老家曲江鎮給他寄了個包裹,當縣長把包裹打開看到裡面的東西後,熱淚盈眶,眼淚譁譁往下掉,裡面究竟是什麼呢?
這裡面其實是用白布做的一面旗,但與別的旗幟上寫「勇往直前、誓殺倭寇」之類的不同的是,這個旗上中間就一個大大的字——死!按理說上戰場之前說死是很忌諱,可是這一面大白旗,上面一個「死」,旁邊還有小字,右邊寫到:
「我不願意你在我近前盡孝,我希望你在國家意義上盡忠,上戰場這是對的」
左邊寫到:
「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之興亡,匹夫有責,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傷時拭血,死後裹身」,這是多麼有力量的八個字,這都已經不能用豪言壯語來形容了,這是感人肺腑的一種民族大義的力量。所以他兒子也在這種精神激勵之下,在後來戰鬥當中立功無數,也受傷多次,每次受傷都用這面旗拭血。
還有這麼一個統計數字,在14年抗戰期間,每15個四川人當中就有一個人走上抗日戰場,甚至到最後兵員補充接近枯竭的時候,四川甚至有很多娃娃兵,就是些年齡才十二三歲到十七八歲左右的很多孩子都走向了戰場。
多少少年出川一去不回,幾多英雄無名戰死沙場
川軍將士在偉大的愛國熱情的激勵之下,確實煥發出了超強的戰鬥力,但是由於整個的軍事實力與日寇差距懸殊,越是在戰場上奮勇,越是不顧命,最後的死傷越多。
所以川軍最後的傷亡在全國各個地方來看死亡的人數是最高的,淞滬會戰中川軍第43軍第26師與日軍頑強巷戰七晝夜,代價極其慘重,14位營長中13位傷亡,淞滬會戰一役全師四千多人只剩下六百多人,每個連僅僅三五人生還,最多不過八九人。
除了淞滬會戰,川軍還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28次大型戰役,並在最著名的臺兒莊戰役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些無名的川軍英雄,用自己的英勇和頑強保衛著每一寸土地,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在出川的6名中將裡有4名壯烈殉國,而第一批出川的400多位團級軍官,基本全部在前線犧牲。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