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的奧伊米亞康:挖個墳要5天,生老病死都得看天氣

2021-01-11 行走在陌路

「如果可以,我希望下輩子出生在更溫暖的地方,而不是生老病死都得看天氣的奧伊米亞康」

萊伊娜奶奶說這句話的時候,表情是無奈的,語氣中還有幾分自哀。誠然,出生在奧伊米亞康的人,幾乎註定了一輩子都要生活在冰天雪地裡,姑且不說離開家鄉後的經濟壓力有多大,絕大部分人甚至連勇氣都沒有。

萊伊娜奶奶是個很特殊的網紅,沒有社交帳號和自己創作的作品,但她的照片和事跡卻遍布網際網路旅遊圈,甚至被歐美無數遊客譽為「雪地天使」,幾乎所有人都在長篇累牘的讚美她:在動輒零下四五十度的奧伊米亞康,她一共救助了上千名遊客(過去25年的不完全統計),也可以說是挽救了上千條人命,其中不乏世界各國的頂級科學家和研究學者。

比如常年奔走於世界各地的美國著名氣象學家洛倫茲,在奧伊米亞康工作期間意外被困雪坑,萊伊娜奶奶聽說後馬上帶人把他抬回家,用鹿油抹遍全身再雙腿浸入溫水中,最後才保住了洛倫茲教授的雙腿。

萊伊娜奶奶年輕時是遠近聞名的大美人,但拼搏一輩子卻始終沒有走出這個小村子,好在她傾力培養的孫女考上了雅庫茨克國立大學,還去中國留學了一年,學成歸來後在莫斯科一家中資企業擔任高管。再參照中國遊客比較少因素,使得萊伊娜奶奶對我更加的熱情,不僅沏了一壺孫女從中國帶回來的花茶,還張羅著要帶我「串門」去看看,真正的雅庫特人是怎麼在這片雪原中生活的。

為什麼一輩子都走不出奧伊米亞康?一群沒有學歷、沒有技能,也沒有經濟條件的村民,就算離開了,又能靠什麼維持生活?

從地理角度看,奧伊米亞康所處位置不算宜居,雖說緊鄰迪吉爾卡河用水無憂、地勢平坦放牧方便,但背靠常年大風不斷的奧伊米亞山地,面向的卻是迪吉爾卡盆地的入風口。簡單的說就是,奧伊米亞山地的風雪如同洪水倒灌般的湧向盆地,而奧伊米亞康恰巧處在風口處,因而海拔不算高(750米左右)卻常年低溫,且每年4-7級大風不少於300天。

奧伊米亞康有多冷?如果只說最低溫度-71.2℃,估計很多南方人都理解不了,套用雅庫特土著朋友伊萬的話來解釋會更清晰一點:奧伊米亞康-48℃的時候幼兒園才會停課,繼續降溫到-54℃時小學生才不用上課。試想一下,在零下四五十攝氏度的戶外等校車是什麼感受?

不僅如此,我們一行9輛車從雅庫茨克自駕來奧伊米亞康,沿途溫度從-39℃一點點的降至-67℃,有兩輛車的前擋風玻璃被凍出裂紋,另一輛車的油路管道直接被凍裂,據說維修師傅用手捏一下就碎了。

有人說南方的冬天是魔法攻擊,穿再多也會覺得冷,但在奧伊米亞康的戶外,穿再多也承受不住半個小時,低於-60℃後,生活在這裡800多年的當地人都不太敢出門,以至於能把工作搬到室內就絕不在戶外,實在沒辦法也儘量在20分鐘內解決。因為超過20分鐘就會有凍傷的風險,一旦被凍傷就特別麻煩,只能按照萊伊娜奶奶的土方法抹一層鹿油,再用溫水將凍傷部位緩慢回升到正常體溫,但留下傷疤和各種後遺症是在所難免的。

如果還不夠的話,那試試把香蕉當成錘子來砸鐵釘,絕對的好用還能吃。

對遊客而言,只有一家旅館的奧伊米亞康其實不太適合旅行,絕大部分遊客只能住在當地人家裡,與他們同吃同住,甚至所了解的生活、文化以及習俗等所有信息都只能靠當地人的口述,因為最近的一座博物館在500公裡外,而網絡上的多數信息都不太可靠,包括某些人說過的「戶外帳篷露營」等等。

當我們一行人抵達奧伊米亞康時,唯一旅館早已被一所科研機構預訂一空,萊伊娜奶奶就讓我們9個人住到她家裡,這是4天以來第一次睡到床上,雖然床只有一米寬。

奧伊米亞康一共有兩個入口,一個是村口帶實時顯示溫度的LED屏,邊上有個牛的雕塑,還有個老頭風雨無阻的站在那裡等遊客合影,由於是所有自駕遊客必經入口,這個老頭在冬季也不缺收入,合影一張50盧布起。另一個入口在村尾,立著一座-71.2℃的紀念碑,下方是一個帶燈光的猛獁象造型,以紀念奧伊米亞康出土俄羅斯最古老、最完整的猛獁象遺骸。

村裡有家從早上9點營業到晚上10點的咖啡屋(晚上4點天黑,7點後就沒人了),用的還是來自古巴的咖啡豆,店主名叫瓦爾萊莎,19歲就從附近的村子嫁到奧伊米亞康,結果一心想離開這個苦寒之地的丈夫,最終還是帶著細軟和一對兒女偷偷跑了,只留下一隻貓給瓦爾萊莎。在村民們的幫助下開了這家咖啡屋,所以她也看淡了金錢,凡是能幫遊客的都會幫,看到萊伊娜奶奶帶著我來串門,還下廚做了幾道菜請我們吃。

由於萊伊娜奶奶沒有提前準備,我們當晚的夥食只能算一般般,但在冰天雪地的奧伊米亞康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這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一群人楞是喝掉一整鍋鹿肉湯,用柴火鐵鍋燒開後再放在暖爐上慢燉,熬出來的湯極其鮮美。當然,這與奧伊米亞康馴鹿只吃嫩苔蘚也有很大關係。

第二天氣溫明顯回暖,中午最高溫度達到-49.8℃,這是此行自駕經歷的最高溫度,對當地人而言,整個冬季在-50℃以上的時間也不足一半。

第二天的早餐是黃油、白糖配甜甜圈,還有雅庫茨克運過來的棗泥糕與水果沙拉,瓦爾萊莎早早就送了一大罐咖啡過來,奶奶家裡沒有那麼多咖啡杯就乾脆用碗裝著喝。同行的德國小夥子看著缺口的碗說:這是我第一次用缺口碗喝咖啡,卻是我喝過的咖啡中,味道最好的。

吃飽喝足跟著奶奶去「串門」,第一站是村尾的一個牛糞雕塑,再結合村口的牛雕像後,我問奶奶「這裡難道還有牛?」奶奶笑著說:「奧伊米亞康的雅庫特人能活下來,全靠奶牛的功勞,所以奶牛的地位僅次於熊」。

在其他地方,當地人在野外樹立的警示牌都是提醒遊客別誤闖野熊區域,以免受到傷害,但在奧伊米亞康卻不是這樣,當地人只會提醒遊客不要亂扔垃圾,也不要把帶著味道的食物與包裝袋滯留在戶外任何地方,不然熊會一路跟著味道過來翻垃圾箱,誤食塑料等垃圾就更不好了,因為熊是雅庫特人的圖騰之一。

而奶牛則是奧伊米亞康村民能否安全活下來的唯一標準,因為在長達7個月以上的冬季期間,人們不太可能保證全面的營養攝入,尤其是處在生長期的未成年人,只能依賴牛奶來維持身體所需。

第二站是小學,只可惜學校放假教室空無一人,只留下操場上的聖誕裝飾物在雪地中搖擺,經過妮薩琳與奶奶的交談後才知道:奧伊米亞康小學基本沒有固定的上課時間,2010年後與俄聯邦教材同步,但從未按期按量上完全部課程,部分年份甚至上不了1/3的教科書內容,因低溫而導致的停課頻率實在太高,使得大部分家長乾脆放棄學業,讓孩子回家跟著父母學習怎麼捕魚、放牧。

這也是奧伊米亞康的孩子很難離開的主要原因,接受的教育很有限,學習的技能也大多與極端氣候有關,離開又能做點什麼呢?

奧伊米亞康原本有一座雅庫特博物館,但實際參觀人數的收入遠遠不如村民們的付出,於2017年末就已經名存實亡了,這也給我留下很大遺憾,錯過了解最真實雅庫特居民信息的渠道。好在奶奶說可以找人發一張證書給我,最後在臨走前才拿到,上面寫有編號1392、到訪日期、到訪時的氣溫,以及訪問者和當地博物館工作人員的籤名。(這裡的編號代表各國訪問者的總數,也就是說,我是第1392個訪問奧伊米亞康的中國人)

準備回家時遇到幾個科研組的成員在跑步,奶奶指著他們笑:這些隊員剛來的時候個個凍得不敢說話,現在適應了都敢跑步了,希望他們晚上不要來找我。

為什麼不敢說話?因為在奧伊米亞康戶外長時間說話,會導致體溫迅速降低,更直接點說就是,快速吸入低溫氣體後的喉管,會有類似吸入冰碴的疼痛感,過度吸入後還會引起呼吸道疾病。當體溫升高到一定程度後去跑步,確實能大大降低疼痛感,但體內器官受到傷害的概率還是很大,這也是萊伊娜奶奶說「希望他們晚上別來找她」的原因。

要說真正的「勇士」,當地雅庫特人都不敢承認,他們只會回答:奧伊米亞康的馴鹿和獵犬才是勇士,就算奶牛也只能在戶外待2個小時就得回室內。

下午氣溫又降到了-67℃,晚上出來想看看具體溫度,結果發現溫度計被凍裂了,奶奶的大孫子看到我不在屋裡就跑來找我,看到溫度計裂了就把邊上的油桶點燃,代表今晚溫度會低於白天的-67℃,警告大家能不出門就不要出來。

趁他點火的功夫,我問了一些與生老病死有關的問題,他的回答是:如果在奧伊米亞康的冬天死去,親屬們只能求助全村人一起挖墳,先在墳地上架起篝火燒一天,然後趁著土壤暖化繼續挖,挖到下一層凍土後還得點火燒,一般情況下要5天才能挖出一座墳,生老病死都得看天氣,以前冬天有小孩出生也只能靠村裡的產婆,死亡率很高,要是生病就基本宣告無治,現在雖然有了公路,但科雷馬公路也沒那麼好走,大病往往撐不到雅庫茨克醫院就已經死了。

由於我們的到來給村子也帶來很多人氣,村民們合計後又給我們展示了一遍聖誕節的節目表演,看著孩子們在舞臺上又蹦又跳的歡樂樣兒,說實話心裡是又酸楚又欣慰,所以回去後跟嚮導商量了一下,各人都湊點錢讓嚮導給孩子們買點書籍等等學習用品,就當是遲到的聖誕禮物吧。

那麼,當地人除了放養馴鹿、奶牛和捕魚之外,還有別的收入嗎?按照奶奶的說法,奧伊米亞康最大收入來源其實是伐木,村民們甚至跑到十幾公裡外的森林裡搭木屋,其中就有奶奶的表弟一家人。

伐木也是奧伊米亞康唯一能在冬季不間斷工作的行業,也可以說只能在冬季進行,因為砍下來的木材困在雪橇車上能輕而易舉的送到公路邊,但夏季就不行了。由於擔心森林裡會有熊等野生動物騷擾,這些伐木工往往把臨時帳篷搭到平地裡,還會在四周雪地裡布滿陷阱,所以沒有本地人帶路的前提下是禁止外人擅闖的。

我們到的時候,牧民們正準備集體搬家去另一個地方扎帳篷,大家趕緊上前打下手,因為留守的都是女性,男人們早早就出去幹活了。一直忙到日落時分才算安頓好,新地點的陷阱要等男人們回來布設,所以大家暫時還可以沒有顧慮隨意走動。

在四周轉了一圈,發現雅庫特牧民選址也很有規律,四周一圈小山坡能儘可能的格擋風雪以免被覆蓋,離最近樹林儘可能的遠,遇到野獸時也有足夠的反應時間(獵槍在低溫下容易出故障)。

日落後才看到男人們陸續回來,其中還有順便帶冰塊回來的,原來,只有雅庫特人才知道怎麼尋找最乾淨的礦泉水,用來補充人類和馴鹿、雪橇犬都極難獲得的各種礦物質,這也是雅庫特人祖先在過去數百年裡積累下來的生存經驗。

聽說有客人來,萊伊娜奶奶的表弟二話不說轉身去河面釣魚了,妮薩琳在老人的指導下嘗試刨冰,結果半個小時過去了還沒出水,實際上,迪吉爾卡河的平均水深只有5米多,冬季降溫後的冰層厚度大多數都在一米以上,沒有一定的經驗和技巧,想刨開冰層釣魚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兒。

老人接手刨冰開始釣魚,不到一個小時就有五條白鮭魚,這是西伯利亞價值最高的魚類之一,生長周期很慢,對水質要求極高。

在薩滿人的習俗中,白鮭魚是大自然贈予的食物之一,因此不會把白鮭魚當成商品來買賣,想吃或招待貴賓的時候才會去捕捉。老人還一臉不滿的說:前些年有一批日本遊客慕名而來釣魚,原以為他們只是釣來自己吃的,結果卻裝了滿滿一車廂帶走,把奧伊米亞康人氣的直接在村口堵著不讓走,最後一條白鮭魚也沒帶走。

為什麼這麼重視白鮭魚?因為在過去的奧伊米亞康,白鮭魚是冬季唯一能獲得維生素的食物,村民們將凍上的魚去皮去內臟後,直接用刀削成片來蘸鹽生吃,所以才有奧伊米亞康「鹽魚等價」的說法。

雅庫特人信奉薩滿教的不是很多,剛巧我們遇到的這批就是,在薩滿習俗中,搬家後要相互贈送禮物,男性之間一般贈送工具或食物,而女性只會互贈飾品,銀飾就是薩滿女性之間的最大禮物。

互贈結束後,大家會聚在一起一邊喝茶一邊聊家長裡短,話題總是離不開「你家砍了多少木材」、「我孩子又釣了多少魚」之類的,完全看不出在這麼偏僻生冷地域生活的痛苦感。

雅庫特牧民的教育方式也很獨特,小孩從2歲開始學騎鹿,剛剛步履蹣跚就要學怎麼馴鹿,到了10歲幾乎個個是馴鹿能手,13歲後就敢單人指揮阿拉斯加犬去野外馴鹿,所以,這些孩子受教育程度都很低,所用語言也基本都是雅庫特語和薩滿語兩種。

由於出行比較倉促,我和妮薩琳都沒有帶什麼禮物,臨走時只好偷偷的在帳篷裡放了點盧布,婦女們送我們走的時候喊了一句「斯來旺斯加…」,這是她們唯一會的一句俄語:祝你們幸福。

萊伊娜奶奶的表弟坐著馴鹿車一路把我們送到村裡才回頭,奶奶說他很擔心我們遇到野熊,心頭一暖後又不禁感慨:雖然他們沒有文化,但做人卻好到無可挑剔。

奧伊米亞康給我最大的感受,除了刺骨的寒風與吹個泡泡都能結成冰球的低溫外,還有溫暖的人心,以及可愛的這一群雅庫特人。

(紀實類旅遊長文不好寫,希望能得到您的認可與關注)

相關焦點

  • 行走地理 | 奧伊米亞康
    在遙遠的南極,觀測到的最低氣溫是零下89.2度,而離北極極點還有一段距離的奧伊米亞康,竟然達到了如此的極度嚴寒。因此,人們也叫它北半球「冷極」。該怎麼形容奧伊米亞康的酷寒呢?零下50攝氏度,奧伊米亞康的小學還是照常上課,學生們背起小書包,迎著凌烈的西伯利亞大風走路去學校。在奧伊米亞康,要在日間氣溫達到零下56攝氏度以下,氣象臺才會發布學生停課信息。
  • 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奧伊米亞康的人們是如何生存的?
    奧伊米亞康面積422km,有500名村民常年生活在這裡。1926年1月26日,奧伊米亞康地區甚至出現過-71.2℃的最低氣溫,因此獲得北半球「冷極」稱號。奧伊米亞康一年至少有3個月的平均氣溫低於-40℃,1月平均氣溫更是低至-47℃左右。哪怕是最熱的7月份,平均溫度也只有13~16℃。那在這麼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奧伊米亞康居民是如何生存的呢?
  • 驚人:世界最寒冷村莊奧伊米亞康-71.2℃ 眼鏡手機不能使用
    >最冷的露營最暖的求婚 奧伊米亞康 三  如果你此刻覺得你所在的地方非常寒冷,那麼到俄羅斯小村莊奧伊米亞康(Oymyakon)去感受一下,你或許會改變看法。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2日報導,奧伊米亞康的絕對最低氣溫達到-71.2℃。
  • 行走地理 | 這裡是奧伊米亞康
    奧伊米亞康位於東西伯利亞,俄羅斯薩哈共和國首都雅庫茨克以東,是俄羅斯東西伯利亞東北部一個盆地,海拔約741米。在北極圈以南,奧伊米亞康位於西伯利亞因迪吉爾卡河上遊同名盆地中央,東、南、西三面較高,僅北面地勢較低,造成其氣候極度嚴寒,和上揚斯克並稱為北半球的「寒極」。奧伊米亞康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永久居住地之一,有500名村民常年生活在這裡。
  • 俄羅斯奧伊米亞康——有人類居住的最冷的地方(視頻)
    奧伊米亞康的衣食住行現在,是時候了解一下世界上最冷的地方的居民是怎樣生活的了。在零下60度的奧伊米亞康,要穿成這樣才能保暖:嚴寒籠罩下的奧伊米亞康,擁有著攝人心魄的冰雪美景,這裡的巨樹從頭到腳被雪裹得嚴嚴實實,滿山遍野的叢林,都是銀裝素裹,在靜謐的山林中,似乎能聽到雪片落下的聲音。
  • 為什麼「非」北極圈的奧伊米亞康,卻是北半球最冷的地方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探險愛好者愛上了極地旅遊,他們不斷挑戰極寒之地以證明自己的能力,除了南北兩極,還有一個地方深受這些冒險性旅遊者的追捧,那就是世界的寒極——奧伊米亞康。奧伊米亞康,位於俄羅斯的東西伯利亞地區,是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北部一個盆地,在北極圈以南350公裡。
  • 與奧伊米亞康寒冷程度不相上下,最低溫度-70攝氏度,寒冷的可怕
    導語:與奧伊米亞康寒冷程度不相上下,最低溫度-70攝氏度,寒冷的可怕文/小強走大山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小強走大山,在北方的冬天,能有一個小太陽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在北方的人們冬天都是不喜歡出門的,因為在中國的北方也是比較冷的,但是說到全球最冷的地方,我們中國的寒冷算不上什麼。世界上被認為最冷的地方是位於俄羅斯的奧伊米亞康。奧伊米亞康已經成為世界上公認最冷的地方,據有關數據統計,奧伊米亞康創下了歷史上最低的溫度零下71.2℃。據說在奧伊米亞康,人們是不敢在戶外上廁所的。稍微不慎容易凍傷。但在俄羅斯,除了奧伊米亞康這個地方。
  • 南北極不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奧伊米亞康才是,還有人類居住
    我們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那裡非常的冷,當然,奧伊米亞康也「不負眾望」,它最低的氣溫紀錄竟是零下的71.2攝氏度。可能大家對此並沒有什麼概念,比方說,在東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天氣裡,泡好的方便麵放在外面幾分鐘就會凍成「冰溜子」,而朝著戶外潑水也會立刻變成冰。而這些在奧伊米亞康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畢竟,南北極都沒它冷。
  • 生活在號稱北半球寒極的奧伊米亞康是一種什麼感覺
    奧伊米亞康地處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地區,屬於薩哈共和國。雖然奧伊米亞康不在北極圈內,但是在1933年2月6日人們在西伯利亞的奧伊米亞康地區測得了-71.2℃的歷史最低氣溫,是北半球最寒冷的地方。(奧伊米亞康地理位置)奧伊米亞康是一個小村子,坐落於東西伯利亞因迪吉爾卡河上遊的奧伊米亞康盆地中央,這裡並不在北極圈內,距離北極圈還有350公裡。奧伊米亞康盆地三面環山,只有北面地勢稍低,這導致來自北方的冷空氣進入盆地後無法迅速散去,使得當地環境極為寒冷。
  • 世界最冷的地方不是南北極,而是奧伊米亞康,那裡的人如何生活?
    在過去千百年的歲月裡,奧伊米亞康一直在不斷刷新由自己保持的地球最低溫記錄,最新一次創造的低溫記錄是在1964年的一月份,當時的奧伊米亞康最低氣溫達到了零下71.2攝氏度。如此低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從宏觀角度來看,地球的南北極理應是最冷的地方,而這個世界之最的頭銜卻被奧伊米亞康搶了,這到底是個什麼地方,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如此這般的寒冷呢?首先說說天時,奧伊米亞康位於北緯63度,東經143度,屬於典型的高緯度地區。在地球的南北兩極,每年的冬季都會出現極夜的現象,而奧伊米亞康的冬季日照時間同樣非常短暫,平均日照時間只有三個小時。
  • 西伯利亞的奧伊米亞康:全世界最寒冷的村莊,最低溫零下71度
    西伯利亞的奧伊米亞康:全世界最寒冷的村莊,最低溫零下71度大家都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非常的廣闊,擁有著非常多奇怪的景象,最為常見的就是季節的變換,在非常炎熱的夏天往往都會讓人忍不住的去想念冬天快一點到來,但是當冬天真的來臨的時候往往又會重新思念夏天
  • 零下71℃的奧伊米亞康,極寒之旅,你敢來嗎?
    奧伊米亞康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東北部,這裡本來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但它曾經有過零下71.2攝氏度的低溫紀錄。小有名氣之後,這裡便吸引了很多喜歡尋求刺激的旅客的到來。但無論是哪一個溫度,對於我們來說,都已經很「可怕」了。奧伊米亞康「冷極」的稱號名副其實。北緯63度而已,為何如此之冷?越靠近兩極的地方越寒冷,這是人人皆知的常識,但這只是大體的規律,還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 零下51度俄羅斯小學生繼續上學 奧伊米亞康最低溫度達到零下71
    【零下51度俄羅斯小學生繼續上學】最近,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奧伊米亞康町的氣溫下降到零下51℃。當地規定,氣溫低於零下52℃時,11歲以下的兒童停課,當地小學生仍需外出上學。奧伊米亞康是世界上最冷的人類居住地,最低溫度達到零下71。
  • 用生命在過冬,北半球最寒冷的村莊,奧伊米亞康
    奧伊米亞康,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北緯63.27°,距離北極圈僅350公裡。這裡曾經創造過北半球最低溫紀錄-71.2℃。那一帶曾經是流放蘇聯政治犯的地方,被稱為「史達林死亡圈」,後來才被發展為村莊。人們一般在提到奧伊米亞康的時候,通常都會認為奧伊米亞康就是一個村莊,其實不然。奧伊米亞康一共有3個村莊,分別是奧伊米亞康,託木託爾,尤秋蓋。
  • 看了俄羅斯的奧伊米亞康,再也不敢隨便說冷了……
    俄羅斯的奧伊米亞康位於東西伯利亞,雅庫茨克東北800公裡處、因迪吉爾卡河上遊。
  • 奧伊米亞康會告訴你真正的寒冷
    漠河零下45度,北京零下22度,連福建都感到了寒冷,網友紛紛表態:北京今天的風怕是是個鐵扇公主組團來的吧。這大風把我一個胖子吹飛了。然而這都不算啥,俄國人會告訴我們:中國人,你們沒資格說冷!奧伊米亞康會告訴你真正的寒冷。
  • 俄羅斯最冷的村莊:歷史最低-67.7°C,生活艱難卻過得很快樂
    但在這世界上比我國最冷的地方還有不少,比如北半球「寒極」之一的奧伊米亞康(oymyakon)就非同一般,當地實測最低溫度甚至達到了零下-67.7°C,讓人不禁納悶,在如此低溫的氣候環境下,當地人的日常生活又是怎麼度過的呢?
  • -71.2℃世界上最冷的村莊,奧伊米亞康的人們是如何生存的?
    上圖是今天奧伊米亞康的溫度,零下47℃,而這個溫度並不是奧伊米亞康的最低溫。據統計,奧伊米亞康的最低溫度低於-70攝氏度,全年的平均溫度低於-15℃。而作為地球最冷的地方之一的南極全年平均氣溫不過在-15℃到-20攝氏度之間。也就是說,奧伊米亞康的溫度環境已經與南極有一拼了。
  • 奧伊米亞康零下67度,他們平常怎麼生活?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
    奧伊米亞康零下67度,他們平常怎麼生活?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南半球最冷的地方是南極,北半球最冷的地方是北極,這句話對嗎?南半球最冷的地方當然是南極,可是北半球最冷的地方卻不是北極,而是一個叫做奧伊米亞康的地區,這個地區不靠著北極,甚至不在北極圈內,而在俄羅斯。如何形成尚且不去追究,和奧伊米亞康相比,東北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標題中的零下67度已經是最低了嗎?錯,最低氣溫是零下71.2度,那麼在那的人們怎麼生活呢?
  • 零下71.2℃世界上最冷的村莊,奧伊米亞康的人是如何生存的
    這也是今天我們的主角被稱為『冰城』的奧伊米亞康村莊一個全世界最冷的村子。351公裡左右的村子,是一個真正的冰雪王國,冬日的奧伊米亞康簡直就是白色的冰天世界,當地的房子建築都宛如迪士尼童話般。奧伊米亞康村莊的人們平時的食物多以魚、馴鹿、馬等一些肉類為食,根本沒有一點蔬菜。這才是真的每日有肉,每頓都有大魚大肉相伴。簡直就是我們這種食肉人群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