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2017年微信謠言榜出爐,你中招了嗎?

2020-11-23 搜狐

原標題:【薦讀】2017年微信謠言榜出爐,你中招了嗎?

2017年已進入倒計時。回望這一年,各種不靠譜的謠言從未停止。擔心大勤雲商的各位粉絲們受到這樣的影響,在此,為您盤點出2017年度十大食品安全類、醫療健康類,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些~

2017年度十大食品安全類謠言

1. 市面出現廢舊塑膠袋做的紫菜

謠言內容

網上熱傳一則視頻,視頻中的女士從一包買來的「紫菜」中取出幾塊泡在水裡,說聞到一股腥臭味,而且拉拽不開,吃的時候嚼不碎,判斷是廢舊的黑塑膠袋做的。

△真相

壇紫菜本身就很有韌性,有的比塑膠袋還好。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在實驗室對紫菜和塑料進行了鑑別,認為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譜。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都是幹紫菜,烘烤製作幹紫菜要經過200℃至300℃的高溫,塑料不可能承受這種高溫。另外,紫菜富含蛋白質,燒過有燒焦蛋白質氣味,明顯不同於塑膠袋。

2. 榴槤和牛奶一起吃會咖啡因中毒

△謠言內容

微信朋友圈曾流傳這樣一則消息:中國遊客吃榴槤後喝牛奶,致咖啡因中毒、血壓飆升,引發心臟病猝死。帖子中還說:泰國有明確規定,食用大量榴槤後,8小時之內不能飲奶類產品。

△真相

咖啡因主要存在於咖啡、茶以及其他草本植物中,所以這則消息從營養學角度來分析是說不通的。吃榴槤後8小時內不能喝牛奶也是不成立的,就拿我們常吃的甜點舉例,榴槤冰淇淋、榴槤泡芙等一系列榴槤甜品,都是混合鮮奶油或煉乳與榴槤製作而成。鮮奶油和煉乳又是用鮮牛奶加工而成,目前尚未有因食用這些甜點導致生命危險的案例報告。

3. 有人利用塑料製造假大米

△謠言內容

網上熱傳一則視頻:一個年輕人把一些塑料扔進機器內,通過一系列工序,機器的另一頭就生產出一堆類似大米的東東。在微信群裡,這視頻就被冠以黑心大米的旗號被網友瘋傳。對此,網友們驚恐萬分。

△真相

視頻中呈現的內容是真實的,只不過從機器中產出來的白花花的看起來像大米的小顆粒,根本就不是大米,而是塑料造粒,也就是把塑料還原成顆粒狀便於再次加工。

4. 無醬油代碼的醬油致癌

△謠言內容

日前,「醬油致癌」的消息在網上被熱議。消息稱,國家衛生部門公布:國家標準的糧食釀造醬油有國家標準代碼GB18186,沒有的是化學黑焦糖勾兌,食用後會使人患上肝癌。

△真相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標準管理處工作人員明確表示,他們從未發布過與網傳消息相似的公告或新聞。"GB18186" 代碼表示什麼?"GB18186" 代碼是一項釀造醬油的國家標準,進口醬油並不會使用這個標準。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醬油會標註商業行業標準或者是企業標準代碼,但他們都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

5. 肉、蛋、奶是現代老年病的根源

△謠言內容

有流傳甚廣的網文稱,「素食可以防治各種慢性疾病」,「肉、蛋、奶是老年病的根源」。

△真相

肉蛋奶是人體必需的鐵、鋅、鈣、維生素B12和蛋白質的重要來源,而素食如果在膳食均衡上安排不好,又有營養素缺乏的危險,易導致營養不良。所以合理膳食才是健康飲食的關鍵。

6. 某咖啡連鎖店承認糕點含致癌橡膠鞋底原料

△謠言內容

一則關於麵粉 「增筋劑」 的報導今年又被「舊聞重發」出來。報導稱:「某咖啡連鎖店承認在中國所售糕點含致癌橡膠鞋底原料(偶氮甲醯胺)……目前英國、歐盟、澳洲已禁用!」

△真相

偶氮甲醯胺是一種食品添加劑,用於麵粉的漂白和氧化,常作為麵粉増筋劑使用。從全世界對偶氮甲醯胺的安全評估來看,偶氮甲醯胺安全性其實很好,並不會使人得癌症。偶氮甲醯胺的降解物也沒有致癌性。

7. 空心菜是毒中之王

△謠言內容

朋友圈曾盛傳一則消息:「空心菜是吸收農藥和重金屬最厲害的蔬菜,重金屬超標對人體可能帶來致命的傷害。國外都拿空心菜淨化土壤用,沒人吃。」這消息讓很多人惶惶不安。

△真相

含量遠遠低於國家標準限量。空心菜相比其它蔬菜,幾乎所有指標都處於中等,有的還低於其它蔬菜。蔬菜是否重金屬超標,並不取決於蔬菜本身,而是種植地的土壤和水是否受到汙染。對於國外利用空心菜吸收快的特性,來淨化土壤的說法,專家表示從未聽說,做法本身也不可行。

8. 紅心柚子是染色的

△謠言內容

網上流傳著「紅心柚是打針染成紅色」的說法,而且有人在打開購買的紅心柚之後發現,紅心柚的果肉紅色不均勻。

△真相

紅心柚果肉之所以是紅色,是因為比普通柚子多了β-胡蘿蔔素和番茄紅素,對人體顯然無害。而果肉顏色不均勻的情況,主要是受生長環境的影響。同一個柚子裡,每一瓣的大小都不一樣,口感和顏色也有差別。完全一樣的情況反而是不常見的。至於打針染色的說法,給柚子打針既容易造成柚子難以保存,又很難實際操作,根本就是得不償失。

9. 桃子西瓜同食有劇毒

謠言內容

一篇朋友圈把西瓜和桃子連在一起,指出:桃子和西瓜千萬不能一起吃,會產生劇毒馬上喪命,請將這個科普知識轉發給身邊的人。看到這樣的標題和內容,大多數吃瓜群眾是不敢以西瓜和桃「試命」的,畢竟性命攸關,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真相

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第二版)》數據顯示,桃子和西瓜在營養成分上沒有很大的差別,都富含水分,只不過桃子的含糖量更高一些,而西瓜鮮紅的顏色含的胡蘿蔔素更多一些,二者同食並不會產生所謂的食物相剋。

2017年度十大醫療健康類謠言

1. 三五年後眼睛失明會大面積爆發

△謠言內容

一則《警惕:三五年後眼睛失明會大面積爆發!》的文章被廣泛流傳,文中指出:「高頻率藍光對眼睛的傷害是不可逆轉的,其結果是只能等著失明」;「手機中的高頻藍光將大大添加了眼睛疾病的風險」。一時間讓不少人信以為真!

△真相

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瑤表示,光不僅存在於太陽光中,還大量存在於電腦顯示器、數碼電子產品顯示屏、手機、電視、甚至汽車車燈、霓虹燈中。但是人眼有保護作用,它有過濾藍光的結構,所以正常情況下,如果正常用眼,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長期暴露於藍光可能引起老年性黃斑病變。還有一些研究表明,藍光可以誘導視網膜的光損傷。但專家強調,不應該過分誇大藍光的危害性。事實上,只有人眼長時間暴露在高頻率、高能量的藍光中,才會對視網膜產生損傷。

2. 某地醫院出現人感染sk5病毒死亡案例

△謠言內容

社交網絡流傳一則消息:昨天凌晨二點二十三分,三名男女生感染SK5病毒死亡,最大的32歲,最小的5歲,參與搶救的醫生已被隔離,中央1臺電視新聞已播岀,暫時別吃魚類、酸菜,特別是草魚,酸菜魚,水煮魚。「新型病毒」來襲,引發一些網民恐慌。

△真相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宜賓公安等多地有關部門表示,在傳染疾病中根本不存在SK5病毒這種名稱,謠言中所說的事件、人物等信息也都是假的,大家不必驚慌。

3. 科學發現蒲公英根可在48小時內殺死98%癌細胞

△謠言內容

一篇名為《科學發現蒲公英根可在48小時內殺死98%癌細胞》的文章在各大帳號轉發,稱有研究證明,蒲公英根提取物在48小時內就會對癌細胞起到消殺作用,而且能夠對抗多種癌症細胞,因此鼓勵人們通過吃蒲公英或者用蒲公英泡茶來預防各種疾病。

△真相

加拿大確實有研究認為蒲公英根的提取物對治療人類癌症有效果,但負責這個項目的加拿大溫莎大學首席科學家斯雅爾安·潘迪教授說,這只是在試管或是動物身上實現的,人體臨床試驗正在做,目前進展緩慢。

說蒲公英抗癌並不準確,而且它是否對人體有其他副作用還需要更多的觀察和研究。

4. 低鈉鹽就是送命鹽

△謠言內容

一則「低鈉鹽是送命鹽」的消息在網上引發廣泛關注,主要內容是:急診的高鉀血症越來越多,追問病史,許多人都食用低鈉鹽,低鈉鹽就是高鉀鹽,是送命鹽。

△真相

記者諮詢醫生了解到,低鈉鹽在降低鈉含量的同時,提高了鉀的含量,因此有助於人體鈉鉀平衡,降低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正常人群來說是一種更健康的鹽。

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介紹,只有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才不適合吃低鈉鹽。網傳的消息中,「高血鉀患者不適用低鈉鹽」的說法並沒有錯,但如果泛化為「所有人都不能吃低鈉鹽」,甚至將低鈉鹽稱為「送命鹽」,就屬於明顯的以偏概全。

5. 科學發現多吃主食死得快

△謠言內容

微信圈瘋傳一篇名為《多吃主食死得快?柳葉刀的最新研究,打了多少醫生、營養師的臉》的文章,一些提倡「低碳飲食」的人更是以此為契機,向人們宣傳「吃主食有害,吃脂肪有益」的理念。

△真相

把《柳葉刀》的研究總結為「多吃主食死得快」純屬標題黨,正確的理解應該是「高精細碳水主食有損健康」。

《柳葉刀》的研究只能證明糖類(碳水)供能55%,脂肪供能30%的比例是健康的,絕對沒有推斷出「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於5%的極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生酮飲食能長壽。總的來說,這個研究只是針對糖類、脂肪攝入與總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關係,並沒有研究飲食結構其他影響因素。

6. 一滴血就能測癌

△謠言內容

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測癌症已被批准臨床使用》的文章在網上引發關注,文章裡提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永章團隊自主研發出了一種試劑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於癌症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個別媒體和自媒體進而轉發稱「一滴血可測癌症」。

△真相

浙江省腫瘤醫院蘇丹教授表示,「一滴血可測癌症」的說法不嚴謹,過分誇大了腫瘤標誌物在腫瘤診斷中的作用。至今,全球還沒有一個血液標誌物能百分之百準確診斷腫瘤。事實上,羅永章本人也曾對此闢謠,「一滴血可測癌症」這一說法很不準確,確切的說法應該是「監測腫瘤」。

7. 刺破足底淤血是腦溢血的救命絕招

△謠言內容

網傳文章稱,在腦溢血發病的四小時之內,兩個足底必然有兩團黑色的淤血,及時用針把它刺破,把黑血放出來,可以把腦溢血的後遺症降到最低。

△真相

絕大多數腦溢血患者的腳底不會出現淤血,這種「救命」方法也沒有科學依據。突發腦溢血最有效的方式是及時就醫,所謂針刺放血沒有任何科學道理,千萬不要盲目相信「偏方」,以免延誤病情。

8. 共享單車坐墊現「愛滋針」,扎到就感染

△謠言內容

5月底,網上流傳圖片稱,有人在一輛共享單車的坐墊上找到一根針,似有人故意為之。「騎車的時候請注意查看,有些愛滋病患者把自己的血染到針頭上,要是被扎到你就被感染了。」

△真相

科學研究表明,愛滋病病毒無法在空氣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一旦離開人體環境,病毒就會很快喪失傳播的能力。其次,人體只有攝入足量的愛滋病病毒才會造成感染。針頭上的血液和液體含量本來就少,病毒量則更少。因此,即使針頭上有病毒殘留,病毒數量也很難達到致病條件。

廣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微信發布三月朋友圈謠言榜單!快來看看你中招了嗎?
    草長鶯飛的三月,謠言也氣勢洶洶!3月30日,微信發布《三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快來一起看看,你中招了嗎?  1 微信免費時代結束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謠言內容:快轉重要消息,微信免費即將結束,明天下午6點以後打開微信要先付25元錢,把這個消息轉給10個人,證明你是經常使用微信的用戶,系統幫你升級更新,否則你將被刪除。如果轉發超過18個人,你的圖標會變成藍色,代表你可以繼續免費使用微信。
  • 果殼網:2017年度十大科技謠言
    今天果殼網公布了《果殼年度榜單:2017年度十大科技謠言》,這一年,有正經研究被誤讀,也有陳年老謠又新傳。幾乎所有朋友都被其中一個或多個謠言嚇到過,看完絕對可以淨化智商,掃除文盲。No.8:「節能燈致癌又劇毒」/ No.9:「多吃脂肪能降低死亡率」No.10:「測測你的左腦幾歲
  • 11月起,微信頭像1年只能改5次?微信群無限期將取消?其實是這樣...
    來源 | 中國經濟網 南方日報近日,有這兩個關於微信的消息瘋傳:微信頭像1年只能改5次!群二維碼保存後永久有效!小編的爸媽群就「中招」了……還有朋友問小編是不是真的微信官方深夜回應!網傳這張圖片是通過手機對著電腦屏幕拍攝的照片,照片中左上角有「騰訊客服」四個字,公告標題為《關於QQ微信等騰訊旗下軟體無法更改頭像資料公告》,內容中顯示「2017-11-1開始,QQ微信用戶資料(包括頭像暱稱籤名)1年只可以修改5次,在此1年等於365天」,落款為「騰訊系統項目組」,發布時間為10月27日,頁面底部客服號碼一應俱全。
  • 「淨網2018」十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你中招了嗎
    今天就開啟11月了感嘆時光的飛快啊(因為有國慶小長假~)但謠言卻絲毫沒有「鬆懈」仍以頑強姿態寄生於各處藉此,網警向大家提醒本月朋友圈十大熱傳謠言快看看這裡有沒你中過招的~朋友圈十大謠言1碰號軟體能破譯微信號和銀行卡密碼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微信裡種水果樹或澆水者是國際刑警組織通緝的跨國詐騙集團首領,他們通過加微信後軟體自動安裝木馬病毒碰號,破譯你的微信號和銀行卡密碼,將捆綁的銀行卡上錢全部轉走。
  • 5月朋友圈十大謠言,第一條就中招了!
    不知不覺,五月已到末尾,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本月朋友圈十大熱傳謠言,來看看你中招過嗎?
  • 關於幹細胞的七大謠言,你中招了嗎?
    尤其在鍵盤俠猖獗的年代,謠言滿天飛已經見怪不怪。幹細胞發展大勢所趨,產業發展,患者受益,可是偏偏網上充斥了各種關於幹細胞的謠言,讓人十分頭疼。今天就來扒一下各種幹細胞謠言,下次見到這些謠言的時候,請擦亮眼睛。一、臍帶血包治百病,不存未來後悔。
  • 微信公布2017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塑料紫菜、塑料大米上榜
    微信發布《2017年朋友圈十大謠言》榜單,「紫菜是塑料做的」高居榜首,「打開《川普患中風》的圖片會中病毒」、「有人利用塑料製造假大米」等也上榜。謠言不止,闢謠不歇闢謠君已為大家盤點出《2017年朋友圈十大謠言》榜單,一起來看!
  • 10月科學流言榜又有8條謠言被戳穿 你中招了麼?
    10月科學流言榜又有8條謠言被戳穿 你中招了麼? 原標題:   由市科協、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今日發布10月榜,共有8條流言上榜。
  • 2014年哈爾濱微信朋友圈十大謠言
    造謠—傳謠—闢謠—新的謠言—再傳謠—再闢謠,不少市民都感慨:微信就是稍微信一點。「H7N9死人」被轉發17歲女孩散播謠言被行拘「賓縣人民醫院醫生昨天凌晨四點二十一分因H7N9死亡,年齡31歲,參與搶救的醫生已被隔離。
  • 2020中國藍天百強城市榜出爐!快來看看你的城市夠「藍」嗎
    【2020中國藍天百強城市榜出爐!快來看看你的城市夠「藍」嗎】@亞洲清潔空氣中心 發布《大氣中國2020》報告,以「成效分」和「努力分」兩個維度綜合評價你的城市治理空氣汙染「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效」,從而得出「2020中國藍天百強城市榜」。報告發現,2019年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銀川喜提城市綜合評分榜第一,另有13個城市表現優異,得分在100分以上,臨汾繼去年後遺憾再次墊底。
  • 謠言哪裡跑?細數那些年「忽悠」你的食品藥品類謠言
    「你聽說了嗎?紫菜都是塑料做的!」「啊?那我還能吃啥?」。您可別當真,這是2017年初流傳在網絡、坊間的一條謠言! 2017年年初,一條有關「塑料紫菜」的視頻在網上瘋狂傳播,導致多家品牌廠家的產品全部下架,紫菜廠家叫苦不迭。
  • 4月朋友圈最大的謠言,第一條就中招了!
    5付款碼截圖能盜取財產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最近,一篇《緊急!一張微信截圖就能把你的銀行卡刷光!快告訴家裡人》的文章在網絡上熱傳。文中,騙子讓你把微信付款界面截一張圖發給他,而騙子拿到付款碼截圖後,可以立刻去消費。真相:「一張微信截圖就能把你的銀行卡刷光」說法與事實不相符合,微信早在2016年已通過技術手段切斷了「將付款碼截圖發給其他人後被盜刷」的可能性。
  • 已經2021年了,你還在被這些謠言套路嗎?
    寒潮頻至、冰天雪地,冷得人都不想出門,但謠言卻不消停,在微信朋友圈裡興風作浪。上個月,一些傳言在網絡上興風作浪:心臟支架在美國已被淘汰、吃柚子會讓肌肉溶解、冬至日是「庚子年災難日」、全國物流將於1月中上旬停運、即食燕窩是滋補養顏「神器」……這些說法是真是假?事實究竟如何?
  • 「我和微信的故事」連結盜號 微信:惡意謠言
    那只是一則謠言。1月10日晚,微信官方稱,weixin.qq.com相關連結為官方發布,用戶可以正常使用。1月10日,作為微信公開課PRO版活動的預熱,「當你打開這個,你與微信的故事就這樣發生了」H5刷爆朋友圈,微信用戶爭相曬出相關數據截圖。但晚間約9時起,朋友圈中開始有人聲稱相關連結導致「盜號」,甚至聲稱點擊後「馬上把支付寶的錢轉出去」。
  • 微信官方發布年度十大謠言:收文件有毒類謠言上榜
    >2016年即將過去,趕在元旦到來之前,微信安全中心從年度熱傳的朋友圈謠言中,為大家選取了TOP10,它們或以一類謠言的形式出現,或是某個具有代表性的個案,一起來看看吧。2、「微信公開課pro版」連結會盜號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內容:「2016年1月10號晚上,朋友圈有人傳播如下信息:玩了一個打開連結微信公開課PRO版之類的東西,可以看到數據。可是我朋友說這個連結是會盜號的。
  • 2017年朋友圈謠言TOP10:第一條害死人!-朋友圈,謠言,紫菜,塑料...
    現如今,微信朋友圈已經成了謠言流言的溫床。微信官方一直都在不遺餘力地闢謠打擊,每個月都會定期公布熱點謠言並予以駁斥。今天,微信官方又盤點了2017年度的朋友圈十大謠言,每一條都流毒甚廣,尤其是第一條,一度沉重打擊了整個行業。
  • 剛剛,微信公布了5月十大謠言!真相令人憤怒……
    不知不覺五月已到末尾,我們為大家整理了本月朋友圈十大熱傳謠言。來看看,你中招過嗎?點評:」小龍蝦是蟲子」、「日本人不吃小龍蝦」等等,這些年小龍蝦背上了一個又一個的「黑鍋」。所謂人紅是非多,原來蝦紅了是非也不少。
  • 你"清粉",它"侵"你 小心中招!微信"清粉"暗藏風險
    原標題:你「清粉」,它「侵」你——小心中招!微信「清粉」暗藏風險   新華社杭州8月4日電(新華社記者張璇、胡林果)「系統正在檢測刪除我的人,勿回」「清粉請見諒。關注公眾號可免費檢測」……當前,不少微信用戶選擇用「好友清理服務」控制自己的微信好友人數。新華社記者發現,此類「清粉」服務中暗藏重大風險,可能導致用戶微信帳戶失控、被盜,嚴重的還可能導致重要個人信息洩露、遭受網絡詐騙等。   記者體驗:微信帳戶「中招」了!
  • 濟寧2020年12月謠言榜出爐
    今天,濟寧市全媒體闢謠平臺盤點2020年12月謠言,快來一起了解真相。傳言一:借疫情穿防護服上門打劫?12月份,一條與疫情相關的謠言在濟寧市民的社交媒體中活躍。其中,就有一張圖片消息稱「有一幫人借疫情穿防護服上門打劫」。真相:這是一條徹頭徹尾的謠言,多地網警部門已進行過闢謠。傳言二:營業執照年檢升級,延時將註銷帳戶?
  • 7月這些謠言你中招沒
    在高溫高熱的桑拿天裡,吃著小龍蝦再喝上一杯冰鎮啤酒,別提有多愜意了,但是因為一些謠言最近人們卻不敢這樣肆意享受了。  網傳的「小龍蝦身後事分類圖」讓不少人在發出靈魂之問:「美味誘人的小龍蝦,你到底是什麼垃圾啊?」之後默默地取消了小龍蝦的外賣下單;而「三伏天不能喝冷飲,要喝熱水逼寒氣」的說法又讓一些人放下了冰鎮啤酒的瓶子。  難道我們註定要過一個無味的夏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