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薦讀】2017年微信謠言榜出爐,你中招了嗎?
2017年已進入倒計時。回望這一年,各種不靠譜的謠言從未停止。擔心大勤雲商的各位粉絲們受到這樣的影響,在此,為您盤點出2017年度十大食品安全類、醫療健康類,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些~
2017年度十大食品安全類謠言
1. 市面出現廢舊塑膠袋做的紫菜
△謠言內容
網上熱傳一則視頻,視頻中的女士從一包買來的「紫菜」中取出幾塊泡在水裡,說聞到一股腥臭味,而且拉拽不開,吃的時候嚼不碎,判斷是廢舊的黑塑膠袋做的。
△真相
壇紫菜本身就很有韌性,有的比塑膠袋還好。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在實驗室對紫菜和塑料進行了鑑別,認為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譜。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都是幹紫菜,烘烤製作幹紫菜要經過200℃至300℃的高溫,塑料不可能承受這種高溫。另外,紫菜富含蛋白質,燒過有燒焦蛋白質氣味,明顯不同於塑膠袋。
2. 榴槤和牛奶一起吃會咖啡因中毒
△謠言內容
微信朋友圈曾流傳這樣一則消息:中國遊客吃榴槤後喝牛奶,致咖啡因中毒、血壓飆升,引發心臟病猝死。帖子中還說:泰國有明確規定,食用大量榴槤後,8小時之內不能飲奶類產品。
△真相
咖啡因主要存在於咖啡、茶以及其他草本植物中,所以這則消息從營養學角度來分析是說不通的。吃榴槤後8小時內不能喝牛奶也是不成立的,就拿我們常吃的甜點舉例,榴槤冰淇淋、榴槤泡芙等一系列榴槤甜品,都是混合鮮奶油或煉乳與榴槤製作而成。鮮奶油和煉乳又是用鮮牛奶加工而成,目前尚未有因食用這些甜點導致生命危險的案例報告。
3. 有人利用塑料製造假大米
△謠言內容
網上熱傳一則視頻:一個年輕人把一些塑料扔進機器內,通過一系列工序,機器的另一頭就生產出一堆類似大米的東東。在微信群裡,這視頻就被冠以黑心大米的旗號被網友瘋傳。對此,網友們驚恐萬分。
△真相
視頻中呈現的內容是真實的,只不過從機器中產出來的白花花的看起來像大米的小顆粒,根本就不是大米,而是塑料造粒,也就是把塑料還原成顆粒狀便於再次加工。
4. 無醬油代碼的醬油致癌
△謠言內容
日前,「醬油致癌」的消息在網上被熱議。消息稱,國家衛生部門公布:國家標準的糧食釀造醬油有國家標準代碼GB18186,沒有的是化學黑焦糖勾兌,食用後會使人患上肝癌。
△真相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標準管理處工作人員明確表示,他們從未發布過與網傳消息相似的公告或新聞。"GB18186" 代碼表示什麼?"GB18186" 代碼是一項釀造醬油的國家標準,進口醬油並不會使用這個標準。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醬油會標註商業行業標準或者是企業標準代碼,但他們都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
5. 肉、蛋、奶是現代老年病的根源
△謠言內容
有流傳甚廣的網文稱,「素食可以防治各種慢性疾病」,「肉、蛋、奶是老年病的根源」。
△真相
肉蛋奶是人體必需的鐵、鋅、鈣、維生素B12和蛋白質的重要來源,而素食如果在膳食均衡上安排不好,又有營養素缺乏的危險,易導致營養不良。所以合理膳食才是健康飲食的關鍵。
6. 某咖啡連鎖店承認糕點含致癌橡膠鞋底原料
△謠言內容
一則關於麵粉 「增筋劑」 的報導今年又被「舊聞重發」出來。報導稱:「某咖啡連鎖店承認在中國所售糕點含致癌橡膠鞋底原料(偶氮甲醯胺)……目前英國、歐盟、澳洲已禁用!」
△真相
偶氮甲醯胺是一種食品添加劑,用於麵粉的漂白和氧化,常作為麵粉増筋劑使用。從全世界對偶氮甲醯胺的安全評估來看,偶氮甲醯胺安全性其實很好,並不會使人得癌症。偶氮甲醯胺的降解物也沒有致癌性。
7. 空心菜是毒中之王
△謠言內容
朋友圈曾盛傳一則消息:「空心菜是吸收農藥和重金屬最厲害的蔬菜,重金屬超標對人體可能帶來致命的傷害。國外都拿空心菜淨化土壤用,沒人吃。」這消息讓很多人惶惶不安。
△真相
含量遠遠低於國家標準限量。空心菜相比其它蔬菜,幾乎所有指標都處於中等,有的還低於其它蔬菜。蔬菜是否重金屬超標,並不取決於蔬菜本身,而是種植地的土壤和水是否受到汙染。對於國外利用空心菜吸收快的特性,來淨化土壤的說法,專家表示從未聽說,做法本身也不可行。
8. 紅心柚子是染色的
△謠言內容
網上流傳著「紅心柚是打針染成紅色」的說法,而且有人在打開購買的紅心柚之後發現,紅心柚的果肉紅色不均勻。
△真相
紅心柚果肉之所以是紅色,是因為比普通柚子多了β-胡蘿蔔素和番茄紅素,對人體顯然無害。而果肉顏色不均勻的情況,主要是受生長環境的影響。同一個柚子裡,每一瓣的大小都不一樣,口感和顏色也有差別。完全一樣的情況反而是不常見的。至於打針染色的說法,給柚子打針既容易造成柚子難以保存,又很難實際操作,根本就是得不償失。
9. 桃子西瓜同食有劇毒
△謠言內容
一篇朋友圈把西瓜和桃子連在一起,指出:桃子和西瓜千萬不能一起吃,會產生劇毒馬上喪命,請將這個科普知識轉發給身邊的人。看到這樣的標題和內容,大多數吃瓜群眾是不敢以西瓜和桃「試命」的,畢竟性命攸關,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真相
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第二版)》數據顯示,桃子和西瓜在營養成分上沒有很大的差別,都富含水分,只不過桃子的含糖量更高一些,而西瓜鮮紅的顏色含的胡蘿蔔素更多一些,二者同食並不會產生所謂的食物相剋。
2017年度十大醫療健康類謠言
1. 三五年後眼睛失明會大面積爆發
△謠言內容
一則《警惕:三五年後眼睛失明會大面積爆發!》的文章被廣泛流傳,文中指出:「高頻率藍光對眼睛的傷害是不可逆轉的,其結果是只能等著失明」;「手機中的高頻藍光將大大添加了眼睛疾病的風險」。一時間讓不少人信以為真!
△真相
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瑤表示,光不僅存在於太陽光中,還大量存在於電腦顯示器、數碼電子產品顯示屏、手機、電視、甚至汽車車燈、霓虹燈中。但是人眼有保護作用,它有過濾藍光的結構,所以正常情況下,如果正常用眼,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長期暴露於藍光可能引起老年性黃斑病變。還有一些研究表明,藍光可以誘導視網膜的光損傷。但專家強調,不應該過分誇大藍光的危害性。事實上,只有人眼長時間暴露在高頻率、高能量的藍光中,才會對視網膜產生損傷。
2. 某地醫院出現人感染sk5病毒死亡案例
△謠言內容
社交網絡流傳一則消息:昨天凌晨二點二十三分,三名男女生感染SK5病毒死亡,最大的32歲,最小的5歲,參與搶救的醫生已被隔離,中央1臺電視新聞已播岀,暫時別吃魚類、酸菜,特別是草魚,酸菜魚,水煮魚。「新型病毒」來襲,引發一些網民恐慌。
△真相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宜賓公安等多地有關部門表示,在傳染疾病中根本不存在SK5病毒這種名稱,謠言中所說的事件、人物等信息也都是假的,大家不必驚慌。
3. 科學發現蒲公英根可在48小時內殺死98%癌細胞
△謠言內容
一篇名為《科學發現蒲公英根可在48小時內殺死98%癌細胞》的文章在各大帳號轉發,稱有研究證明,蒲公英根提取物在48小時內就會對癌細胞起到消殺作用,而且能夠對抗多種癌症細胞,因此鼓勵人們通過吃蒲公英或者用蒲公英泡茶來預防各種疾病。
△真相
加拿大確實有研究認為蒲公英根的提取物對治療人類癌症有效果,但負責這個項目的加拿大溫莎大學首席科學家斯雅爾安·潘迪教授說,這只是在試管或是動物身上實現的,人體臨床試驗正在做,目前進展緩慢。
說蒲公英抗癌並不準確,而且它是否對人體有其他副作用還需要更多的觀察和研究。
4. 低鈉鹽就是送命鹽
△謠言內容
一則「低鈉鹽是送命鹽」的消息在網上引發廣泛關注,主要內容是:急診的高鉀血症越來越多,追問病史,許多人都食用低鈉鹽,低鈉鹽就是高鉀鹽,是送命鹽。
△真相
記者諮詢醫生了解到,低鈉鹽在降低鈉含量的同時,提高了鉀的含量,因此有助於人體鈉鉀平衡,降低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正常人群來說是一種更健康的鹽。
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介紹,只有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才不適合吃低鈉鹽。網傳的消息中,「高血鉀患者不適用低鈉鹽」的說法並沒有錯,但如果泛化為「所有人都不能吃低鈉鹽」,甚至將低鈉鹽稱為「送命鹽」,就屬於明顯的以偏概全。
5. 科學發現多吃主食死得快
△謠言內容
微信圈瘋傳一篇名為《多吃主食死得快?柳葉刀的最新研究,打了多少醫生、營養師的臉》的文章,一些提倡「低碳飲食」的人更是以此為契機,向人們宣傳「吃主食有害,吃脂肪有益」的理念。
△真相
把《柳葉刀》的研究總結為「多吃主食死得快」純屬標題黨,正確的理解應該是「高精細碳水主食有損健康」。
《柳葉刀》的研究只能證明糖類(碳水)供能55%,脂肪供能30%的比例是健康的,絕對沒有推斷出「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於5%的極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生酮飲食能長壽。總的來說,這個研究只是針對糖類、脂肪攝入與總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關係,並沒有研究飲食結構其他影響因素。
6. 一滴血就能測癌
△謠言內容
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測癌症已被批准臨床使用》的文章在網上引發關注,文章裡提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永章團隊自主研發出了一種試劑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於癌症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個別媒體和自媒體進而轉發稱「一滴血可測癌症」。
△真相
浙江省腫瘤醫院蘇丹教授表示,「一滴血可測癌症」的說法不嚴謹,過分誇大了腫瘤標誌物在腫瘤診斷中的作用。至今,全球還沒有一個血液標誌物能百分之百準確診斷腫瘤。事實上,羅永章本人也曾對此闢謠,「一滴血可測癌症」這一說法很不準確,確切的說法應該是「監測腫瘤」。
7. 刺破足底淤血是腦溢血的救命絕招
△謠言內容
網傳文章稱,在腦溢血發病的四小時之內,兩個足底必然有兩團黑色的淤血,及時用針把它刺破,把黑血放出來,可以把腦溢血的後遺症降到最低。
△真相
絕大多數腦溢血患者的腳底不會出現淤血,這種「救命」方法也沒有科學依據。突發腦溢血最有效的方式是及時就醫,所謂針刺放血沒有任何科學道理,千萬不要盲目相信「偏方」,以免延誤病情。
8. 共享單車坐墊現「愛滋針」,扎到就感染
△謠言內容
5月底,網上流傳圖片稱,有人在一輛共享單車的坐墊上找到一根針,似有人故意為之。「騎車的時候請注意查看,有些愛滋病患者把自己的血染到針頭上,要是被扎到你就被感染了。」
△真相
科學研究表明,愛滋病病毒無法在空氣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一旦離開人體環境,病毒就會很快喪失傳播的能力。其次,人體只有攝入足量的愛滋病病毒才會造成感染。針頭上的血液和液體含量本來就少,病毒量則更少。因此,即使針頭上有病毒殘留,病毒數量也很難達到致病條件。
廣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