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毒2》在中國內地電影市場上映12天之後,累計票房突破10億元大關,創下了劉德華、古天樂主演電影的票房新高。《掃毒2》憑藉火爆的動作場面和驚心動魄的情節在今年暑期檔瘋狂吸金,影片的口碑在各個評分網站也是過了及格線,在商業片中算是不錯的表現了。
《掃毒2》是香港電影的標準化產品,大明星、大場面、激烈衝突的警匪情節,這些都足夠吸引觀眾買票進場。但是,從今年的《反貪風暴4》到《追龍2》再到《掃毒2》,這些港產片的共同點就是明星高度單一,古天樂一個人主演了這些電影,雖然也有林峰、梁家輝、劉德華搭檔演出,但這些香港電影大多都需要依靠熟悉面孔來支撐,缺乏新人新星,是香港電影一個存在很久的問題了。
筆者曾經就這個問題採訪過香港電影製片人、媒體人、演員,他們的回答也是大同小異的,一位製片人如此說道:「用新人有風險,觀眾一看不是自己熟悉的明星,就很容易放棄買票看這部電影。現在雖然科技發達了,但觀眾看電影首選看主演陣容,這一點似乎沒什麼變化。不用劉德華、古天樂,就沒有保障,不是大明星主演的電影,就是很難賣座,而且宣傳上更加費力。」
用大明星作為票房保障沒有錯,好萊塢也是這麼做的,全世界都是如此。但是,香港在2000年前後捧出了古天樂、謝霆鋒、吳彥祖等青年明星之後,就再也沒有新的電影明星出現,演員的青黃不接是香港電影的最大問題。
從《掃毒2》可以看出,香港電影並不缺乏技術和人才,警匪片、動作片仍然是香港電影的金字招牌,在亞洲來說都可以算是一流。但片中的演員是真的老了,劉德華58歲、古天樂49歲,苗僑偉61歲,香港電影就好像這群主力演員一樣,缺乏銳氣。如果等到劉德華都打不動,香港電影該何去何從呢?所以說,《掃毒2》就好像香港電影產業的夕陽之歌,雖然電影很好很賣座,但是已近黃昏。
回看一下2010年香港電影市場華語片前十
1、《葉問2》,票房4331萬,主演甄子丹、黃曉明
2、《72家租客》,票房3445萬,主演吳君如、張學友
3、《歲月神偷》,票房2319萬,主演任達華、吳君如
4、《花田喜事2010》,票房1555萬,主演古天樂、吳君如
5、《唐山大地震》,票房1517萬,主演徐帆、陳道明
6、《精武風雲:陳真》,票房1370萬,主演甄子丹、舒淇
7、《線人》,票房1265萬,主演謝霆鋒、桂綸鎂
8、《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票房1126萬,主演劉德華、劉嘉玲
9、《分手說愛你》,票房1033萬,主演薛凱琪
10、《蘇乞兒》,票房979萬,主演趙文卓
再來看看2018年香港電影市場華語片前十
1、《棟篤特工》,票房4470萬,主演黃子華
2、《無雙》,票房3440萬港幣,主演周潤發、郭富城
3、《我的情敵女婿》,票房1742萬,主演劉嘉玲、任達華
4、《反貪風暴3》,票房1741萬,主演古天樂、張智霖
5、《捉妖記2》,票房1609萬,主演井柏然、梁朝偉、白百何
6、《逆流大叔》,票房1565萬,主演吳鎮宇
7、《黃金兄弟》,票房1088萬,主演鄭伊健、陳小春
8、《葉問外傳:張天志》,票房1079萬,主演張晉、柳巖
9、《西遊記女兒國》,票房894萬,主演趙麗穎、馮紹峰
10、《紅海行動》,871萬,主演張譯、黃景瑜
對比看一下,港產片的主力明星基本都是成名字上個世紀80~90年代,從2010~2018年,仍然看不到有香港新星領銜的票房賣座影片。不過港產片在前十的份額減少,很多來自內地公司出品的電影越來越賣座。
香港電影真的無法恢復往日的光彩了,不過基礎仍在,仍然能夠拍出賣座的商業大片,甚至可以說,在華語影壇,香港電影仍然是商業片的中堅力量。《紅海行動》在內地市場收入票房36億元,導演林超賢就來自香港。
但是,香港電影不只是新人明星缺乏,在武術指導、攝影、美術、服裝設計等等工種方面都是缺乏新人才進入,在這樣的環境中,香港電影產業將會如何發展,仍然是一個問題。
崔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