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我們人類有10個最為無解的科學疑問,它們分別是:
第一個:費米悖論?
第二個:人死之後去了哪裡?
第三個:思想到底是什麼?
第四個:宇宙有多大?
第五個:宇宙萬物由什麼組成?
第六個:生命如何起源的?
第七個:我們能戰勝癌症嗎?
第八個:時間能否被穿越?
第九個:現實是否存在?
最後一個:天體繞行的本質?
這十個科學難題,目前沒有標準答案,因為誰都說不清楚。但這10個科學難題,卻被科幻小說《雙宇》一次性打包解決了。下面,我們就談談最無解的那個:時間能否被穿越?
曾幾何時,王錚亮的一首《時間都去哪了》火遍了大江南北,讓人忍不住懷念過去。
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認為,當一個物體的速度達到光速時,時間就會變慢,這一現象稱為時間膨脹,而當這個物體的速度超過光速,那麼時間就會倒流,但現有科學仍未有確切論斷,很多科學家認為時間穿越是不可能的,因為如果時間可以穿越,那麼我們就將面臨祖輩不是祖輩,孫輩不是孫輩的悖論問題。
在相對論的基礎上,英國物理學家霍金曾提出,利用蟲洞穿越時空的可能性,時間旅行實質是穿越四維空間,管道是蟲洞,而那個最佳交通工具是黑洞,旅行的關鍵是光速。
如果按照相對論的理解,物質光速的時候,時間就停止了,是不是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光沒有時間,既然沒有時間,那它就只能是靜態的物質,那光的速度,又是怎麼測量出來的呢?這難道不是個悖論嗎?
言歸正傳,我們還是來看看《雙宇》裡的解讀吧,這段解讀出現在《雙宇 魔角之眼》中:
時間的本質是變,萬物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都是隨機產生的巧合,只要有變化,就有時間的流逝。一旦萬物都失去了動能,宇宙便處於絕對零度的狀態,這種狀態不是溫度的問題,而是時間的問題,時間將跟著不復存在。所以,穿越時間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讓整個宇宙都停下來,在沒有變化的時候,時間是靜止的,很顯然,這個機率無限接近零,在數學系統中,你要把它看成是零也沒毛病,所以,我們是看不到這個結論的。
而第二種,卻很容易辦得到,只要讓運動的物質處於它的糾纏態即可,當物質A以A的方式運動的時候,物質A的反面將會以B的方式做著反向運動,這就是物質在時間維度上的量子糾纏態現象。(這與量子學裡的量子糾纏有一些雷同,但本質卻不一樣,這是一種態的糾纏,而非體的糾纏。)只有將一個物質簡化到只有A的時候,找到物質A的B狀態才能人為實現。否則,概率會變得非常低,也就是說穿越時間的物質A,必須足夠單一,最好只有唯一的一個,或者唯一的一種。
而我們人要想穿越時間,只能將我們的思維簡化到只有A態下的A運動,這樣,我們便能超控A態下的B運動,變相就實現了時間穿越,不但如此,還能改變它。所以,穿越後的你,實際上與現在的你在狀態下是反向的,事件也好,思維方式乃至性格都是逆向於你的本體,在那個時空裡,你並不知道自己被穿越了。所以,在宗教裡,很多人通過內視,其目的就是要讓自己六根清淨,讓自己的意識處於一種絕對單一的A狀態,這樣,你便能以A的反面,也就是B狀態偷窺任意一個時間點的事件。只是,這種偷窺你本人並不能意識到,因為你的思緒已經完全放空了。
上面的原文你看懂了嗎?好吧,其實我也沒看懂,但意會了,《雙宇》的意思,我們人唯一可以穿越時間的只有意識,因為構成身體的物質太過於複雜,從隨機變化概率的角度,無法精準定位那個B狀態,但思維就不一樣了,只要你心無雜念,只要你的思維足夠單一和統一,就就能掌控思維的B狀態,從而完成穿越時間,這倒是讓人想到了睡覺。
人睡眠的時候,不正是那個純淨的A狀態嗎?我們的夢境,難道就是那個B?而夢境裡發生的事件,一般都是反向的,這也符合了量子糾纏態的特點。
事實上,我們現實生活裡的事件是萬物運動的共同結果,是每一個人、每一個動物和植物共同促成的。而夢裡發生的事件是你自己個人思維態運動的結果,所以夢不能預測宇宙裡的你,只能預測你自己思維裡的你。如果在現實生活裡重複了夢境,也是概率正好在50%以上一致的情況,畢竟,兩個你都是真正的你,而且你只有通過思維本身才能證明其結論,而這個結論也只有你自己才能理解。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睡覺之所以能夠達到純潔和統一,是因為我們大腦裡的邏輯系統被關閉了,這個邏輯系統在指導我們行為的同時,也制約著我們的進一步升華。
那,夢裡能看到自己的前世或者過去又作何解釋呢?恐怕只有一種解釋了,你在試圖用自己的A改變未來B的時候,已經被昨天的那個A,也有可能是去年的那個A定義成了今天的這個B,萬事萬物,角色都在變化,糾纏的同時也不斷被糾纏。所以,內視也好,夢境也罷,才會出現那些匪夷所思的場景和故事,僅此而已。
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反過來,神學並非不科學,只要你通過哲學思維,利用科學手段,一樣可以為我所用,形於道內,神於道外。無論你看不看得懂,都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