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紀50年代,德國數學家喬治·波恩哈德·黎曼發表了名為《論幾何基礎的假說》的論文。此論文發表之初便引起了科學家的廣泛重視,讀過此文的科學家紛紛感嘆,黎曼為人類提供了研討維度空間的新思路,人類的思維將不再被約束在二維和三維空間內,未來,人類將敞開探索四維空間的旅程。
如今是21世紀,在當代很多人眼中,四維空間或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它代表的是比人類所在空間更高一級的空間區域。可是,在18、19世紀時,國際發展緩慢、社會生產力低下、各國科技實力也很弱,其時,人們都無法清楚認識二維空間與三維空間,更別提存在於三維空間之上的四維空間。
猶記住聞名天文學家託勒密曾無法地說過一句話,他表示,人類生計在三維空間中,人體一切部位都受到三維次序的嚴格約束,就連人體大腦也不破例。因而,身在三維國際的咱們不可思議四維空間的結構及事物分布狀況,關於咱們而言,四維國際只是一種幻想,它終究怎麼咱們難以得知,咱們只能無限地幻想它的可能性,但幻想與實際終有較大距離。
託勒密的一番話打擊了不少人的自信心,但眼前的困難並不沒有擊潰堅毅的科研人員。經過數年努力,雖然現在咱們依舊沒能去抵四維空間,咱們仍無法直觀地觀察四維空間,但咱們已能通過數學、天文、物理等多種方式去有理揣度四維空間的狀況,也能大致推測若未來有時機去抵四維空間,咱們將具有怎樣閱歷,咱們的人生將會發生怎樣改動。
那麼,假如真的有時機去到四維空間,咱們的生活將發生怎樣改動呢?首要,咱們需清晰,四維空間與三維空間最明顯的差別是四維空間中存在時刻度量,而三維空間內只存在長、寬、高三大度量。
所以,若能成功邁入四維空間並能習慣四維空間的生計環境,咱們將能成為時刻的主人,咱們將不再受限於過去、現在或未來,咱們不需對過往事情感到惋惜與惋惜,也不需對未來感到迷茫害怕,因為四維空間內底子無過去、現在、將來之分,一切事情都是一起同步的,咱們或能即時改動它們。一起,更讓人感覺振奮的是,由於進入四維空間後能掌控時刻,咱們的壽數或把握在自己手中,長生不老或有望完成。
其次,咱們知道,從低維空間進入高維空間好不容易,但從高維空間回到低維空間會相對容易。習慣了四維空間並把握了相關技能的咱們若再次回到三維空間內,咱們或會成為傳說中的「神」,咱們能做到瞬間搬運、穿牆而過等從前不敢幻想的高難度動作。到那時,咱們不需再為忘掉帶家中鑰匙而苦惱,因為咱們可直接穿牆進入家中。一起,工作日內咱們也不需要起早擠地鐵或公交,咱們完全可能輕鬆「飛」到公司。
《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曾對此發表過自己的看法,他也認可進去的人再也不是人了,而會變成「神」的說法。
1、擁有「神」技:劉慈欣認為在四維空間裡,所有事情都是同步的,簡單來說,就是人類會擁有一些「神」技能,比如穿牆、瞬移等等。
2、可長生不老:在四維空間中,人類不受空間、時間限制,所以可以自行控制壽命,實現長生不老。
比如在《三體》中,劉慈欣就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個「心臟失蹤之謎」故事,一個人的身上沒有任何的傷口,但心臟卻憑空在體內消失了,對三維空間的人來說同樣是一個未解之謎。
當然,目前這些都只是猜想,但不能否認的是,劉慈欣所寫的《三體》絕對是科幻界的裡程碑之作,它不僅僅是一本精彩的小說,同時也具備著很高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三體》到底有多有毒?被歐巴馬總統催更
憑藉《三體》,劉慈欣獲得了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
說他一個人單槍匹馬將中國科幻文學提升至世界級水平,一點也不誇張。
讀完《三體》之後,歐巴馬感到震驚:「三體太有想像力了,讀了它以後,我覺得做一個美國總統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我要做的無非就是和國會辯論的瑣事,而不必擔心外星人入侵。」
除了歐巴馬以外,FaceBook總裁扎克伯格、小米雷軍、360周鴻禕、騰訊馬化騰,也都是《三體》的推崇者。在雷軍看來,《三體》對他們公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黑暗森林、降維打擊等概念,都值得他們警醒。
我在剛接觸《三體》時,立刻就被書中緊湊的劇情和作者超乎常人的想像力所吸引,書中所出現的「黑暗森林法則」、「降維打擊」等內容,徹底顛覆了我對宇宙和這個世界的認知。
《三體》共3本,尤其是第三部《三體—死神永生》,絕對算得上是一篇大手筆,它將整個地球,整個銀河系,展現在宇宙的大背景下,真正觸發靈魂深處對於人性的思考。
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們,我強烈推薦大家去看一下,它不僅可以給你帶來閱讀的震撼,更會引發對人性的深層次思考,對你的價值觀會有所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