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偶然的機會使西安美院畢業的衛東青走上了創意手繪的創作之路,衛東青和他的團隊用手中的筆,將西安乃至陝西的歷史文化精彩呈現在世人面前,自此,西安有了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手繪地圖——《忒色西安》,從《忒色西安》到 《咥在西安》再到 《忒色陝西大秦圖》,一張張手繪地圖將西安躍然紙上,讓人們對西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忒色西安》展示了西安城110多處歷史遺蹟和人文景觀
《咥在西安》展示了西安眾多聞名中外的特色美食
《忒色陝西大秦圖》的視野更加開闊,將地處陝西各地的歷史文化遺存和景觀都展示出來
完成夢想的《忒色西安》
《忒色西安》的創作,應該說是因為一個偶然的因素。衛東青告訴記者:「2009年跟愛人去青島旅遊,無意當中看到一張手繪的青島地圖,一下子吸引了我,覺得這個手繪地圖真不錯,當時就萌發了手繪西安地圖的想法。」
回到西安後衛東青了解到當時並沒有手繪西安地圖,就開始著手做手繪西安地圖的準備。衛東青告訴記者:「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份半開大的《忒色西安》,既有鐘樓、大雁塔這些著名的景點,也有高新區等區域的現代標誌性建築。我每個地方都實地去走訪拍照,畢竟固有的印象和實際存在還是有差別的。兩年多時間先後畫了七張圖,每張都有一面牆大,因為西安能表達展示的地方太多啦,定稿前主要就是做減法,對一些地方進行了取捨,比如一些民居和街道等。現在上邊有110多個歷史遺蹟以及一些現代標誌性的建築,每一處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啥地方,一目了然,我們力求的就是做到疏可跑馬,密不透風。而在地圖的背面,用不超過一百字的文字言簡意賅地對主要景點和地標進行了介紹,這真的是很考驗文字功底啊。」
創意手繪打開了解西安的窗
在《忒色西安》取得成功之後,衛東青創作創意手繪的視野更開闊了,他和他的團隊隨後又創作了《咥在西安》《廣仁寺》《忒色陝西大秦圖》等。其中《咥在西安》,泡饃、羊血餄絡、肉夾饃、臊子麵、冰峰、涼皮、水晶餅、肉丸胡辣湯等等,都一一在一張牛皮紙上進行了精彩展示,儘可能全面地為世人介紹西安的美食,深受廣大遊客歡迎和好評;而《忒色陝西大秦圖》則是對全陝西的歷史人文景觀和景點等進行展示,「這個《忒色陝西大秦圖》我們不賣,全部是給小學生免費贈送。以前沒有孩子,一切努力都是為自己,有了孩子當了爸爸後,覺得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只希望他們都能更多地了解我們西安、了解陝西的歷史文化,比如有的小孩生活在山區,對外邊世界的了解畢竟有局限性,我們送給他們《忒色陝西大秦圖》,讓他們知道陝西的歷史文化,了解陝西的人文地理,這對他們的成長應該會起到積極的作用。」除此之外,衛東青還創作了《溥彼韓城》《党家村》等展示老家韓城的手繪作品,對家鄉的歷史人文進行了精彩展示。
衛東青說:「我們現在正在計劃創作《唐長安城》。唐長安在中國歷史甚至世界歷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為畫好這張手繪作品,我們多次到大學求教唐史專家,搜集資料,確定展示的內容等。我希望這幅作品能將唐長安城的裡坊、東市、西市、大明宮、曲江池等都表現出來,讓人們一看到這幅畫,就能感受到大唐長安城恢弘博大的氣勢,我覺得這是我作為生活在古都西安的一名藝術工作者應該做的事情。」
用手繪傳播西安歷史文化
衛東青還有一個新的想法,手繪世界歷史文化名城,「這個想法最初緣起我們曾創作過一組明信片,就是用兵馬俑的形式展示世界各地的著名景觀和人文,比如西班牙的鬥牛士我們畫成兵馬俑,維京海盜我們畫成兵馬俑,非洲土著居民我們畫成兵馬俑……通過這樣一種文化交流,把我們的兵馬俑展示給外國朋友看,也讓國內的朋友了解世界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我們計劃做的手繪歷史文化名城,包括羅馬、巴黎這樣的城市。我們希望在一張手繪紙上,讓沒有去過國外的朋友了解在世界其他地方城市的特色。同時,也將我們的中華優秀文化傳遞出去,我覺得這樣的一種互動方式,也是一種能讓普通老百姓喜歡和接受的文化交流。」
衛東青說,手繪創作讓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看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忒色西安》這些作品的成功,我覺得自己做了件對得起自己的事情,自我感覺更實在了,有一種落在地上的感覺,不再像剛畢業那些年老是在空中飄著,因為有這些手繪作品,我父母在老家更受人尊重,我愛人和孩子也以我為傲,這是我最真實的感受。再說大一點,我覺得自己沒有白活一回,為西安這座城、我的故鄉還是做了件有價值的事情。如果一件作品幾十、幾百年後還有人去尋找去閱讀,給別人帶來一定的價值,我覺得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說,現在這種狀態正是我想要的,儘管沒有成為梵谷,但我一直在朝著夢想的燈光而去,到了到不了其實無所謂,只要一直朝著那個方向走過去就行。」
衛東青說:「就像《忒色西安》這幅作品,大家現在看到的只是這麼大一張紙,但這裡面我覺著承載的更多是我們大家對西安這座城市的情感和記憶,我覺得除過手繪地圖的工具性之外,這才是更有價值和意義的,也應該是大家這麼喜歡這幅作品的原因所在。」
來源:西安日報
編輯:寬寬丨審核:何礫、周粟
轉載請註明出處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