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在部分地區的花生地裡,隨處可見碎玻璃渣子。對於這種現象許多人都充滿疑惑,難道碎玻璃渣子也是一種肥料嗎?
玻璃是一種非晶無機非金屬材料,主要是以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鋇、石灰石、長石、純鹼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一些輔助原料製成的。玻璃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和其他氧化物,密度很大,在各種建築物上有廣泛的應用,主要用於隔風和透光。
據稱,玻璃是由古埃及人最早發明的,因為從4000年前古埃及的生活遺蹟裡,就出現過玻璃珠。到了公元12世紀的時候,人們才開始大量製造玻璃,並使玻璃在家居領域和其他重要領域內得到了廣泛應用。
玻璃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和其他氧化物,這些物質都難溶於水,因此,很難分解。況且,植物生長也不需要這些物質,將碎玻璃渣子撒在花生地裡應該不是當肥料使用的。
那麼,為什麼有些花生種植戶卻「喜歡」將碎玻璃渣子撒在花生地裡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向一位老農進行了探尋。老農告訴我說,花生種植戶們將碎玻璃渣子撒在花生地裡也是出於一種無奈。
老農接著說:種植花生是非常辛苦的。耕地、耙地、施肥、澆水、打藥、除草等工序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而且,由於花生價格比較低,種植一畝花生賺不了多少錢。
然而,總有一些置農民辛苦於不顧的人喜歡偷盜農民種植的花生。這些人一般會在花生成熟的季節裡趁著夜色到花生地裡肆意盜竊農民種植的花生。
就說2020年發生在河南駐馬店的袁先生身上的一件事情吧!
袁先生承包了1000多畝地種植農作物,在他種植的農作物中主要有玉米、小麥和花生。這兩年花生價格有所抬升,因此,袁先生壓縮了玉米、小麥的種植面積,將花生種植面積擴大到了500多畝,共投入資金300多萬元。實指望靠種植花生賺一些錢。
然而,到了花生成熟的季節時,每天晚上都有大群的竊賊到袁先生的花生地裡盜竊花生,儘管袁先生和當地的村幹部都出面進行制止,但由於竊賊太多,根本制止不了。甚至在民警到場的情況下竊賊仍然瘋狂進行盜竊。從而導致袁先生遭受了重大的經濟損失。
其實,夜晚盜竊花生的現象在許多地方都曾經發生過,許多花生種植戶都因花生被盜而遭受過損失。為了防止竊賊的瘋狂盜竊行為,無奈的花生種植戶們只好將碎玻璃渣子撒在花生地裡用以防賊。
一般情況下,竊賊不敢在大白天時到花生地裡盜竊花生,他們往往會趁著夜色到花生地裡盜竊花生。由於晚上的光線不好,當竊賊盜竊花生時非常容易被碎玻璃渣子扎到手,從而使他們因被扎而停止盜竊。這種方式雖然很笨,但也具有一定的效果。最起碼能夠使竊賊的盜竊行為不那麼瘋狂,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花生種植戶的經濟損失。其實,這就是一些花生種植戶「喜歡」將碎玻璃渣子撒在花生地裡的真正原因。
聽了老農的講解後,我總算是明白了農戶將碎玻璃撒在花生地裡是隱含著花生種植戶的深深無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