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怕!科學家受到強烈暗示,四條詭異信息直指宇宙真相!
還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數學老師告訴我們,從理論上講,世界上的物質可以無限地平分下去。但是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觀點。
因為自從1900年馬克斯·普朗克提出普朗克常數這個概念開始,科學家們就知道宇宙中的物質到了普朗克尺寸的範疇就不能再被平分下去了。從這個意義出發,我們似乎突然明白了,宇宙在微觀世界其實是有邊沿的!它就是普朗克常數。
我們不妨打個比方,根據有關公式計算,普朗克時間為(10^-43)秒,普朗克長度為(10^-35)米。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小得超過了這個範圍會怎樣?普朗克、愛因斯坦以及後來的許多大科學家都發現,在微觀世界裡,一旦突破了這個範圍,宇宙中所有的物理定律都失去了意義!
這一發現真的讓人大吃一驚!我們知道,世界是建立在微觀之上的,而微觀世界卻是有邊沿的,而不是無窮小的,這就有被設計的嫌疑了!因為這種現象很像是我們熟知的計算機規則。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我們還先回到普朗克常數上來,普朗克常數的存在正像計算機畫面顯示的最小單位像素,換句話說,電腦程式員是用像素來定義畫面的最小單位的,如果你讓計算機把像素再細分下去,計算機的程序就會自動視為這是毫無意義的,計算機會自動無視這樣的指令。因此,這也被稱為是科學家受到的第一個暗示,即我們的宇宙其實是一種被定義過的計算機虛擬程序!
這還不算。
現在不少人都已經知道,在量子狀態下,電子在原子內的運動既是不確定的,同時也是疊加性的。不確定性是指,電子在原子內運動時並沒有固定的軌道,它們會按一定的概率隨機分布在核外區域,同時它們的各種物理屬性也處於一種奇怪的疊加狀態,即既是A狀態同時也是B狀態,只有當出現觀測者的時候,它才會坍縮成一種固定的狀態和一個固定的位置。這很類似於計算機運算的規則,即由於計算機運算峰值狀態下,自動對暫時不需要的數據採用模糊化處理,只有具體需要到某一細節時,才會將其具體化。因此,這是科學家受到的第二條暗示,即我們的宇宙是一種被事先編輯好的超級電腦程式!
第三種詭異的信息,是指量子狀態下的雙縫實驗的詭異性。物理學家通常在做電子雙縫幹預實驗時都會發現:電子總會依據是否有觀測者存在,來決定自己到底是以粒子狀態或者是波的狀態穿過那兩個縫隙中的其中一個縫隙。而更詭異的地方是,即使已經穿過縫隙的電子,也會按照是否有觀測者存在的條件,來決定自己在過去是以粒子的方式還是以波的方式穿過細縫!
這看起來很詭異,但是如果你是一個電腦程式員的話,這一切就變得稀鬆平常了,只需要設計一些簡單的條件語句,就可以讓電腦程式具備雙縫實驗同樣的功能。 因此,這也被科學家稱作是第三條強烈的暗示,即我們的宇宙很可能是一種虛擬程序!
最後一種強烈的暗示,是量子糾纏的存在。科學家很早就發現,在量子世界裡,即便是相隔數萬個星系,只要其中一個電子發生了自旋方向改變,另一個遠在天邊的配對電子,就會同步改變自己的自旋方式。如此詭異的糾纏現象,就連愛因斯坦也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將其形容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然而,到了今天,一位普通的電腦程式員,只要寫入「同一個對象兩個指針的程序引用」,就可以輕鬆實現這種詭異的糾纏現象。因此,這也被稱作是科學家受到的第四條強烈暗示,即我們生存的宇宙其實不過是一個比我們的電腦程式更加複雜的虛擬程序而已!
怎麼樣?這是不是很可怕呢?然而真相也許就是這樣!目前,世界上許多大人物比如比爾蓋茨、SpaceX科技公司的CEO埃隆馬斯克,他們都認為世界不是電腦程式的機率只有10億分之一!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這就是世界的真相,那麼,我們的人生還有意義和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