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北京科學中心的小夥伴一定知道,在主展館的地下有一個酷炫的區域——「小球大世界」特色展區。
「小球大世界」能利用空間立體展示技術,將地球上大氣的運動、陸地的變遷、冰雪的消漲、海洋的流動,以及宇宙中天體的運轉逼真的重現在我們眼前,極具視覺衝擊力。
今年,我們又搞了更多新花樣,還把小球大世界「搬上了雲端」。
北京科學中心交流合作部基於小球大世界展項資源,結合場館特色,為大家開發、創作了系列微課堂,讓你更了解太陽系和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
你的童年有沒有一隻陪你洗澡的塑料小黃鴨呢?今天,老師給大家講述一段「小黃鴨」環遊地球的傳奇故事,一起來聽聽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話說在1992年的1月10日,一艘貨輪從中國香港出發,前往美國的西海岸。
不料,途中遭遇了暴風雨,雨大、風大,一個貨櫃掉到了海中。這個貨櫃裡裝的不是別的,正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小黃鴨,足足有28800隻!
就這樣,小黃鴨們開始了它們的漂流之旅......
這群小黃鴨起初掉落在北緯44.7°,東經178.1°,從這裡開始,它們跟著北太平洋暖流一路向東漂流,到達了北美洲的西海岸。
到達西海岸之後,小黃鴨們兵分兩路,一路向北,一路向南。向北的小黃鴨在1992年底於阿拉斯加的錫特卡登陸;向南的這波小黃鴨隨著加利福尼亞寒流和北赤道暖流到達了夏威夷和印度尼西亞。
緊跟著,這些小黃鴨隨著逆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和東澳大利亞暖流到達了澳大利亞。在這裡,有一些小黃鴨跟隨著西風以及秘魯寒流來到了南美洲。
那麼向北漂流的小黃鴨到了哪裡呢?除了在阿拉斯加的錫特卡登陸外,一部分小黃鴨通過了白令海峽,到達了北冰洋海域,在這裡它們被凍到了浮冰裡,隨著浮冰慢慢地向北極漂去,再從北極慢慢地向大西洋漂去。
就這樣,它們跟隨著拉布拉多寒流一直漂到了大西洋。隨著溫度的升高,它們從浮冰中被解救了出來。在這裡,小黃鴨們又遇到了墨西哥灣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並隨著北大西洋暖流一起橫跨大西洋,最終到達了英國的西海岸。
這個時候已經是2007年了,小黃鴨們經歷了15年的漂流之旅,終於從太平洋到達了大西洋,最後來到了英國的西岸。
那麼,小黃鴨們是不是已經結束了它們的漂流之旅呢?並沒有!讓我們把目光再次放回太平洋中。
在太平洋裡有一個特殊的區域,形成了一個封閉的環流,有一些小黃鴨誤入了這個區域,就一直在這個區域裡往復地漂流著,至今還沒有出來。也許有一天,你會在某一個海岸發現它。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聽完小黃鴨漂流記的故事,你想到哪裡去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