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發布《關於確定西藏自治區林芝市雅魯藏布大峽谷旅遊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公告》。
公告顯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和《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經有關省(區、市)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推薦,文化和旅遊部按程序組織綜合評定並於2020年11月8日完成公示,確定西藏自治區林芝市雅魯藏布大峽谷旅遊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雅魯藏布大峽谷旅遊景區地處西藏林芝市米林縣境內,位於雅魯藏布江下遊,全長504.6公裡,最深處6009米,被認為是世界上長度最長、深度最深的大峽谷。
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通過AAAAA創建,無論在硬體設施上,還是在軟體服務上,都得到顯著提升,成為西藏旅遊一張新的名片。從景區類型來看,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的成功創建也可以作為高原山嶽型景區AAAAA創建的一個典範。管中窺豹,作為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AAAAA創建成員,我們經過認真思考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創建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對創建進行系統復盤,從中總結為以下六個「變通」,特此分享,以饗各位同業從業者。
變割裂為整體。
景區AAAAA創建不是憑單一景區可以完成的工程,涵蓋政府支持、社區建設、內外交通、市場開發、外部環境等多項事宜。多數景區在創建過程中容易忽視區域整體,陷入單打獨鬥的境地。雅魯藏布大峽谷從創建初期就注重與景區所在地共融共生,政府主導進行、公司領導高度重視、景區員工積極配合。對外,融入林芝旅遊目的地全域旅遊建設,以景區為輻射中心,爭創龍頭主體;對內,融合景區所在地社區,從基層員工到管理幹部多層次全方位吸引本地居民加入景區共創共建。
變不利為有利。
眾所周知,作為「世界上最後一方淨土」,西藏地區的生態極為脆弱,對任何的建設性行為都慎之又慎,這給高原山嶽型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帶來巨大考驗的同時,又為景區如何向遊客提供更好的遊覽體驗出了一道難題。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就地取材,創造性地利用景區所在地現有材質,通過本地石質、木質、土質建材的合理使用,把高原生態的脆弱性有效地轉變為景區內特色景觀。如景區廁所使用木質建材,景區遊客中心採用棕褐色的地板石進行建築,在滿足功能區通風、乾燥、保暖等作用的同時,又凸顯藏族特色而不失美觀,且使景區外觀與周圍生態協調,不破壞周圍景致。同時,依據國家建設標準、融入本地文化景觀的生態遊步道,又帶給遊客超值體驗。
變無形為有形。
作為國家旅遊的一塊金字招牌,國家AAAAA景區都因其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展現而展示出祖國山河的萬紫千紅。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萃取當地文化精華,把無形的文化通過有形的產品和服務展現出來。如結合雅魯藏布大峽谷生物多樣性,創造性地建設了一批主題廁所(植物類、鳥類、溫泉類等AAA主題廁所),給遊客最直觀的視覺體驗;結合當地藏區文化,創造出「雅布嘟」(漢語「好、很好」的意思)手勢招呼語,給遊客送出祝福的同時,又展現傳遞出景區整體的形象面貌。
變防治為預防。
多數高原山地景區在創建過程中,或多或少地會忽略生態問題,造成景區後期生態治理困難或景區安全隱患難以排除等問題。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通過保護前置的流程設置,在景區創建初期就堅持實施「預防先行,以防代治」的原則,把景區建設造成的破壞降至最低、把未來可能出現的隱患提前設置防火牆,變防治為預防,建設保護兩頭抓、進度生態兩不誤。如在遊步道修建的同時,在步道兩旁土壤裸露處種植耐寒耐旱草木,並在當地牧畜易過地開設隔欄式出入口,便於動物通行的同時又能預防動物對草木的啃食破壞。
變差異為和諧。
景區如何與在地社區共生一直是困擾著景區的一大問題,尤其對山嶽型景區而言,景區範圍一般較寬廣,本地原住民分散且由於文化背景、利益衝突等原因不易管理。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針對這些問題,硬體上通過數位化創新,打造了一套開放的可容納景區及當地居民的智慧化系統,吸納當地民宿、土特產商品等上線平臺,打造包含本地居民的旅遊生態圈;軟體上,充分尊重當地文化差異,通過雙向管理服務,建立適合當地居民與景區溝通的渠道,調動當地居民主動融入景區創建及後續建設發展。
變無序為有序。
任何景區的綜合管理中,必然需要直面景區商業與當地居民自組商業的矛盾衝突,景區普遍存在著流動攤販攔路兜售與隨意擺攤的亂象。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秉持「建設雅魯藏布大峽谷旅遊生態圈」的理念,通過與景區所在地各個鄉鎮、村落溝通,在景區內設置統一樣式、擺放合理的規範攤位,綜合管理,引導當地居民有序進行商品銷售,實現旅遊帶動地方、地方反哺景區的良性發展。
總體而言,高原山地型景區的AAAAA創建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上面這些簡單的論斷所可以囊括。高原山地型景區的環境特殊性決定了景區創建的基準必須圍繞生態與開發的和諧、地方與發展的共融,這個原則也同樣適用於青藏、雲貴高原其他山嶽型景區。AAAAA景區作為旅遊界的一種榮譽認可,創建成功只是一個全新的起點,景區還需要探尋打造能帶給遊客快樂、帶給景區員工收益、帶給當地居民滿意的旅遊生態圈。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旅遊,讓生活更美好!
作者簡介
張帥鋒,男,畢業於山西財經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紮根基礎旅遊管理,學以致用,工作經歷包括國家森林公園的景區運營管理、旅遊衍生品的品牌打造與銷售、景區遊船產品營銷、康養目的地品牌營銷宣傳、旅遊異業合作、旅遊文創產品開發、5A景區創建等。
唐廣東,男,山西財經大學文化和旅遊管理專業,在理論上,從事旅遊和文化研究,2019年在核心期刊乾旱區資源與環境發表《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空間分布格局及影響因素探析》;在實踐工作經歷包括特色小鎮開發運營管理、開放式商業街區打造管理,景區運營提升與管理、景區產品開發、5A景區創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