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因為多山而溫吞,因為多水而纏綿;只是,提起水,人們更多想到的是福州多河,卻並不知,這個水似酒,需慢品,方醇香。
漲潮之際,無數滿載的小舟隨著潮流湧入上下杭,家家戶戶沽酒買菜忙——這是百年前福州上下杭水路集市的一個縮影,塑造了這座古城「水上福州」的獨特歷史,只是,這些畫面已經成為過往,鐫刻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不過,福州有一道「水」,卻在涓涓湧動中,一直保存下來,承接了過去,成就了現在。
「水上福州」今古遠
古城最美處,不是天高雲淡,而是夕陽落盡後的怡然。
自武夷山脈溯閩江而下穿梭了一天的放排郎,收拾起喊了一天的號子,鑽進了自家的小柴房。太陽打在身上的灼燒感、喉嚨裡的乾涸,隨著一碗清茶的下肚而消散開去,只留下滿滿的輕鬆和沁涼的喜悅……
懸崖峭壁,煙雨迷朦,湍急水流之間,衝瀉著一張張排筏,一群男子頭頂竹笠,身穿雨衣,赤腳挽腿,足蹬檔木,手握排艄正奮力劃艄,搏浪前行……以上畫面,描述了當年閩江上的放排情景。綿長的武夷山脈有著豐沛的竹、林,而發源於武夷山脈的閩江,在武夷山脈高挺的海拔下獲得強大的奔湧力量,這股力量帶著閩江水一路東流,從福州入海。
武夷山脈豐沛的竹、木,在放排郎的駕馭下,通過閩江水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東部的福州。閩江這條福建的母親河,見證了福州的水運歷史。
而作為水上福州見證的另一個代表——內河——古時同樣運行繁盛。
據歷史記載,福州內河發源於晉代護城河,歷經唐、宋、明、清等多個朝代演變,成為發達的內河水系,同時成為福州的一張名片。
百年前的福州,人們不似今天這般,行走在上下杭的路上。那時的上下杭「路上」,人們搖櫓蕩槳,舟裡載著酒、糧、衣物、瓜果蔬菜,岸上的人家,支起稜牖,微攥著手,朝你搖搖,「搖船的」。你會意,遣舟趨前,將酒遞上,隨後,接下了錢銀。雖無更多言語,卻透射出一派繁忙的水岸集市景象。頗有一番威尼斯小艇的意味。
一首「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說盡了福州水路貨運的繁華,彼時的上下杭路河道人煙阜盛、商賈雲集,海路交易多集於此,商家經營大宗的茶葉、藥業、京果業、糖業、紡織品等土特產,經營物資五百多種,輻射全國,甚至遠銷東南亞和歐洲。只是時過境遷,繁華褪去,今日的上下杭路河道已被填埋,成為一條古巷,只有巷子裡房簷上、窗欞上古老而華麗的雕花圖案,在訴說著它曾經的繁華。
「水下福州」今古承
作為水上福州代表的「水運」,已唱盡了餘音, 而「溫泉」作為「水下的福州」,卻在持續不斷的傳唱中,訴說著不一樣的「溫情」……
彪實的漢子,在茶餘飯後,迫不及待地披上浴巾、光著膀子、趿著拖鞋,三三兩兩走進了「古三座」的溫泉澡堂。溫泉水滑,洗盡一天疲憊。這是長達數百年間福州五四路一帶人們生活的寫照。
老福州的溫泉澡堂有著悠久的歷史。據歷史記載,福州開發利用溫泉始於公元280年,到了唐代末期,福州出現溫泉澡堂。明以後,隨著政府對澡堂的逐漸開放,民間澡堂日漸繁榮,如今市區核心的東街、樹兜一帶一度澡堂雲集。到了上世紀30年代,福州的傳統澡堂有名有姓的就有56家,這些澡堂遍布在福州市區各個重要區域。
福州的溫泉資源豐富,水質淺,易開採。那時的溫泉澡堂,作為撫慰人們辛勞的饋贈,四處開花。
隨著時代的發展及桑拿會所興起的衝擊,福州舊澡堂慢慢減少。名噪一時的泡澡勝地「古三座」,如今成了高樓林立的五四路核心商務區的一個公交站點,鐫刻進了老福州的記憶裡。不過,依然有「樂天泉」、「華清池」等幾個老澡堂子,還提醒著老福州對於老溫泉澡堂的記憶。
老澡堂漸漸式微的同時,一個個頗具規模的溫泉旅遊項目的興起。這些溫泉項目,溫泉池有大有小,造型各異,了日本、歐洲等地很多先進的現代泡湯設施,吸引了很多新福州人的青睞。不過,依然還有不少的「老福州」,還念及留戀著老澡堂子,因為那裡,不僅有他的歡樂,更有他的記憶。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孕育著一方特有的文化。成都是龍門陣的巴適,重慶是麻辣燙的火爆,廣州是老火靚湯的享受。而福州人的溫吞、市井、小富即安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泡湯泡出來的。
福州的溫泉裡有老福州的影子。今天的福州溫泉開發如火如荼,力圖重塑起「溫泉之都」的嶄新形象。其實對於福州而言,恰恰應該圍繞「老」字做文章。福州溫泉的發展,必定繞不開也不能繞開歷史,這是一種閩都文化的遺韻,是城市人文精神的回歸;是在訴說古今,是在延唱市井溫情的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