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愛車一族說起汽車,可以做到滔滔不絕,無論是各種汽車品牌的文化、歷史、特點,還是各種發動機的優劣勢都了如指掌。過分的愛車一族們甚至買了新車要找法師開光,放炮慶祝,車上拴紅繩……
低一個等級的愛車一族會給車內加裝各種各樣的裝飾,給車身貼上各種各樣的車貼,或者給愛車進行一系列改裝,把自己對汽車的喜愛表達得淋漓盡致。
古代沒有汽車,座駕主要是馬,古人對馬的喜愛程度絲毫不亞於現代人對汽車的熱愛。
古代有十大名馬。先後服務於董卓、呂布、關羽的汗血寶馬赤兔馬,千古留名。救過劉備性命的的盧馬,辛棄疾曾作詩讚曰:「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西楚霸王項羽的烏騅馬,又稱「踢雪烏騅」,極盡忠誠跳江殉主。
李自成的颯露紫、曹操的絕影、秦叔寶的黃驃、趙子龍的照夜玉獅子等等,都曾留下不朽的傳說。
今天要說的馬,是漢字。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為不同的馬單獨造出不同的字,細緻程度完全超乎想像。
1、按毛色劃分
雜色大類:
毛色不純的馬叫駁(bó),斑駁這個詞就是一種顏色夾雜著別種顏色。
白色鱗狀斑紋的青馬叫驒(tuó),毛色青白相雜的馬叫騅(zhuī)。但是西楚霸王的烏騅馬據記載是純黑,通體如黑緞,四足白色(見後文騚)。毛色紅白相雜的馬叫騢(xiá),黃毛夾雜著白點子的馬叫驃(biāo),有青黑色紋理如棋盤格子紋的馬叫騏(qí)。
淺黑雜白的馬叫駰(yīn),如果黑色再深一些夾雜白色的馬就叫駂(bǎo)。
毛色黃白相雜的馬叫騜(huáng),可能是後來人們忘了這個字,又另外造了一個駓(pī)字,也是指毛色黃白相雜的馬,亦稱「桃花馬」。
純色大類:
青白色的馬叫驄(cōng),青黑色的馬叫駽(xuān),如果這匹青黑色的馬鬃毛旺盛則叫騥(róu)。淺黑色的馬叫騩(guī),純黑的馬叫驪(lí),紅得發黑的馬叫驖(tiě)。黑馬中,面額如果是白色叫駹(máng)。
赤色的好馬叫驊(huá),赤色的普通馬叫騂(xīng)。紫色的馬叫騟(yú)。
另外,額頭白色的馬叫馰(dí),也稱為「的顙」。馬身白色,鬃毛紅色,眼睛黃色的馬叫馼(wén)。
2、按蹄子顏色劃分
按馬蹄顏色劃分細緻到四蹄中的具體一隻。如果是右後蹄白色叫驤(xiāng),左後蹄白色則叫馵(zhù)。馬的前蹄基本沒有兩隻顏色不同,前蹄全白的馬叫騱(xí),四蹄全白的馬叫騚(qián)。
另外,膝蓋以下是白色的馬叫驓(céng)。
3、按馬嘴顏色劃分
白色的馬,如果嘴是黑色叫駩(quán),黃色的馬,如果嘴是黑色叫騧(guā),馬黑嘴稱為駯(zhū),駯不是對馬的稱呼,是對馬黑嘴的叫法。
4、按脊腹顏色劃分
黑色的馬,如果背脊是黃色叫驔(diàn),如果這匹馬馬膝脛間多長毛就叫騽(xí)。
白色的馬,如果脊背是黑色叫驙(zhān),紅色的馬,如果腹部是白色叫騵(yuán)。
5、按屁股顏色劃分
屁股的毛色是白色的馬叫驠(yàn),屁股之間是白色的馬叫驈(yù)。
6、按尾巴顏色劃分
尾巴是白色的馬叫駺(láng),只有尾巴根是白色的馬叫騴(yàn),尾巴和鬃毛是黑色的白馬叫駱(luò),尾巴和鬃毛是黑色的紅馬叫騮(liú),尾巴是黑色脊背是黃色的紅馬叫騝(qián)。
7、按年齡和尺寸劃分
六尺高的馬叫驕(jiāo),七尺高的馬叫騋(lái),八尺高的馬叫駥(róng)。
兩歲以下的馬叫駒(jū),三歲的馬叫騑(fēi ),三四歲的馬叫駣(táo)。
看過以後是不是有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老祖宗在給馬分類的時候簡直是「馬」無巨細。這40多種分類都分別命名,以至於後來文字簡化的時候都做不到全都簡化,一些顯然已經很難用得上的字連偏旁都懶得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