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泰劇,素來以大尺度和狗血著稱,而泰國電影卻時常有一些耐人尋味的清新佳作。
比如,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2019年泰國口碑爆款——《時光機》。
本片的主演是在《天才槍手》裡脫穎而出的女演員茱蒂蒙·瓊查容蘇因,導演納瓦彭也因拍出過《戀愛診療中》《死於明日》等口碑之作,而被部分國內影迷所熟悉。
當年還是模特的茱蒂蒙,就是因為演了納瓦彭的短片正式踏入影壇。
今天這部《時光機》,是她跟導演的第三次合作。
在本片中,茱蒂蒙飾演的女主名叫小琴,學的設計專業,在瑞典留學三年後歸國,非常崇尚時下流行的極簡主義風格。
在應聘到一家頂級設計公司後,小琴打算花一個月時間從自己家入手,把房子翻修成極簡風格,再給自己留一間個人工作室。
不過她遭到了家人的反對,好不容易說服了哥哥,固執的老媽還是死活不同意。
小琴並未退讓,而是自顧自地開始先把家裡的舊物整理出來。
看著滿滿當當的各種雜物和擺設,她還專門買了日本收納大師的視頻課來學習——怦然心動的才能留下,其他東西一律斷舍離!
於是在哥哥的幫助下,小琴很快整理出了十幾袋東西,把跑來串門的閨蜜阿萍都嚇了一跳。
更尷尬的是,阿萍發現自己送給小琴的生日禮物,也被她歸為「垃圾」,準備扔掉了。
阿萍雖然臉上掛著笑容,但小琴也看出來她有些生氣,只好站起身解釋。
沒想到越解釋越黑,阿萍覺得小琴無所謂的樣子太沒心沒肺,就把禮物又拿了回去。
事後,小琴像沒事人一樣給阿萍打電話。
沒想到阿萍一定要讓她道歉,才肯繼續姐妹情。
小琴覺得阿萍有點小題大做,直到有一天,她發現自己送給哥哥的禮物——她親手織的圍巾被哥哥扔掉後,才終於理解了阿萍的感受。
這時,她想起阿萍說過的話,發現自己這樣一股腦地扔東西,確實很不妥。
於是,她決定把閒置但還有用的東西賣掉,再把同學朋友們的舊物一樣樣地物歸原主。
這其中,有從鄰居大姐那兒借來的耳環;
有同學託她從國外買回來,卻一直忘了拿給人家的畫冊。
大部分人收到東西後,都像見到失而復得的寶貝一樣開心,但也有勾起不愉快回憶的時候。
比如,當小琴把她與另一個閨蜜合買的大提琴拿給對方時,就被對方斥責應該扔掉。因為小琴之前的一次爽約,讓閨蜜受到了傷害。
而要說到這次「斷舍離」中最令小琴耿耿於懷的,就是前男友安哥。
其實她現在對極簡主義的痴迷,甚至當初去瑞典留學的想法,都跟安哥密不可分。
但留學後的小琴再也沒有聯繫安哥,以這種不告而別的方式把他給甩了。
這次收拾東西時,她看到了安哥送給自己的相機,往事瞬間湧上心頭。
在寄送快遞被拒收後,小琴鼓起勇氣,決定親自送還並上門道歉。
令她意外的是,安哥見到她後顯得很平靜,沒有一點生氣,還邀請她進屋煮湯。
小琴發現安哥家裡的裝飾一點都沒變,她送給安哥的盆栽也被照顧得很好。
不過安哥交往了新的女朋友,他們看起來相處得不錯,還邀請小琴有時間多去串門。
臨走時,小琴如釋重負,覺得大家都釋懷了。
這樣乾乾淨淨地一刀兩斷,讓她感到很安心,就算以後不再來往,也沒有了負罪感。
但沒想到,過了幾天,安哥又打電話約她一起吃飯,為了把她的東西歸還給她。
等她打開一看,才發現裡面除了衣服和書,還有安哥的媽媽送給她的新年賀卡。
想到安媽媽過去很關心自己,小琴覺得有必要見見她,可是打完電話才知道,安媽媽已經病逝一年多了。
這個消息讓她很難受,於是又找到了安哥,想讓他帶她去看看安媽媽——也就是在這時,小琴才終於得知三年前她的不告而別,讓安哥這幾年遭受了很大痛苦。
原來,小琴離開後,安哥一直沒有告訴重病的媽媽他和小琴已經分手。
媽媽在彌留之際,特別想喝小琴煮的玉米湯,安哥不知該怎麼解釋,最後只能讓媽媽在遺憾和不解中離世。
這段灰暗的日子,正像安哥所說的那樣——遇到好的事情想要分享,不能告訴小琴,遇到壞的事情感到無助,還是不能告訴她,既然已經分手,就要完全放下。
看到這裡,我們會發現雖然本片的片名叫《時光機》,但它並不是一個穿越時空的故事,而是通過小琴翻整出來的一件件舊物,重溯她與朋友、同學和男友的過往點滴,把我們帶回到了她的過去。
影片的故事看似平淡,卻有著東方式的巧思和細膩表達。在小琴不斷把舊物送還的這短短一個月,讓我們看到了表面上波瀾不驚的她,內心深處的體悟與成長。
而整部影片想要表達的主題很簡單也很清晰,就是跟女主一開始主張的「極簡主義」和「斷舍離」完全相對照的——人際關係的複雜交織,與難捨難斷。
畢竟人是社會性動物,人際關係的總和塑造了千千萬萬獨一無二的個體,也讓個性鮮明的每個人身上,都留下了深刻的群體烙印。
因此,當小琴試圖一股腦丟掉舊物,完全做到「斷舍離」時,她發現這太難也太痛苦了。
比如,在她糾結要不要把相機送還安哥時,她意識到安哥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如今的自己,因此她對於安哥不只是愧疚,更多的還有感激。
比如,在她想要扔掉的一大堆「垃圾」裡,有一張大學同學找了好久的紀念照片,當這對準新婚夫婦在小琴這裡找到時,兩人紛紛落淚,感激涕零。
還比如,一開始小琴因為憎恨父親拋棄他們母子三人,堅持要把父親留下的鋼琴賣掉,但當她看到小時候父親為自己彈琴慶生的照片時,也陷入了猶豫不決之中……
這些都讓小琴發現,她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堅強和冷漠。
在影片的結尾,小琴終於搬空了整個房間,翻修成了她理想的「極簡主義」。
但她並沒有獲得那種大功告成的欣喜,而是獨自一人坐在走廊裡,看著空蕩蕩的房間,悵然若失地哭了起來。
最後這一幕極具戲劇張力和視覺感染力,簡單的鏡頭切換和小琴臉上的定鏡特寫,充分表明了她內心無比的失落與深深的孤獨。
因為丟掉的每一件東西,讓她失去的不止是物件本身,還有它們承載的所有記憶和情感。生活並不是像做設計一樣進行「斷舍離」,就可以變得簡單幹脆。
我們活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最難割捨的就是親情、友情、愛情這些豐富的人類情感。
它們有時候甜蜜溫暖,有時候苦澀辛酸,正是這各種各樣的滋味,才讓我們變成有血有肉、有溫度有感情的人。
正如小琴在痛苦中所領悟的,房子空了,還可以再填滿,心靈要是空了,情感隨之乾涸,那麼人便只剩下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