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偉人曾說過,「技術」是最重要的生產力,它不僅能夠推動文化的發展、給文明發展指明方向,同時也是人類改造物質世界的力量。
現實確實如此,在人類文明近萬年的發展過程中,科學技術絕對稱得上是第一推動力,在整個文明進程中佔據了重要的主導地位。
比如古代技術的出現,讓人類擺脫了茹毛飲血的生活方式,進入了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而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出現,人類的文明發展又進入了新的階段,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相比之前都有了質的飛躍。
然而,隨著文明的不斷發展、對世界探索程度的逐漸加深,人類在科學的指引下找到發展方向的同時,也知道了一些顛覆以往認知甚至是讓人心生絕望的事實,比如說讓許多科學家表示寧願不知道它存在的——「熵增定律」。
一個物理定律為什麼會讓人如此恐懼呢?它究竟隱藏著怎麼樣的秘密和絕望事實呢?要探究這些問題的答案,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熵(shāng)增定律」。
相比「熵增定律」這個有些拗口的名字,它的另一個名稱——熱力學第二定律就要顯得簡單和直觀得多。
這個定律的提出者是德國物理學家魯道夫·克勞修斯,他在1850年發表的關於熱的力學理論論文中,第一次明確指出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
它既然叫做「熱力學第二定律」,那麼就離不開熱量和力。所以在通常情況下,它被用於描述熱量從高溫熱源向低溫熱源移動的過程。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傳遞的過程是不可逆的,同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在孤立的系統中。
在進一步思考之後,魯道夫·克勞修斯在1855年引入了」熵「的概念。它是對系統混亂(無序)程度的度量。
簡單來說,孤立系統內越混亂,這個系統的熵就越高,它是不可逆且持續增加的,當其達到最大值時,系統就會走向永恆的滅亡。
可能許多人好奇,熵在什麼情況下就算達到最大值了呢?通俗來說,就是系統內所有基礎結構完全放飛自我,達到一種宏觀平衡的時候。
就像一輛公交車,當裡面站滿了乘客,並且每個乘客的腳都有自己的落點位置時,這就是一種宏觀上的平衡。
再舉一個便於理解的例子:在下雪的夜晚,封閉的操場上由於沒人走動雪會越積越多,因為每一片雪花都會自發地落到地面,然後堆積起來平鋪成非常平坦的一層。此時就是熵值最大的時候,因為達成了宏觀平衡。
或許有人會說,此時將操場上的雪全部清理出去,就不是將操場內的熵降低了嗎,為什麼還說它是一個不可以逆轉的過程呢?
有這個疑惑說明你對熵增定律還沒有真正理解。由於掃雪這個動作需要外界能量進行驅動,而在能量轉換率不可能達到百分百,必然會產生額外的熱量,額外的熱量加上掃雪所做的功,其實是大於掃雪讓操場減的熵,所以從操場這個孤立的系統中來看,它的熵值依舊是增加了,並沒有因為雪的減少而減少。
當然了, 如果你覺得這有些晦澀難懂也沒關係,這是十分正常的情況,因為許多科學家在最開始都對此感到難以理解,甚至有科學家還專門設計了一些實驗,試圖證明這個難以理解的定律是錯誤的。
1871年,被譽為「現代物理學先聲」的物理巨匠麥克斯韋,為了證明熵增定律只有在某些限定條件下才能成立,從而設想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實驗。
麥克斯韋設想一個完全隔熱的箱子被擋板分成A和B兩個區域,擋板由一隻小妖控制,小妖知道箱子中每一個分子的運動速度。
當A區域中速率高的分子將要撞擊擋板時,小妖會打開擋板,將其引導進B區域,那些速率不高的分子則留在A區域中。
而另一區域則完全相反,小妖會讓B區域運動速率高的留在B區域不動,將那些運動速率低的分子引導進A區域。
一段時間之後,A區域的分子整體速率會偏低,而B區域則會偏高,即A區域溫度較低、B區域溫度較高。
要知道按照熱力學第二定律,熱量總會從高溫熱源向低溫熱源移動,最後歸於平均,這是不可逆的過程。而此時原本溫度相同的兩個區域卻產生了越來越大的溫度差,這說明熱力學第二定律並非不可逆。
對於這個在後來被稱為「麥克斯韋妖」的設想實驗,雖然當時許多人都覺得很不合理,存在著致命的「漏洞」,但受限於當時的物理發展水平,誰也說不出究竟是哪裡不對勁。
直到20世紀50年代信息熵概念的出現,人們才徹底制服了這隻「麥克斯韋妖」。因為小妖在箱子中為了完成分子的歸類,必須要獲得分子的速率信息,這種獲取信息造成的熵增,足以抵消分子動能遷移減少的熵。
所以從整體上看,這個看似無懈可擊的實驗,其實還是遵循著熱力學第二定律,這個實驗不僅沒有打破這個定律,反而是對定律的再次肯定。
此時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問題,一個普通的熵增定律怎麼會和絕望與恐懼聯繫到了一起呢?
我們都知道,世間萬事萬物都在不停的消耗能量,而從宏觀上看宇宙就是一個孤立的系統,能量的消耗意味著系統的「熵」會越來越大,混亂的程度也就會越來越大,而當混亂程度或無序程度達到峰值時,就意味著滅亡。
所以按照熵增定律,宇宙這個孤立系統總有一天會消亡,而作為生活在其中的智慧生物,當然會感到絕望和恐懼,畢竟不是誰都能接受宇宙中的一切變成無意義粒子。
而從某種角度上來看,人類文明又何嘗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呢?所以按照熵增定律,消亡將會是人類文明最終難逃的結局。
或許我們可以依靠科技手段進行「熵減」,但這不過是延緩消亡到來的時間,並不能真正意義上的改變結局。
當然了,雖然熵增定律讓人感到害怕,但別忘了,人類目前對宇宙的認識僅僅算是皮毛,誰也不知道它漆黑的帷幔後究竟隱藏著多少秘密。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熵增定律會像地心說一樣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所以我們完全不用對此有任何心理負擔,更何況這一天的到來還早著呢,開心過好當下才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