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0M
這本書傳達出這樣的信念:無論時代如何困難、殘酷,都要活得像一個真正的人。
宮崎駿
點擊播放 GIF 0.0M
《千與千尋》首映現場,宮崎駿老搭檔鈴木敏夫透露了宮崎駿新作的消息:「這次可能是最後一次了,所以就不管時間和預算了,從開始到現在已經三年了,就算從現在開始順利推進的話,還要三年吧,大概一共會用六年的時間,究竟能做出什麼作品呢,我非常期待,每次都會覺得非常興奮和激動,各種細節都沒有偷懶,我看著目前完成的部分,就非常期待三年後的成品。」
《千與千尋》國內票房破4億,鈴木敏夫親筆致意
又是最後一次?作為吉卜力的粉絲,雖然心裡暗自吐槽,但還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最後一次」講述了什麼故事:
月亮懸在空中,安靜得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小哥白尼突然想到他們和月亮之間有著非常遙遠的距離,而一股肉眼看不見的力量越過了這一距離,正在地球和月亮之間發揮著作用。
莫名的思緒湧上小哥白尼心頭,他對舅舅說道:「舅舅,能給我們解釋一下剛才說的牛頓的故事嗎?」
有關牛頓的故事,是餐後吃水果時舅舅講的。他突然想起什麼似的,一邊削蘋果一邊說:「牛頓和蘋果的故事你們都知道吧?看到蘋果掉落,他就想到了萬有引力。但是你們知道他為什麼會產生那樣的想法嗎?」
三個人都不知道。
於是舅舅又問:「你們也沒有想過為什麼嗎?」
三個人還是默默地搖了搖頭。
「這樣啊。」舅舅歪了歪頭。就在這時,蘋果正好削好了,果皮掉在託盤上,於是他把牛頓的故事拋在一邊,吃起了蘋果。「嗯,味道真不錯,是哪兒的?」
話題轉移到了青森與北海道的蘋果有何區別上,水谷和小哥白尼始終沒有機會再問舅舅。回家的路上,水谷想起了這件事。
聽到小哥白尼這麼一問,舅舅也想起來了。「對、對,剛才我們是要說那故事來著。」他停下腳步,點上煙,緩緩地邊走邊說起來。
只這樣讀一段,似乎並沒有捕捉到這個故事的精華呀。其實,這個故事,取自對宮崎駿影響至深的一本書——吉野源三郎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宮崎駿小學時,在家附近一家狹小的舊書店中花費了大把的時間。在這家承載了他童年的舊書店中,他第一次讀到了完整版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宮崎駿自述《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給他帶來的揮之不去的震撼,「直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著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的感受。書開篇不久有一幅插畫,主人公小哥白尼和舅舅一起乘計程車從大雨中歸來。我看到插畫的瞬間,心中毫無緣由湧起一種懷念之情。」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內文插圖
宮崎駿不認為他的作品足以拯救人類,「我想把半徑五米之內的事情盡力做好……與給五百萬孩子們送去電影相比,我覺得能讓三個孩子感到開心更好……那才是最最真實的。」但動畫已經成為了他「活下去」的方式。
紀錄片《不了神話宮崎駿》劇照
最後,再來讀一讀《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原作,感受下宮崎駿的沉迷吧:
「那時我剛上小學,某份報紙正月的副刊是一組三色版油畫,共有三幅,畫的是武烈天皇踢死野豬,孟母剪斷正在織的布、訓誡兒子,還有牛頓看到蘋果掉落後站在原地沉思。我當時完全不懂三幅畫的含義,我的姐姐—小哥白尼,就是你媽媽—讀了上面的說明,逐一講給我聽。那時你媽媽已經上了女子中學,應該比現在的你們大一兩歲。她讀得懂,就給我解釋了一遍。那時我覺得她真是了不起。
「報社為什麼把這三幅畫組合在一起,我至今還不太明白,但每幅畫的含義一聽故事就能懂。日本古代有個武烈天皇,十分勇猛,打獵時一腳就踢倒了野豬;中國聖賢孟子的母親十分偉大,訓誡上課上到一半就回家的兒子,讓他努力讀書;偉大的學者牛頓看到蘋果掉落,發現了萬有引力這一重要定律。這些內容就連小學生都聽得懂,其中武烈天皇的故事最好理解,而孟母的故事也不難,把半途而廢的學業比作織到一半的布。唯獨牛頓的故事,當我進一步思考到為什麼時,發現糟了,我一點兒頭緒都沒有。
「聽了姐姐—聽了你媽媽的說明後,我問了她,結果她也一臉為難,拉住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我,想從地球與月球、地球與太陽以及各種行星的關係出發,回答我的問題。我還記得當時她拿出皮球和桌球,一個勁兒地向我說明:『這個是我們居住的地球,這個是月球……這樣一來就會……』然而我畢竟是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她這麼用心說明,對我卻似乎一點兒用也沒有。我似懂非懂,一直帶著奇怪的感覺在聽,最後她一副『真頭疼啊』的表情,說『這樣的內容對你來說還太難了,等你再長大些就明白了』,便結束了講解。
「剛才吃蘋果的時候—不,是削蘋果的時候,我想起了那件事。」
「那麼,舅舅,你是什麼時候明白的?」小哥白尼問。他十分在意舅舅在自己這麼大時是否已經弄明白了。
舅舅繼續說道:「這不好說。上了小學高年級後,我大體理解了地球和月球的關係啊,太陽系啊,還有你媽媽以前沒能讓我明白的事。上了中學後,我也學到了很多相關知識,獲得了基本的常識,但我還是不明白,蘋果掉落為什麼能一路引導牛頓提出萬有引力。關於萬有引力和天體運動的知識雖然大體了解,但之前的疑問仍沒有解決。」
「舅舅是什麼時候明白的?」小哥白尼執著於這個問題。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實拍圖
舅舅答道:「我一直覺得是個問題,但也沒有執著到無論如何都想解決的程度,結果一直拖到了上大學。」
「啊?上大學?」小哥白尼眼睛都瞪圓了,北見也笑了起來。
「是啊,上大學前我一直都不明白,只是隱約覺得,大概是牛頓在深入思考物理學問題的時候,蘋果突然打破了四周的寂靜落地,牛頓猛地回過神來,結果了不起的想法像閃電一樣一閃而過。」
「難道不是這樣嗎?」這次是北見問的。
「其實根據專家的看法,從蘋果想到萬有引力的故事究竟有多大可信度還存在疑問,是否屬實也不確定。我上了大學後,有一次詢問學理科的朋友,他向我說明牛頓的思維可能出現過的軌跡,我聽後才恍然大悟。」
「什麼樣的說明?」「我們也能聽明白嗎?」小哥白尼和水谷接連發問。
舅舅慢慢吐了口煙,繼續說道:
「嗯,能明白。蘋果突然掉下來時,當然是有某種想法靈光一現,但重要的是在那之後。
「蘋果應該是從三四米的高度掉下來的,牛頓開始思考:如果是從十米的高度掉下來會怎麼樣?當然,四米或十米並沒有什麼不同,蘋果肯定會掉下來。那麼十五米呢?當然還是會掉下來。二十米呢?也一樣。一百米,二百米,高度逐漸增加,但就算到了好幾百米的高度,蘋果也會遵循重力法則掉下。
「但是,當高度繼續增加到幾千米、幾萬米,一直到了月球,蘋果還會掉下來嗎?只要重力還在發揮作用,那麼自然就會掉下來,不僅是蘋果,任何東西都一樣。但月球呢?月球不是沒掉下來嗎?」
小哥白尼、水谷和北見都一言不發,等著舅舅繼續解釋。四人此時已經穿過成排的櫸樹,走上了空地旁邊的路。空地對面二層住宅的上空,月亮依舊靜默地望著四人。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實拍圖
「月球不會掉下來,因為地球對月球的引力和月球轉動過程中向外飛出的力正好勢均力敵。對了,並不是牛頓首先提出天體之間存在引力的。早在克卜勒的時代,人們就認為星星和太陽之間存在引力,因此星星會遵循一定的軌道運行。自由落體定律指出,物體沒有支撐就會落下,這也是在牛頓的時代以前大家就都知道的事。
「那麼,牛頓的發現到底是什麼?他將作用於地球上物體的重力和作用於天體之間的引力聯繫起來思考,證明這兩種力性質相同。問題在於這兩種力是怎樣在牛頓的大腦中被聯繫起來的。」
舅舅說著抽了口煙,彈落菸灰,又繼續道:
「正如剛才所說,牛頓看到蘋果掉落,就開始思考掉落的高度不斷增加,最後到達月球的情況。重力法則原本涵蓋的是地球上的物體,只要把掉落的物體原來的位置設定得離地面越來越遠,一直到達月球,那麼這一物體和地球的關係就不再是地面上的關係,而是天體與天體之間的關係。
「這麼一想,小哥白尼,將作用於天體之間的引力和作用於落體的重力在頭腦中聯繫起來,不就十分自然了嗎?牛頓認為兩者性質相同,於是著手研究,試圖證明。
「後來,他計算了月球與地球的距離,又計算了月球受到的重力和地球的引力,長期苦心鑽研,終於成功證明了萬有引力。由此,在無邊無際的廣闊宇宙中不停繞圈的星星的運動也好,從草葉邊緣滴答一聲滴落的露水的運動也好,無論天上還是地下,所有事物都能用同一物理學理論解釋了。在學問的歷史上,這當然是非常偉大的事業……」
舅舅說到這裡,扔掉了一直在抽的煙。紅色的火光倏地描繪出一道拋物線,隨後便消失了。
「怎麼樣,小哥白尼,明白了嗎?」
小哥白尼沒有回答,而是默默地點點頭。北見和水谷也都保持沉默。三個人都不明白該如何表達現在的想法。
舅舅又開了口:「牛頓之所以偉大,並不僅僅在於他設想重力和引力性質相同,而在於他由此出發,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證明了設想。這是普通人難以做到的。但是,如果沒有最初的設想,也就沒有後來的研究,因此他腦中閃過的想法也是相當了不起的。
「聽完朋友的解釋,我深切地感受到,即使是如此偉大的設想,也是從出乎意料的簡單之處出發的。沒錯吧?牛頓不就是如此嗎?將從三四米的高處落下的蘋果在腦海中設想得越來越高,高到某一個地步,就會咚的一聲迸發出宏大的思考。
「小哥白尼,理所當然的東西並不單純。就算你認為已經完全明白,一旦順著原先的思路繼續苦思冥想,就會遇到並不明白的事。這樣的情況可不僅限於物理學……」
月亮已經高高升起,掛在遠處澡堂煙囪的斜上方,依舊默默地望著四人。一望無際的夜空在頭頂上方伸展,星星不時閃爍。在這樣的夜晚思考遙遠的天體世界,讓人覺得會漸漸消失在大氣中。
他們走在藍色的月光下,鋪滿路面的沙礫沐浴著月光,閃著美麗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