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關於球隊中性名的消息激起了很大反響,各大俱樂部都積極響應足協號召,第一時間物色新隊名,既要代表本隊特色,也要朗朗上口被球迷所接受。球迷們自然不會漏掉這個機會,積極的為俱樂部出謀劃策。
除了大連人的名稱符合足協要求之外,其餘球隊都需要進行名稱修改。近日,有很多媒體曝出包括北京國安、廣州恆大等球隊已經選定了新的名稱,甚至北京國安的新名字「北京FC」已經在亞冠當中使用,也算是一個過度。而且網上也曝出大部分球隊的備選名稱也都包含「FC」字樣,一時間球隊名稱成為了大家的談資。
「FC」是「足球俱樂部」的英文縮寫,按理說很多外國的球隊的名字裡也包含了「FC」,那麼今後國內聯賽的俱樂部真的會都變成「某某FC」嗎?答案是未必。因為球隊換名字已經不光是足協一家機構可以說了算的。
眾所周知,俱樂部的名稱需要進行工商註冊,因為俱樂部也是一種企業,那麼就必須通過工商部門註冊才能正常使用,但根據工商管理部門發布的《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來看,企業名字裡是不可以含有英文字母和數字的,也包括拼音、阿拉伯數字、羅馬數字等等。
這還是比較讓人意外的,畢竟在國安與首爾FC第一場時就使用了「BEIJING FC」,如此一來「城市加FC」的萬能名字,這條路就不通了。並且這事也超出足協的範疇,他們不能做主,真的是給俱樂部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不能叫FC也不是沒有好處,畢竟都叫FC,那名字豈不是太單調了,廣州德比的時候兩邊球迷怎麼叫?球迷到時候遇到德比完全不知道怎麼叫了。上港叫上海FC,那申花隊徽裡的SFC怎麼辦,這些都是問題。
北京國安、山東魯能和上海申花仍然可以爭取使用現有名字的一部分,例如去掉投資方的名稱只保留國安、申花、泰山,當然這就要取決於足協的立場了,只要他們點頭同意,球隊與球迷當然是高興的。
個人觀點:其實在有限的時間裡,為球隊重新起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可以遵循一個方向,多一些民族特有文化以及更有內涵的名字,既然足協期望的是打造百年俱樂部,那就必須是個經得住考驗歷久彌新的名字。
雖然目前中超俱樂部仍然需要投資方的扶持,無法自給自足,少了企業的「廣告名」會對聯賽造成影響,但常態化、中性化終結了球隊投資商頻繁更迭,導致朝令夕改的現象。
我們不應該圖方便或者刻意的去與歐美接軌而起一些毫無特色的名字,具有當地特色、文化、歷史這些具有我國代表性的名字才是我們的特色。就像中甲的蘇州東吳、南通支雲,很符合地方以及歷史特色,這正是我們所希望的。